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转移装置的传动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741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流体转移装置的传动单元,其包括支撑板、齿轮、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的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带轮,第二支撑板的末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带轮,第二支撑板的首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通过皮带联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实现联动,第一带轮通过皮带与外界的动力源联接;第三带轮通过键联接与曲轴实现同步转动;第一支撑柱的首端部分嵌入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柱的末端部分嵌入缸体,第二支撑板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均部分嵌入对应的支撑板。传动单元实现了将外界的一个动力源平稳地分配到四个活塞单元,传动单元安装便利,运行稳定。(*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转移装置,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用的传动单元。
技术介绍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大致是:活塞向下运动,混合可燃气体进入汽缸;活塞向上运动压缩可燃气体;火花塞点燃可燃气体使其爆炸,爆炸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对活塞作功,使活塞往下运动,活塞通过连杆,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曲轴继续转动,曲轴通过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直线运动,活塞向上推送废气,使其排出汽缸。简而言之,吸气→压缩→作功→排气。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流体转移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塞的提拉运动,使汽缸内的收纳腔形成负压区,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将外界流体通过输入通道压入收纳腔;利用活塞的下压运动,使收纳在汽缸内的流体通过输出通道压出收纳腔。如何将外界的动力传动给活塞使活塞在收纳腔内做往复运动呢。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如何将外界的动力传动给活塞使活塞在收纳腔内往复运动。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用的传动单元。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8/201420686006.html" title="流体转移装置的传动单元原文来自X技术">流体转移装置的传动单元</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的传动单元,其包括支撑板、齿轮、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5)的第一支撑板(50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带轮(506),第二支撑板(502)的末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带轮(507),第二支撑板(502)的首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带轮(508),第二带轮(507)和第三带轮(508)通过皮带联动,第一带轮(506)和第二带轮(507)通过第一齿轮(504)与第二齿轮(505)啮合实现联动,第一带轮(506)通过皮带与外界的动力源联接;第三带轮(508)通过键联接与曲轴(403)实现同步转动;第一带轮(506)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504),第一齿轮(504)和第一带轮(506)通过键联接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转移装置的传动单元,其包括支撑板、齿轮、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5)的第一支撑板(50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带轮(506),第二支撑板(502)的末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带轮(507),第二支撑板(502)的首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带轮(508),第二带轮(507)和第三带轮(508)通过皮带联动,第一带轮(506)和第二带轮(507)通过第一齿轮(504)与第二齿轮(505)啮合实现联动,第一带轮(506)通过皮带与外界的动力源联接;第三带轮(508)通过键联接与曲轴(403)实现同步转动;
第一带轮(506)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504),第一齿轮(504)和第一带轮(506)通过键联接实现同步转动;
第二带轮(507)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505),第二齿轮(505)和第二带轮(507)通过键联接实现同步转动;
第一支撑柱(509)的首端可拆卸地部分嵌入第一支撑板(501),第一支撑柱(509)的末端可拆卸地部分嵌入缸体(1),第二支撑板(502)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板(501)上,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支撑板(502)、第一支撑板(501)及第一支撑柱(509)并将三者紧固在缸体(1)上;
第二支撑柱(51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联接第一支撑板(501)和第二支撑板(502),且第二支撑柱(510)的两端均部分嵌入对应的支撑板,通过螺栓将第一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艾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