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钢专利>正文

一种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8149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包括:机架、压下装置、和依次对称设置的工作辊组件、传动辊、背衬轴承辊,所述压下装置至少为两个,位于两端的压下装置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冷轧机轧制最大带宽与工作辊辊面宽度之间的区域内,且压下装置对称分布。实现降低轧制压力、提高轧制精度、增大轧机刚度。所述工作辊组件为整体组件,采用组件式快速换装,实现多辊转换,工作辊直径范围变大,从而可以轧制多品种,高精度,多种厚度的带材,能适应一台轧机上轧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普通4、6辊轧机和多辊轧机优点于一身,实现低成本,高精度,产品多样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金属带材轧制的设备,尤其是一种多辊可换式冷轧机
技术介绍
目前,薄板带材轧制大多采用4辊轧机,HC轧机及CVC轧机等轧机。但由于这几种轧机的支承辊均为两点支承的简支梁结构,受轧制力后支承辊产生挠度,造成沿轧制带材横断面上不均匀延伸,并使带材平直度恶化。为解决这种问题,往往在轧机上增设各种板型调整机构,并增大支承辊直径以增加轧机横向刚性。但无疑增加了轧机的尺寸、重量及制造成本。且不能有效地控制厚差及板形。多辊轧机以其小直径工作辊,大辊系刚度而闻名于世,但无论是Sendzimir20辊,及Sundwig,20辊轧机都结构复杂,制造困难,维护检修成本较高。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Sendzimir公司专利技术了一种Z-High轧机,它既有普通4辊轧机制造简单,又具有小直径工作辊的优点。但并未解决支承辊两点支承结构造成沿轧制带,材横断面上不均匀延伸,并使带材平直度恶化问题。专利号96211943.1的中国专利一种8辊轧机,其压下压上调节装置为扇形齿轮与齿条啮合的机构,其结构复杂,维护检修困难,且不具有小直径工作辊优点。鉴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传统4、6辊轧机支承辊两点支承结构造成带材厚差较大,板形难以控制的问题,简化传统多辊轧机四个甚至八个传动辊的复杂结构,解决传统多辊轧机制造困难,维护检修的问题,能适应一台轧机上轧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求,提供一种集普通4、6辊轧机和多辊轧机优点于一身,且12/16/18/32等多种辊系可换式冷轧机,调整压下装置位置,实现降低轧制压力、提高轧制精度、增大轧机刚度,采用组件式快速换装,实现多辊转换。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辊可换式冷轧机,该冷轧机包括:机架、压下装置、和依次对称设置的工作辊组件、传动辊、背衬轴承辊,所述压下装置至少为两个,位于两端的压下装置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冷轧机轧制最大带宽与工作辊辊面宽度之间的区域内,且压下装置对称分布。所述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包括多个工作辊组件,多个工作辊组件的工作辊直径不同,可根据轧制板厚更换不同工作辊直径的工作辊组件。所述工作辊组件包括上、下工作辊组件,所述上、下工作辊组件分别为整体组件,所述整体组件与机架可拆卸、滑动或浮动式连接。所述上、下工作辊组件直接悬挂,或者用弹簧和/或油缸,牵拉或支撑在传动辊轴承座上,或者所述上、下工作辊组件用弹性钢板片支撑在传动辊轴承座上。所述上、下工作辊组件中工作辊直经的长细比为:5~40,优选所述上、下工作辊组件中工作辊直经的长细比为:10~30。所述工作辊组件包括12辊工作辊组件、16辊工作辊组件、18辊工作辊组件、32辊工作辊组件,根据轧制板带厚度安装所需的工作辊组件。所述12辊工作辊组件中上、下工作辊组件分别为一个工作辊,该工作辊直接和传动辊接触;所述16辊工作辊组件中上、下工作辊组件分别为:一个工作辊和工作辊上或下的一层中间辊,所述一层中间辊为两个中间辊,所述中间辊分别与工作辊和传动辊接触;所述18辊工作辊组件中上、下工作辊组件分别为:一个工作辊和工作辊上或下的两层中间辊,所述两层中间辊包括第一层与工作辊接触的两个中间辊和第二层与第一层两个中间辊接触的一个中间辊,所述第二层中间辊的另一侧与传动辊接触;所述32辊工作辊组件中上、下工作辊组件分别为:一个工作辊和工作辊上或下的四层中间辊,所述四层中间辊包括第一层与工作辊接触的两个中间辊、第二层与第一层两个中间辊接触的三个中间辊、第三层与第二层三个中间辊接触的两个中间辊和第四层与第三层两个中间辊接触的三个中间辊,所述第四层中间辊的另一侧与传动辊接触。所述背衬轴承辊包括上、下背衬轴承辊和侧向背衬轴承辊,所述上背衬轴承辊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背衬轴承辊和第二背衬轴承辊,第一背衬轴承辊和第二背衬轴承辊设置在一上背衬轴承辊辊架上分别与传动辊相接触,所述上背衬轴承辊辊架为一与机架分体设置的独立结构,所述压下装置作用于上背衬轴承辊辊架上。所述多辊可换式冷轧机还包括板形调整装置,所述板形调整装置为侧向直接作用板形控制机构,该机构为螺旋机构或液压机构。所述板形调整装置为分段施力式机构,所述板形调整装置直接作用于侧向背衬轴承辊辊架上,该板形调整装置包括多个施力点,施力点的数量与背衬轴承数量相匹配,多个施力点分别作用在侧向背衬轴承辊上轴承两侧的位置。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组件式快速换装,实现多辊转换,能适应一台轧机上轧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求,工作辊直径范围变大,从而轧制多品种,高精度,多种厚度的带材;2、调整压下装置位置,压下装置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冷轧机轧制最大带宽与工作辊辊面宽度之间,实现降低轧制压力、提高轧制精度、增大轧机刚度。3、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点支承的背衬轴承辊,解决了传统4、6辊轧机支承辊两点支承结构造成带材厚差较大,板形难以控制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采用仅上下两个大传动辊的结构,简化了传统多辊轧机四个甚至八个传动辊的复杂结构;5、本专利技术采用独立的背衬轴承辊辊架,解决了传统多辊轧机镗孔精度要求高、制造困难、维护检修的问题;6、本专利技术集普通4、6辊轧机和多辊轧机优点于一身,低成本,高精度,产品多样化。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中16辊冷轧机结构主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中16辊冷轧机结构侧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中12辊冷轧机结构主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中18辊冷轧机结构主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中简化16辊冷轧机结构主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中1种偏10辊冷轧机结构主视图其中:1、机架,2、工作辊,3、传动辊,4、上背衬轴承辊,5、压下装置,6、轧制线调整装置,7、中间辊,8、侧向背衬轴承,9、板形调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包括:机架1、压下装置5、和依次对称(沿工作面上下对称)设置的工作辊组件、传动辊3、背衬轴承辊,所述压下装置5至少为两个,位于两端的压下装置5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冷轧机轧制最大带宽与工作辊辊面宽度之间的区域内,且压下装置对称分布。与以往的压下装置设置在中部或辊颈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压下装置5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冷轧机轧制最大带宽与工作辊2辊面宽度之间,应力分布为小抛物线形式,轧制带材薄厚更加均匀,能降低轧制压力、提高轧制精度、增大轧机刚度,降低工作辊变形。背衬轴承辊包括上、下背衬轴承辊和侧向背衬轴承,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其特征在于:该冷轧机包括:机架、压下装置、和依次对称设置的工作辊组件、传动辊、背衬轴承辊,所述压下装置至少为两个,位于两端的压下装置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冷轧机轧制最大带宽与工作辊辊面宽度之间的区域内,且压下装置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其特征在于:该冷轧机包括:机架、压下装置、和依
次对称设置的工作辊组件、传动辊、背衬轴承辊,所述压下装置至少为两个,位于两端
的压下装置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冷轧机轧制最大带宽与工作辊辊面宽度之间的区域内,且
压下装置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辊可换式冷轧
机包括多个工作辊组件,多个工作辊组件的工作辊直径不同,可根据轧制板厚更换不同
工作辊直径的工作辊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组件
包括上、下工作辊组件,所述上、下工作辊组件分别为整体组件,所述整体组件与机架
可拆卸、滑动或浮动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工作辊组
件直接悬挂,或者用弹簧和/或油缸,牵拉或支撑在传动辊轴承座上,或者所述上、下工
作辊组件用弹性钢板片支撑在传动辊轴承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工作辊组
件中工作辊直经的长细比为:5~40,优选所述上、下工作辊组件中工作辊直经的长细比
为:10~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组件包括
12辊工作辊组件、16辊工作辊组件、18辊工作辊组件、32辊工作辊组件,根据轧制板
带厚度安装所需的工作辊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辊可换式冷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12辊工作辊组件
中上、下工作辊组件分别为一个工作辊,该工作辊直接和传动辊接触;所述16辊工作
辊组件中上、下工作辊组件分别为:一个工作辊和工作辊上或下的一层中间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钢
申请(专利权)人:钱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