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式压纸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577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过桥式压纸轮结构,包括基板、上压纸轮组件及下压纸轮组件,上压纸轮组件包括上连接座、压纸轮转轴及上压纸轮,下压纸轮组件包括下连接座、支撑柱、下压纸轮及弹性件,下连接座设置有与支撑柱和下压纸轮相适应的凹槽,弹性件设于凹槽内,其两端分别作用于支撑柱下端和凹槽的底面,两上连接座固连于基板的上端面,基板上设有贯穿基板上下端面的开口,开口与下压纸轮上端相适应,下连接座的上端面固连于基板的下端面,支撑柱的上端与基板下端面贴合,下压纸轮上端穿过开口与上压纸轮的下端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滑板传送方式的不足,具有传送性能好、运行稳定、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过桥式压纸轮结构
技术介绍
输送部是印刷设备中的重要部位,其接纸、输送、定位的准确性是保证印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印刷设备中,为满足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及便利性,有时需在涂胶部上方传送原物料。由于涂胶部上方未有足够的空间设置输送轨道,目前通常使用一倾斜设置的滑板衔接输送部与印刷工作部以实现原物料的过桥式传输。而这样的传送方式极易造成原物料偏移、堆积、破边等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滑板传送方式的不足,提供过桥式压纸轮结构,带动原物料在基板上进行匀速传送,避免其发生停留、堆积的问题;同时还可缓解压纸轮对原物料的冲击,避免其发生褶皱、破边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过桥式压纸轮结构,包括基板、上压纸轮组件及下压纸轮组件,所述上压纸轮组件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上连接座、穿过两上连接座的压纸轮转轴、套设于压纸轮转轴上的上压纸轮,所述上压纸轮位于两上连接座之间的区域,所述下压纸轮组件包括下连接座、支撑柱、套设于支撑柱上的下压纸轮、弹性件,所述下连接座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柱和下压纸轮相适应的凹槽,支撑柱横向置入凹槽内,所述弹性件设于凹槽内,其两端分别作用于支撑柱下端和凹槽的底面,两上连接座固连于基板的上端面,基板上设有贯穿基板上下端面的开口,开口与下压纸轮上端相适应,下连接座的上端面固连于基板的下端面,支撑柱的上端与基板下端面贴合,下压纸轮上端穿过开口与上压纸轮的下端相贴合。本技术中,基板用于衔接输送部与印刷工作部,其相当于接纸滑板以传送原物料;上压纸轮组件用于带动原物料进行匀速前移,避免原物料在基板上传送时发生停留、偏移、堆积;下压纸轮组件用于缓解上压纸轮组件对原物料的冲击,避免原物料发生褶皱、破边,同时可使原物料的传送更加平稳。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有两根导向柱,所述下压纸轮位于两导向柱之间的区域,所述弹性件为两个,两弹性件的上端分别套设于两导向柱上。本技术中,在上压纸轮的带动及定位作用下,当原物料从上压纸轮与下压纸轮间穿过时,会对下压纸轮施加向下作用力,从而带动支撑柱与下压纸轮一同在下连接座的凹槽内发生向下移动。通过导向柱的设置,可避免弹性件在受力后发生位置偏移的扭矩传送,相应地可减少下压纸轮下移运动的偏移。如此,可使原物料的传输更加平稳及准确。为提高上压纸轮组件对原物料定位的准确性以及传送带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上压纸轮组件中设有两个上压纸轮,相应地下压纸轮组件为两组。为便于拆卸进行清洗、调整及更换,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设有贯穿基板上下端面的螺纹孔,所述下连接座上端面设有螺纹孔槽,紧固螺钉穿过螺纹孔和螺纹孔槽实现基板与下连接座的固连。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所述开口,相应地设有多组所述螺纹孔。如此,本技术可根据原物料的尺寸大小调整下压纸轮组件的位置。与现有滑板传送方式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上压纸轮组件的设置,带动原物料在基板上进行匀速移动,可避免原物料在传送时发生停留、堆积的问题,同时对原物料的传送进行良好定位避免其发生偏移;通过下压纸轮组件的设置,除与上压纸轮组件配合实现对原物料的定位及带动外,还可缓解上压纸轮组件对原物料的冲击,避免原物料发生褶皱、破边的问题,同时还可提高原物料传送的平稳性。本技术具有传送性能好、运行稳定、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过桥式压纸轮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过桥式压纸轮结构应用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基板,11、开口,2、上压纸轮组件,21、上连接座,22、压纸轮转轴,23、上压纸轮,24、从动轮,3、下压纸轮组件,31、下连接座,311、凹槽,32、支撑柱,321、导向柱,33、下压纸轮,34、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过桥式压纸轮结构,包括基板1、上压纸轮组件2及下压纸轮组件3,所述上压纸轮组件2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上连接座21、穿过两上连接座21的压纸轮转轴22、套设于压纸轮转轴22上的上压纸轮23,所述上压纸轮23位于两上连接座21之间的区域,所述下压纸轮组件3包括下连接座31、支撑柱32、套设于支撑柱32上的下压纸轮33、弹性件34,所述下连接座31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柱32和下压纸轮33相适应的凹槽311,支撑柱32横向置入凹槽311内,所述弹性件34设于凹槽311内,其两端分别作用于支撑柱32下端和凹槽311的底面,两上连接座21固连于基板1的上端面,基板1上设有贯穿基板1上下端面的开口11,开口11与下压纸轮33上端相适应,下连接座31的上端面固连于基板1的下端面,支撑柱32的上端与基板1下端面贴合,下压纸轮33上端穿过开口11与上压纸轮23的下端相贴合。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4的上端作用于支撑柱32的下端,其下端作用于与支撑柱32位置相对应的凹槽311的底面。为取材便捷,弹性件34可选择压缩弹簧、弹性金属片等。当支撑柱32横向置入凹槽311内时,由于下压纸轮33套设于支撑柱32上,因而下压纸轮33的下端也置入凹槽311内。支撑柱32在弹性件34的作用下与基板1下端面相贴合。为提高两者贴合的稳定性,可增大支撑柱32上端与基板1下端面的贴合面积,将支撑柱32上端设置成与基板1下端面相贴合的平面。应用时,先根据输送部与印刷工作部间的位置关系放置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右边衔接的是输送部,左边衔接的是印刷工作部。压纸轮转轴22的两端连接有从动轮24,从动轮24上设有皮带,通过带轮传动带动压纸轮转轴22转动从而带动上压纸轮23旋转。当原物料从右处进入本实施例时,在重力及惯性作用下,原物料滑至上压纸轮23的下端,在上压纸轮23的旋转带动下,原物料从上压纸轮23与下压纸轮33间穿过,此时因上压纸轮23的高度不变,下压纸轮33则会发生向下移动引起弹性件3发生向下的弹性形变,以减少上压纸轮23旋转时最低端对原物料的冲击力。待原物料离开上压纸轮23后,弹性件3则恢复形变,相应地下压纸轮33亦复位。在上压纸轮23带动的惯性作用下,原物料继续向前传送直至离开基板1,此时即完成原物料的过桥式传送。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柱32的下端设有两根导向柱321,所述下压纸轮33位于两导向柱321之间的区域,所述弹性件34为两个,两弹性件34的上端分别套设于两导向柱321上。本实施例中,下压纸轮33位于支撑柱32的中部,两导向柱321位于下压纸轮33的两侧,如此可保证弹性件34对支撑柱32及下压纸轮33的作用力均匀稳定。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压纸轮组件2中设有两个上压纸轮23,相应地下压纸轮组件3为两组。本实施例中,两个上压纸轮23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且位于压纸轮转轴22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过桥式压纸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过桥式压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上压纸轮组件(2)及下压纸轮组件(3),所述上压纸轮组件(2)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上连接座(21)、穿过两上连接座(21)的压纸轮转轴(22)、套设于压纸轮转轴(22)上的上压纸轮(23),所述上压纸轮(23)位于两上连接座(21)之间的区域,所述下压纸轮组件(3)包括下连接座(31)、支撑柱(32)、套设于支撑柱(32)上的下压纸轮(33)、弹性件(34),所述下连接座(31)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柱(32)和下压纸轮(33)相适应的凹槽(311),支撑柱(32)横向置入凹槽(311)内,所述弹性件(34)设于凹槽(311)内,其两端分别作用于支撑柱(32)下端和凹槽(311)的底面,两上连接座(21)固连于基板(1)的上端面,基板(1)上设有贯穿基板(1)上下端面的开口(11),开口(11)与下压纸轮(33)上端相适应,下连接座(31)的上端面固连于基板(1)的下端面,支撑柱(32)的上端与基板(1)下端面贴合,下压纸轮(33)上端穿过开口(11)与上压纸轮(23)的下端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过桥式压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上压纸轮组件(2)及下压纸轮组件(3),所述上压纸轮组件(2)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上连接座(21)、穿过两上连接座(21)的压纸轮转轴(22)、套设于压纸轮转轴(22)上的上压纸轮(23),所述上压纸轮(23)位于两上连接座(21)之间的区域,所述下压纸轮组件(3)包括下连接座(31)、支撑柱(32)、套设于支撑柱(32)上的下压纸轮(33)、弹性件(34),所述下连接座(31)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柱(32)和下压纸轮(33)相适应的凹槽(311),支撑柱(32)横向置入凹槽(311)内,所述弹性件(34)设于凹槽(311)内,其两端分别作用于支撑柱(32)下端和凹槽(311)的底面,两上连接座(21)固连于基板(1)的上端面,基板(1)上设有贯穿基板(1)上下端面的开口(11),开口(11)与下压纸轮(33)上端相适应,下连接座(31)的上端面固连于基板(1)的下端面,支撑柱(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成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