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8036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5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包括阻尼工作缸、拉杆和调节芯棒;所述阻尼工作缸为圆筒结构,一端设有导向座,中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阻尼工作缸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拉杆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进所述导向座,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杆在靠近所述活塞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阻尼孔;所述调节芯棒由一段实心圆柱体和与之相连的一段空心圆管组成,位于所述拉杆内,所述调节芯棒的外壁与所述拉杆内壁平行且处处等距,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阻尼孔相对。由于调节芯棒的上通孔与拉杆上的阻尼孔相对,通过通孔产生的复原阻力可计算出具体数值,并标注在调节盘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减震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减震器中阻尼力调节的部件。
技术介绍
为了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的稳定性,摩托车上均设置有减震器装置。当后减震器受到冲击力,摩托车运行时活塞连杆组合在工作缸内上下移动,产生复原阻尼力。 现有技术中后减震器阻尼力可调机构采用顶针式调节,通过芯棒锥度来密封油从而来调节阻尼力,如图1所示,现在有技术中后减震器阻尼力可调结构包括阻尼工作缸30,拉杆10和调节芯棒40 ;所述所述阻尼工作缸30为圆筒结构,一端设有导向座20,中部设置有活塞50,所述活塞50与所述阻尼工作缸30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拉杆10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进所述导向座20,与所述活塞50连接;所述拉杆10在靠近所述活塞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阻尼孔110 ;所述调节芯棒40由一段实心圆柱体410和一段空心圆管420组成,所述实心圆柱体410 —端为圆锥状411,正对所述空心圆管420 —端,所述实心圆柱体410和所述空心圆管420之间距离可调,所述阻尼孔110与所述实心圆柱体410与所述空心圆管420交接处相对。 此结构通过调节所述实心圆柱体和空心圆管的距离,来调节流经阻尼孔和通过空心圆管的减震油的多少,来调节阻尼复原力的大小,此方法缺点是调节不灵敏,不能准确的知道复原阻力值。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调节芯棒进行调节阻尼力的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尼力可调结构调节不灵敏,不能准确知道复原阻力值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包括阻尼工作缸、拉杆和调节芯棒;所述阻尼工作缸为圆筒结构,一端设有导向座,中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阻尼工作缸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拉杆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进所述导向座,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杆在靠近所述活塞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阻尼孔;所述调节芯棒由一段实心圆柱体和与之相连的一段空心圆管组成,位于所述拉杆内,所述调节芯棒的外壁与所述拉杆内壁平行且处处等距,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阻尼孔相对。由于通孔的大小是固定的,可计算出复原阻力值的具体数值。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心圆管设置有四个通孔;所述四个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四个通孔沿着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从小到大顺次排列。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杆和所述活塞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中心有螺钉通孔。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心圆管远离所述实心圆柱体的一端和所述螺钉通孔相通。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芯棒的实心圆柱体一端垂直并连接在调节盘上,所述调节盘能带动所述调节芯棒转动。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盘中心设有半圆形孔,所述实心圆柱体连接部分设置为半圆柱体,与所述调节盘的半圆形孔刚好配合。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盘上设置有四个档位,与所述四个通孔一一对应。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调节芯棒的上通孔与拉杆上的阻尼孔相对,通过通孔产生的复原阻力可计算出具体数值,并标注在调节盘上。由于通孔有4个,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能在四个不同的复原阻力之间进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放大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节盘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I 拉杆 11 阻尼孔 2 导向座 3 阻尼工作缸 4 调节芯棒 41 实心圆柱 42 空心圆管 5 活塞 6 螺钉 61 螺钉通孔 7 调节盘 71 半圆形孔 10 拉杆 110阻尼孔 20 导向座 30 阻尼工作缸 40 调节芯棒 410 实心圆柱 411 圆锥体 420 空心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2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所述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包括阻尼工作缸3,拉杆I和调节芯棒4 ;所述阻尼工作缸3为圆筒结构,一端设有导向座2,中部设置有活塞5,所述活塞5与所述阻尼工作缸3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拉杆I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进所述导向座2,与所述活塞5连接;所述拉杆I在靠近所述活塞5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阻尼孔11 ;所述调节芯棒4由一段实心圆柱体41和与之相连一段空心圆管42组成,位于所述拉杆I的内管中,与所述拉杆I内壁形成间隙配合,所述空心圆管42管壁上设置有通孔43,所述通孔43与所述阻尼孔相对。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通孔可以是多个,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圆管42设置有四个通孔431、432、433、434 ;所述四个通孔431、432、433、434均匀分布在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所述通孔可随意大小,更为优选地,所述四个通孔沿着顺时针方向方向从小到大顺次排列,分别为通孔431、通孔432、通孔433、通孔434。 孔的大小与阻尼复原力值的大小对应,这样调节调节芯棒时,复原力值的大小是有序的。 具体的,所述拉杆I和活塞通过螺钉6连接,螺钉6中心有螺钉通孔61。 具体的,所述空心圆管42远离所述实心圆柱体41的一端和所述螺钉通孔61相通。 具体的,所述调节芯棒4的实心圆柱体41 一端连接调节盘7,所述调节盘7能带动所述调节芯棒4转动。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盘中心设有半圆形孔71,所述实心圆柱体连接部分设置为半圆柱体,与所述调节盘的半圆形孔71匹配。 具体的,所述调节盘7上设置有四个档位,与所述四个通孔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一档对应孔径最小的通孔431,所述调节盘7转到一档时,通孔431与阻尼孔11相通,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工作缸、拉杆和调节芯棒;所述阻尼工作缸为圆筒结构,一端设有导向座,中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阻尼工作缸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拉杆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进所述导向座,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杆在靠近所述活塞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阻尼孔;所述调节芯棒由一段实心圆柱体和与之相连的一段空心圆管组成,位于所述拉杆内,所述调节芯棒的外壁与所述拉杆内壁平行且处处等距,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阻尼孔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工作缸、拉杆和调节芯棒; 所述阻尼工作缸为圆筒结构,一端设有导向座,中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阻尼工作缸内壁间隙配合; 所述拉杆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进所述导向座,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拉杆在靠近所述活塞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阻尼孔; 所述调节芯棒由一段实心圆柱体和与之相连的一段空心圆管组成,位于所述拉杆内,所述调节芯棒的外壁与所述拉杆内壁平行且处处等距,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阻尼孔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管设置有四个通孔;所述四个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空心圆管管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通孔沿着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从小到大顺次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