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杠支架、车身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979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5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其固定连接至车身尾门钣金的外侧,该支架的主体被构造为呈大致L形,包括:支撑在外围保险杠蒙皮与尾门钣金之间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并用于将保险杠支架安装于尾门钣金的安装部;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险杠支架具有与尾门钣金固定的安装部及用于支撑保险杠的支撑部,将支架设置于尾门钣金,在车身内部空间较小且没有足够安装点的情况下增加了车身的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险杠支架设置了可以直接与尾门钣金上的第三固定结构装配的第一固定结构,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节约了装配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此外,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汽车保险杠支架的车身及包括该车身的车辆。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已经越来越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它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能,同时也更加注重对成本的考虑。汽车车身刚度对于汽车整体性能检测来说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汽车刚度是指汽车在正常行驶或使用时的容许变形量,它表示汽车车身抵抗结构变形的能力。车身作为整车的基体,为各零部件提供精确的装配位置,车身刚度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质量,刚度不够,将会引起车身门框、窗框、发动机舱等发生变形,导致玻璃破裂、车门卡死等现象。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汽车刚度,通常会在车身内部增加一些支架或者泡棉类物品,但是由于造型和车身内部钣金结构等的限制,很多地方无法增加支架,而增加泡棉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和装配耗时增加,且增加泡棉的效果不明显。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增加了车身的刚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其固定连接至车身尾门钣金的外侧,该支架的主体被构造为呈大致L形,该支架包括:支撑在外围保险杠蒙皮与尾门钣金之间、用于支撑保险杠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并用于将保险杠支架安装于尾门钣金的安装部;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与尾门钣金上的第三固定结构相互配合,以便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尾门钣金接合在一起;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与尾门钣金上的第四固定结构对应,第二固定结构、第四固定结构均与一个固定件配合,以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尾门钣金接合在一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部设有横竖加错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交错布置呈网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分别为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所述卡扣从第一平面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平面为保险杠支架和尾门钣金接触的一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卡扣包括与第一平面垂直设置的连接片,以及从所述连接片的顶端朝向第一平面延伸的弹片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和第四固定结构均为螺栓孔,所述固定件为螺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圆形孔,孔内还设有一个与圆形孔同心的U型夹片。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身,该车身包括上述的保险杠支架。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的保险杠支架具有与尾门钣金固定的安装部及用于支撑保险杠的支撑部,将支架设置于尾门钣金,在车身内部空间较小且没有足够安装点的情况下增加了车身的刚度;本技术的保险杠支架设置了可以直接与尾门钣金上的第三固定结构装配的第一固定结构,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节约了装配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保险杠支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保险杠支架沿A-A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保险杠支架沿B-B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保险杠支架沿C-C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保险杠支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保险杠支架与尾门钣金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的方式对保险杠支架的具体结构及特点进行说明,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形成的任何限制。其次,在下列具体实施例中所提及(具体描述或隐含公开)的任何一个技术特征,以及被直接显示或隐含在各个附图中的任意一个技术特征,仍然可以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技术中直接提及的更多其他实施例。本文所提及的X向、Y向、Z向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即就坐于汽车驾驶座时,驾驶员的前后向为X向,驾驶员的左右向为Y向,驾驶员的上下向为Z向。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通过这些附图以举例的方式示意性的示出了保险杠支架一个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以及其与保险杠蒙皮、尾门钣金8之间的装配连接关系。如上述附图所示,在这个给出的实施例中,该保险杠支架包括支撑部1、安装部2、第一固定结构4和第二固定结构5,下面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支撑部1支撑在外围保险杠蒙皮3与尾门钣金8之间,支撑部1用于支撑保险杠,安装部2与支撑部1一体成型,用于将该保险杠支架安装于尾门钣金6上;第一固定结构4设置于安装部2上,与尾门钣金6上的第三固定结构相互配合,以便将安装部2与尾门钣金6接合在一起,第一固定结构4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固定结构5也设置于安装部2上,与尾门钣金6上的第四固定结构对应,第二固定结构5、第四固定结构均与一个固定件配合,以将安装部2与尾门钣金6接合在一起。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示,支撑部1设有横竖加错的加强筋,该加强筋交错布置呈网状,以增加整个保险支架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结构4的数量为2,第一固定结构4和第三固定结构分别为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该第一固定结构3(卡扣)呈长方体状,从第一平面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平面为保险杠支架和尾门钣金接触的一面。第一固定结构3(卡扣)包括连接片41和弹片部42,连接片41类似于整个卡扣的框架结构,其与第一平面垂直设置,弹片部42在外压下产生弹性形变,以将整个卡扣容纳于卡槽中固定,弹片部42从连接片1的顶端朝向第一平面延伸。第一固定结构3(卡扣)集成了普通卡扣和定位销两个零件的功能,连接片41具有定位销的作用,弹片部42相当于一个普通卡扣的作用,且弹片部42有两个,相当于双面卡扣。相应地,卡槽的形状也为长方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第二固定结构5和第四固定结构均为螺栓孔,固定件为螺栓。进一步地,第二固定结构5为圆形孔,孔内还设有一个与圆形孔同心的U型夹片7。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身,该车身包括上述的保险杠支架。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保险杠支架具有与尾门钣金固定的安装部及用于支撑保险杠的支撑部,将支架设置于尾门钣金,在车身内部空间较小且没有足够安装点的情况下增加了车身的刚度;本技术的保险杠支架设置了可以直接与尾门钣金上的第三固定结构装配的第一固定结构,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节约了装配时间。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其固定连接至车身尾门钣金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的主体被构造为呈大致L形,该支架包括:支撑在外围保险杠蒙皮与尾门钣金之间、用于支撑保险杠的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并用于将保险杠支架安装于尾门钣金的安装部;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与尾门钣金上的第三固定结构相互配合,以便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尾门钣金接合在一起;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与尾门钣金上的第四固定结构对应,第二固定结构、第四固定结构均与一个固定件配合,以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尾门钣金接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其固定连接至车身尾门钣金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的主体被构造为呈大致L形,该支架包括:
支撑在外围保险杠蒙皮与尾门钣金之间、用于支撑保险杠的支撑部;
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并用于将保险杠支架安装于尾门钣金的安装部;
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与尾门钣金上的第三固定结构相互配合,以便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尾门钣金接合在一起;
至少一个第二固定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与尾门钣金上的第四固定结构对应,第二固定结构、第四固定结构均与一个固定件配合,以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尾门钣金接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有横竖加错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交错布置呈网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明王凯乔利平俞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