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及预张紧器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9219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及预张紧器的制造方法。所述预张紧器搭载于车辆上,经由插入于缸体(1b)内的活塞(12)承接座椅安全带带扣,用座椅安全带乘坐人员将束缚住。在缸体(1b)的与座椅安全带带扣相反一侧的端部(13a)上,形成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切口部(13c、13c)。通过使在端部(13a)上未被切除而残留的一对舌部(13b、13b)朝着缸体(1b)的内部弯折,缸体(1b)端部的开口被部分地闭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以及具有该缸体构造的预张紧器的 制造方法,该预张紧器搭载于车辆上,经由插入于缸体内的活塞,将张力赋予 座椅安全带,用座椅安全带来束缚住乘坐人员。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 用车辆冲撞时等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气压,通过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于该缸体内 的活塞,将张力赋予座椅安全带,用座椅安全带来束缚住乘坐人员的预张紧器 的缸体构造以及具有该缸体构造的预张紧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历来,在汽车等车辆上设置有座椅安全带装置,该座椅安全带装置为了在车 辆发生冲撞时等紧急情况下保护乘坐人员,将乘坐人员束缚住。在这样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上设置有预张紧器,该预张紧器在如上所述车辆处 于紧急情况下,产生气压,使插入于缸体内的活塞移动,通过该缸体将张力赋予织 带(座椅安全带),用该织带将乘坐人员束缚住(参见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2005 — 280667号公报例如,在图4中,预张紧器1采用所谓内巻预张紧器(inner/wrap Pretensioner)的方式,搭载于车辆上,该预张紧器1具有底筒(Base cartridge) la,其固定设置于车辆底板上;以及圆筒状的缸体lb,其一体地 固定于该底筒la上,且两端开口。在图4所示的座椅安全带装置2中,就座于车辆室内的座位5上的乘坐人 员被织带2a束缚住。织带2a的一端被可巻绕地卡定在收縮器20的巻轴(省 略图示)上,该收縮器20配设于车辆的支柱(pillar) 3的下端部附近。织带 2a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承板(anchor plate) 22上,该支承板22配设于支柱3 的下端部附近。织带2a的中间部穿通支承在穿通式固定带袢(through anchor) 21上,该穿通式固定带袢配设于支柱3的上部。织带2a穿通于可在穿通式固 定带袢21与支承板22之间移动的舌片23。所述座椅安全带装置2还具有保持所述舌片23的座椅安全带带扣2b。通 过将舌片23插入到该座椅安全带带扣2b的内部,能够与舌片23卡定。另外, 通过按压卡定解除按钮(省略图示),舌片23与座椅安全带带扣2b之间的卡 定解除,可将舌片23从座椅安全带带扣2b中拔出。在乘坐于车辆上的乘坐人 员系织带2a的情况下,乘坐人员拉拽舌片23, 一边抵抗由收縮器20的巻轴产生的势能, 一边从收縮器20巻出织带2a,将舌片23卡定到座椅安全带带扣 2b上。在预张紧器1的缸体lb内以可滑动的方式穿通有活塞(在图4中省略图 示)。在该活塞上固定有金属丝lc的端部,该金属丝lc借助所述底筒la向 座椅安全带带扣2b弯曲。并且,该金属丝lc的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座椅安全 带带扣2b的金属丝保持部2c上。详细地说,如图5 (a)所示,所述缸体lb螺合在设置于底筒la的螺纹部 10上。金属丝lc在缠绕于缠绕部11的状态下,插入于该底筒la内,固定在 活塞12上。在车辆处于紧急情况时,从气体发生器19产生的气体充满作为气 体充满室的所述空间16,活塞12借助该气压快速向与所述座椅安全带带扣2b (参见图4)相反的一侧移动。通过该活塞12的移动,金属丝lc向远离舌片 23的方向移动,金属丝lc强有力地拉拽座椅安全带带扣2b (舌片23)。这样, 利用座椅安全带装置2的织带2a将车辆上的乘坐人员束缚住。另外,如图5 (b)所示,预张紧器l的缸体lb具有与座椅安全带带扣2b 相反一侧的端部13al,该端部13al被压扁。详细地说,为了在如上所述车辆 受到冲击的紧急情况时,所述活塞12在缸体lb内瞬间移动的情况下,不使该 活塞12冲出缸体lb的外部,通过冲压加工将该缸体lb的端部13al压成扁平 状。此外,在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如下缸体构造,如图6所示,为了在车辆处 于紧急情况时,使连接在金属丝上的活塞112停止移动,在缸体100b中,通 过拉深加工或模压加工,将与座椅安全带带扣2b相反一侧的端部113形成为 前端变细的截锥形状。在图6所示的缸体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在加工端部113之前,将加强用导 向部件插入到缸体100b内,该加强用导向部件在该加工时从缸体100b的内侧 支承端部113,并防止缸体100b的内周面变形。另外,还需在该加工之后,将 加强用导向部件从缸体100b的座椅安全带带扣2b —侧的端部开口抽出的工 序。这些必要性成为预张紧器制造上的限制。另外,在将加强用导向部件插入 到缸体100b内时,会有该加强用导向部件损伤缸体100b的内周面,或在缸体 100b的内周面上留下伤痕之担心。另外,如图6所示,在缸体100b的靠近座椅安全带带扣2b—侧的部分为 弯曲的缸体构造的情况下,活塞112必须从与座椅安全带带扣2b相反一侧的 端部113的开口插入到缸体100b。即,如果不是在将活塞112及金属丝lc插 入到缸体100b内之后的话,就不能将该端部113加工成前端变细的截锥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缸体100b的加强就变得不充分,在将端部113加工成前端变 细形状时,缸体100b的内周面(活塞滑动接触面)有可能变形。而且,如图6所示,在缸体100b的座椅安全带带扣2b —侧的部分弯曲的情况下,将远离座椅安全带带扣2b —侧的端部113加工成前端变细形状的工序,需要在将活塞 112插入到缸体100b内的工序、即预张紧器的组装工序(装配工序)中进行。 该必要性也成为预张紧器制造上的限制。另一方面,如图5 (b)所示,在缸体lb的端部13al通过冲压加工被压成 扁平状的缸体构造的情况下,该被压扁的端部13al将在直径方向上从缸体lb 的外周面伸出。具有该伸出部的端部13al在将预张紧器1搭载到车辆室内时 成为障碍或妨碍。另外,需要设置如下工序,§卩,在加工该端部13al之前, 将加强用导向部件插入到缸体lb内,并且,该加工之后,将加强用导向部件 从座椅安全带带扣2b —侧的端部的开口抽出,从而成为预张紧器1制造上的 限制。另外,像这样将加强用导向部件插入到缸体lb内的情况下,与图6的 缸体构造一样,也会有因该加强用导向部件而损伤缸体lb的内周面、或者在 缸体lb的内周面上留下伤痕之担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以及具有该缸体构造的 预张紧器的制造方法,使得预张紧器的制造及在车辆室内的安装变得容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其 通过可在缸体内向着该缸体的端部移动的移动体,使座椅安全带移动,用座椅 安全带将乘坐人员束缚住。所述缸体的所述端部具有对置的一对切口部以及未 被切除而残留的一对舌部。通过将一对舌部的至少一方朝着所述缸体的内部折 弯,在所述端部形成部分地闭塞的开口。根据这种结构,在将缸体的端部加工成部分闭塞时,例如,仅将加强用导 向部件介于该端部的一对舌部之间,借助该加强用导向部件承受加工时的负 荷,能够防止该负荷作用于缸体的内周面(活塞滑动接触面)而产生变形等, 可以防止或减少该内周面的变形。因此,无需设置如下工序,g卩,在加工该端 部之前,将加强用导向部件插入缸体内,并在该加工之后,将加强用导向部件 从该端部抽出,从而预张紧器制造上的限制减轻,制造将变得容易。而且,在 所述端部中的一对舌部的至少一方被弯折,收纳于缸体的外周面内侧。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其通过可在缸体内向着该缸体的端部移动的移动体,使座椅安全带移动,用座椅安全带将乘坐人员束缚住,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所述端部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切口部、以及未被切除而残留的一对舌部;通过将所述一对舌部的至少一方朝着所述缸体的内部折弯,在所述端部形成部分地闭塞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0-1 2007-2576401、一种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其通过可在缸体内向着该缸体的端部移动的移动体,使座椅安全带移动,用座椅安全带将乘坐人员束缚住,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所述端部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切口部、以及未被切除而残留的一对舌部;通过将所述一对舌部的至少一方朝着所述缸体的内部折弯,在所述端部形成部分地闭塞的开口。2、 一种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在具有靠近座椅安全带带扣或支承板一侧 的第一端部和远离座椅安全带带扣或支承板一侧的第二端部的缸体内插入有 活塞,通过活塞使所述座椅安全带带扣或支承板移动,用座椅安全带将乘坐人 员束缚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有相互对置的一对 切口部、和未被切除而残留的一对舌部;通过将所述一对舌部的至少一方朝着 所述缸体的内部弯折,在所述第二端部形成部分闭塞的开口。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张紧器的缸体构造,其特征在于,采用 冲压加工,将所述一对舌部的顶端彼此接合。4、 一种预张紧器的制造方法,该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浮田优室町哲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