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5706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乘员保护装置。提供一种希求得到更精确的乘员保护效果的乘员保护装置。乘员保护装置(10)的控制部(100)基于传感器组件(61、71、81、91)的检测信号,确定坐在座椅(5)上的状态下的乘员(M)的下肢部的位置,控制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41、51)相对于所确定的下肢部的位置的展开状态,并且通过展开后的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41、51),将乘员(M)的下肢部支承在所确定的下肢部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汽车等车辆中用于保护乘员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乘员保护装置中,使用安全带组件、安全气囊组件(专利文献1、2)。安全带组件是为将坐在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约束于座椅而使用的。安全气囊组件是为使安全气囊在车辆的例如方向盘、仪表板、侧面板之类的构造物和乘员之间进行展开且使乘员的头部等上身不会强烈地撞到构造物而使用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319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67273号公报另外,作为安全气囊组件,具有乘员的下肢用的安全气囊组件。专利文献1的下肢用的安全气囊组件从仪表板向坐在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膝下展开。通过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进行展开,在碰撞时,乘员的膝下(下肢)难以向前移动。乘员的膝下不会与仪表板抵接。能够抑制在乘员的膝下移动到与仪表板抵接时对下肢的冲击的输入。通过这些乘员保护装置,在利用硬体假人进行验证的碰撞实验中,可得到抑制碰撞时的人员的损伤的较高的效果。但是,在乘员保护装置中,正在寻求进一步的改善。例如,在碰撞时,即使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展开,也会在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的下侧的脚下残留有未展开有安全气囊组件的空间。乘员的下肢有可能穿过其脚下的空间而向前移动。另外,通过乘员的下肢从碰撞前的就座位置向前移动,乘员的上身的位置有可能从碰撞前的就座位置下降。这样,在乘员保护装置中,虽然可得到一定较高的乘员保护效果,但正在寻求的是希求得到更精确的乘员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多个安全气囊组件,其包含向坐在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下肢部展开的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控制所述多个安全气囊组件的控制部;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组件,其中所述控制部与所述传感器组件连接,基于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乘员的下肢部的位置,控制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相对于所确定的所述下肢部的位置的展开状态,并且通过展开后的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将乘员的下肢部支承在所确定的所述下肢部的位置。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安全气囊组件可以具有向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下部展开的膝盖下部安全气囊组件,作为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所述控制部可以基于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乘员的膝盖下部的位置作为所述下肢部的位置,使所述膝盖下部安全气囊组件向所确定的所述膝盖下部的位置展开,并且通过展开后的所述膝盖下部安全气囊组件,将乘员的膝盖下部支承在所确定的所述膝盖下部的位置。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安全气囊组件可以具有前安全气囊组件和后安全气囊组件作为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所述前安全气囊组件在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下部的前侧向后展开,所述后安全气囊组件在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下部的后侧向前展开;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乘员的膝盖下部的位置作为所述下肢部的位置,然后使所述前安全气囊组件及所述后安全气囊组件从前后向所确定的所述膝盖下部的位置展开,并且通过展开后的所述前安全气囊组件及展开后的所述后安全气囊组件,从前后将乘员的膝盖下部约束在所确定的所述膝盖下部的位置。优选的是,所述前安全气囊组件及所述后安全气囊组件可以对乘员的膝盖、胫部及脚踝中的至少包含膝盖在内的两个部位进行约束。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组件可以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于座椅周围的车辆的构造物的一对传感器组件,所述控制部可以通过利用所述一对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和所述一对传感器组件的相对位置的三角测量法的计算,确定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下部的位置。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组件可以具有从以下传感器组件中所选择的至少一个传感器组件: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胫部或脚踝的前面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组件、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胫部或脚踝的后面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组件、对乘坐空间内的座椅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组件、以及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产生的体压分布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组件,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确定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乘员的下肢部的位置。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组件可以具有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的非接触地检测乘员的位置的传感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展开的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将乘员的下肢部支承在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乘员的下肢部的位置。乘员的下肢部难以偏离所确定的下肢部的位置。其结果是,乘员的下肢部在碰撞时,可维持在就座位置上。因为在碰撞时乘员的下肢部可维持在就座位置上,所以在碰撞时,乘员的上身难以下降,能够期待放倒在碰撞前的就座位置上。与例如以碰撞前的就座位置为基准而约束乘员的安全带组件相结合,不仅能够适当地保护乘员的下肢,而且还能够适当地保护上身。特别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控制部基于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确定实际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下肢部的位置,基于该检测确定支承下肢部的位置。因而,即使是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体型、体格、坐姿不同,也能够确定与各自的体型、体格、坐姿相应的下肢部的位置,能够支承在其下肢部的位置。不管乘员的体型、体格、坐姿如何,都能够期待较高的乘员保护。这样,通过将乘员的下肢部支承在所确定的下肢部的位置,能够期待现有乘员保护装置所得不到的更精确的乘员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乘用汽车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搭载于图1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说明图;图3是对一对座椅前传感器组件的在乘坐空间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对一对座椅后传感器组件的在乘坐空间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座椅位置传感器组件及体压分布传感器组件的在乘坐空间的配置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控制部进行的调节控制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控制部进行的碰撞时的控制的流程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前安全气囊组件及后安全气囊组件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控制部进行的调节控制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控制部对碰撞时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前安全气囊组件及后安全气囊组件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    乘用汽车(车辆)4    乘坐空间5    座椅6    坐垫部10   乘员保护装置31   方向盘安全气囊组件(安全气囊组件)41   前安全气囊组件(安全气囊组件、膝盖下部安全气囊组件)51   后安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包括:多个安全气囊组件,其包含向坐在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下肢部展开的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多个安全气囊组件;以及传感器组件,其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控制部与所述传感器组件连接,基于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在坐在座椅上的状态下的乘员的下肢部的位置,控制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相对于所确定的所述下肢部的位置的展开状态,并且通过展开后的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将乘员的下肢部支承在所确定的所述下肢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29 JP 2013-177960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包括:
多个安全气囊组件,其包含向坐在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下肢部展开
的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多个安全气囊组件;以及
传感器组件,其对坐在座椅上的乘员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控制部与所述传感器组件连接,基于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
信号来确定在坐在座椅上的状态下的乘员的下肢部的位置,控制所述下肢
用安全气囊组件相对于所确定的所述下肢部的位置的展开状态,并且通过
展开后的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将乘员的下肢部支承在所确定的所述
下肢部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安全气囊组件具有向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下部展开的
膝盖下部安全气囊组件,作为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在坐在座椅上的
状态下的乘员的膝盖下部的位置作为所述下肢部的位置,使所述膝盖下部
安全气囊组件向所确定的所述膝盖下部的位置展开,并且通过展开后的所
述膝盖下部安全气囊组件,将乘员的膝盖下部支承在所确定的所述膝盖下
部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安全气囊组件具有前安全气囊组件和后安全气囊组件作为
所述下肢用安全气囊组件,所述前安全气囊组件在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
盖下部的前侧向后展开,所述后安全气囊组件在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膝盖
下部的后侧向前展开,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检测信号来确定在坐在座椅上的
状态下的乘员的膝盖下部的位置作为所述下肢部的位置,使所述前安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泽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