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8974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8:31
移载装置(6)具备升降台(44)、载置在升降台(44)上并能够分别向货物(W)的两侧伸缩的一对侧臂(100A、100B)、以及载置在升降台(44)上的下部输送机(200)。一对侧臂(100A、100B)中的至少任一个侧臂(100A)能够沿与这个侧臂(100A)的伸缩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移动。一个侧臂(100A)具备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底座部件(130A)。在一个底座部件(130A)的伸缩方向上的两端的下方分别设置前侧引导用支脚部件(132A)和后侧引导用支脚部件(134A)。下部输送机(200)设置在底座主体部件(131A)的下方且前侧引导用支脚部件(132A)与后侧引导用支脚部件(134A)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移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行被搬运物的移载的移载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有具备侧臂的移载装置。该移载装置将一对侧臂分别伸到放置在货架等上的被搬运物的两侧,用一对侧臂分别钩挂被搬运物的两侧、或者用一对侧臂夹着被搬运物,通过使侧臂收缩将被搬运物移载到该移载装置上。我们知道为了使货架与移载装置之间的被搬运物的交接顺利等而具备输送机的移载装置(参照例如专利文献I)。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71931号公报 专利技术的概要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其中,移载装置有时与被搬运物的大小相适应使一对侧臂的间隔改变。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移载装置,由于在一对侧臂之间配置有输送机,因此不能够使侧臂之间的距離比输送机的宽度短,侧臂的可动范围存在制约。因此,需要侧臂的可动范围更宽的移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侧臂的可动范围宽的移载装置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一个方案的移载装置具备主体部、载置在主体部上并能够分别朝被搬运物的两侧伸缩的一对侧臂、以及载置在主体部上的下部输送机。一对侧臂的至少任一个能够沿与侧臂的伸缩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移动。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侧臂具备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底座部件和相对于底座部件沿伸缩方向进退的可伸缩部件。底座部件具备:支承可伸缩部件的底座主体部件,分别设置在底座主体部件中的伸缩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下方的引导用支脚部件,安装在引导用支脚部件上的导向块,设置在底座主体部件的下方、引导用支脚部件之间的移动用支脚部件,以及设置在移动用支脚部件上的螺母。主体部具备:分别设置在伸缩方向的两端部、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能够滑动地与导向块卡合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之间、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与螺母螺纹连接的螺杆,以及连接在螺杆上的电动机。下部输送机设置在底座主体部件的下方且引导用支脚部件之间。 该移载装置由于下部输送机设置在底座主体部件的下方且引导用支脚部件之间,因此当使能够移动的底座部件沿左右方向移动时,可伸缩部件通过下部输送机的上面。因此,能够不受下部输送机的制约地与被搬运物的大小等相对应使侧臂的间隔改变,能够扩大侧臂的可动范围。由于支承侧臂的引导用支脚部件设置在底部主体部的伸缩方向的两端部,因此即使在移载被搬运物时侧臂也没有弯曲,能够稳定地进行移载。 最好是下部输送机沿伸缩方向设有两台,在这两台下部输送机之间隔着移动用支脚部件,螺杆设置在下部输送机之间的下方。这样,通过螺杆设置在下部输送机之间的下方,能够缩短位于下部输送机之间的移动用支脚部件在伸缩方向上的长度,能够使2台下部输送机彼此更靠近地配置。因此,2台下部输送机的搬运面彼此能够更靠近,能够使下部输送机之间被搬运物的交接顺畅地进行。 最好是在侧臂上设有2个投光传感器,2个投光传感器从伸缩方向上看时投光传感器的框体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叠。这种情况下,与不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地配置2个投光传感器的情况相比,能够以上下方向上小的空间配置2个投光传感器。因此,能够缩小具备2个投光传感器的侧臂在上下方向上的大小。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能够扩大侧臂的可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了移载装置的一个实施形态的自动仓库的概略俯视图; 图2为沿图1的II — 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的III一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移载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5为表示侧臂的伸缩状态的图,(a)为表示使臂收缩的状态的图,(b)为表示将臂伸到前侧的状态的图,(C)为表示使臂伸到后侧的状态的图; 图6为沿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为从侧面看侧臂移载装置的左侧底座部件的图; 图8为表示小齿轮的配置的图,(a)为从侧方看小齿轮的图,(b)为表示电动机的安装位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附图边说明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移载装置的自动仓库的一个实施形态。另夕卜,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1所示,将移载装置6的移动方向的图1中的左右方向中的右侧称为“右”、将左侧称为“左”来说明方向。如图1所示,当从移载装置6朝右侧时,将左侧称为“前”、将右侧称为“后”来说明方向。即,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互相正交。 (自动仓库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自动仓库I包含前支架2及后支架3、以及在它们之间行驶的堆垛起重机4而构成。 (支架) 前支架2及后支架3分别隔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堆垛起重机4的行驶通道5地配置在相对于行驶通道5前后的位置上。前支架2包含沿行驶通道5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的第I支柱21、沿行驶通道5以规定间隔配置在比第I支柱21远离行驶通道5的位置上的多个第2支柱22、以及架设在相邻的第I支柱21和第2支柱22之间的多块搁板23而构成。搁板23沿左右方向配置多块,并且沿前支架2的高度方向配置多块。后支架3包含沿行驶通道5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的第I支柱31、沿行驶通道5以规定间隔配置在比第I支柱31远离行驶通道5的位置上的多个第2支柱32、以及架设在相邻的第I支柱31和第2支柱32之间的多块搁板33构成。搁板33沿左右方向配置多块,并且沿后支架3的高度方向配置多块。 在一块搁板23上,沿左右方向形成2个收容部24。能够将货物(被搬运物)W收容在收容部24内。即,在一块搁板23上能够沿左右方向载置2件货物W。在一块搁板33上沿左右方向形成2个收容部34。能够将货物(被搬运物)W收容到收容部34中。S卩,在一块搁板33上能够沿左右方向载置2件货物W。 在前支架2左侧的最下层设置用来入库货物W的入库台25。在后支架3左侧的最下层设置用来出库货物W的出库台35。在入库台25和出库台35中能够出入库沿左右方向配置的2件货物W。 (堆垛起重机) 如图1?图3所示,在例如仓库的顶棚和地板上,分别设置沿行驶通道5延伸的、上导轨41a和下导轨41b。堆垛起重机4被上导轨41a和下导轨41b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地引导。堆垛起重机4在入库台25、收容部24、收容部34、以及出库台35之间搬运货物W。 如图2及图3所示,堆垛起重机4具有具备台车主体43和升降台(主体部)44的行驶台车42,以及设置在升降台44上的移载装置6。在台车主体4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左行驶车轮43a和右行驶车轮43b。左行驶车轮43a和右行驶车轮43b由设置在台车主体43上的轴承旋转自由地支承着,在下导轨41b上行驶。在台车主体4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从前后方向夹着下导轨41b的前导向辊43c及后导向辊43d。移载装置6被前导向辊43c及后导向辊43d沿下导轨41b引导。右行驶车轮43b由行驶用电动机46驱动。 左立柱45a和右立柱45b固定在台车主体43上的左行驶车轮43a和右行驶车轮43b的内侧。左立柱45a和右立柱45b沿前支架2和后支架3的高度方向延伸。升降台44升降自由地安装在设置于台车主体43上的左立柱45a和右立柱45b上。移载装置6载置在升降台44上。 (移载装置) 如图4所示,移载装置6包含侧臂移载装置60A和侧臂移载装置60B而构成。侧臂移载装置60A和侧臂移载装置60B分别沿左右方向载置在升降台44上。侧臂移载装置60A配置在比侧臂移载装置60B靠左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载装置,具备:主体部,载置在上述主体部上并能够分别朝被搬运物的两侧伸缩的一对侧臂,以及载置在上述主体部上的下部输送机;上述一对侧臂的至少任一个能够沿与上述侧臂的伸缩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移动;能够沿上述左右方向移动的上述侧臂具备能够沿上述左右方向移动的底座部件和相对于上述底座部件沿上述伸缩方向进退的可伸缩部件;上述底座部件具备:支承上述可伸缩部件的底座主体部件,分别设置在上述底座主体部件中的上述伸缩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下方的引导用支脚部件,安装在上述引导用支脚部件上的导向块,设置在上述底座主体部件的下方、上述引导用支脚部件之间的移动用支脚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移动用支脚部件上的螺母;上述主体部具备:分别设置在上述伸缩方向的两端部、沿上述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能够滑动地与上述导向块卡合的导轨,设置在上述导轨之间、沿上述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与上述螺母螺纹连接的螺杆,以及连接在上述螺杆上的电动机;上述下部输送机设置在上述底座主体部件的下方且上述引导用支脚部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31 JP 2012-1919841.一种移载装置,具备:主体部,载置在上述主体部上并能够分别朝被搬运物的两侧伸缩的一对侧臂,以及载置在上述主体部上的下部输送机; 上述一对侧臂的至少任一个能够沿与上述侧臂的伸缩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移动;能够沿上述左右方向移动的上述侧臂具备能够沿上述左右方向移动的底座部件和相对于上述底座部件沿上述伸缩方向进退的可伸缩部件; 上述底座部件具备:支承上述可伸缩部件的底座主体部件,分别设置在上述底座主体部件中的上述伸缩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下方的引导用支脚部件,安装在上述引导用支脚部件上的导向块,设置在上述底座主体部件的下方、上述引导用支脚部件之间的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文惠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