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析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145671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3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解析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解析塔主体,还包括设置在进料密封旋转阀与每个解析塔主体的上部料仓,以输送活性炭至每个解析塔主体,上部料仓的下料通道与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的进料口之间均设置有开关阀,且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的排料口均相应设置有排料密封旋转阀。与现有技术相比,如此设置,当一侧解析塔主体需要进行检修维护时,只需要关闭该侧主体对应的开关阀,而其他解析塔主体可正常工作,从而不影响整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可以选择性地关闭一个或多个解析塔的进料开关阀,仅由部分解析塔主体执行加热再生处理;显然,相同烟气处理需求下,本方案大大降低了活性炭的再生活化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活性炭脱硫脱硝
,尤其涉及一种解析塔装置。 
技术介绍
吸附塔与解析塔是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的两个主要反应场所,二者有机配合完成排放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以及活性炭的再生与活化;该技术是以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脱除烟气中的SO2、NOX等有害气体,由此,在满足烟气排放要求的基础上,可回收利用高浓度SO2,同时实现活性炭的循环利用。 众所周知,吸附了有害物质的活性炭再生活化技术,主要包括加药解析和加热解析两种方式。其中,基于加热活性炭进行解析的方式,是利用热介质间接加热解析塔内的活性炭,活性炭在高温区(320-490℃)保持一定的时间,使得所吸附的有害物质被排出活性炭,即可恢复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实现活性炭的再生。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解析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多塔式再生塔100具有两个加热部100a,工作过程中,吸附饱合后的活性炭从吸附塔底部排出,输送至塔体顶部经由一回转阀104进入活性炭容纳部103,并经由一字薄板101分别进入两个加热部100a,在两个加热部100a中,活性炭吸附的有害物质高温下发生分解。重获活性的活性炭自每个加热部100a底部圆辊排料108,汇集于一活性炭排出部108的,通过解析塔的底部回转阀106排出。 然而,受该方案自身结构的限制,任意侧加热部100a故障时,则需要双侧同时被关停,无法正常使用,从而直接影响系统运行。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解析塔装置的控制技术进行优化设计, 以在对故障主体进行检修操作时,非故障主体仍然可以执行解析塔的基本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故障解析塔主体进行检修操作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析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解析塔主体,还包括设置在进料密封旋转阀与所述解析塔主体的上部料仓,以输送活性炭至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所述上部料仓的下料通道与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的进料口之间均设置有开关阀,且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的排料口均相应设置有排料密封旋转阀。 优选地,每个所述开关阀均为电控阀,其控制信号接收端分别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 优选地,每个下料通道的远离上部料仓一侧的侧板竖向设置,且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检修口,并具有与所述检修口适配的检修窗。 优选地,所述检修窗与所述侧板之间采用可拆卸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检修口处设置孔板或者网状构件,所述孔板或者网状构件的外形尺寸与所述检修孔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上部料仓的仓底中部设置有物料引导构件,沿竖直方向,所述物料引导构件的外周表面由内至外呈依次增大的渐变趋势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物料引导构件整体呈圆锥状、圆台状或者鞍形。 优选地,所述物料引导构件为壳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壳体结构的侧壁具有筛孔,所述筛孔的尺寸小于所述活性炭的最小额定工作粒径;所述仓底中部具有清理口,且设置有与所述清理口适配的开启部件。 (三)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解析塔主体的上游侧设置一上部料仓,待再生的活性炭经进料密封旋转阀进入该上部料仓,由于每个解析塔主体的进料口与相应的上部下料通道之间均设置有开关阀,由此使得两个塔体可独立控制。如此设置,当一侧解析塔主体需要进行检修维护时,只需要关闭该侧主体对应的开关阀,然后打开该侧排料密封旋转阀,将其中的活性炭全部排出后,即可进行该侧塔体的检修;与此同时,其他解析塔主体可正常工作,从而不影响整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当系统额定负载小于具体应用烟气排放量,或者说,烟气处理能力小于实际烟气处理需求时,可以选择性地关闭一个或多个解析塔的进料开关阀,仅由部分解析塔主体执行加热再生处理。显然,相同烟气处理需求下,本方案相比于现有全部塔体同步执行加热再生处理的方式,一方面可节省部分加热介质的使用,同时降低了解析塔主体长时间工作影响其使用寿命的机会,从而大大降低了活性炭的再生活化成本。 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每个下料通道的远离上部料仓一侧的侧板竖向设置,且该侧板上设置有检修窗。如此设置,当工艺操作不理想,或者输送机杂物、水等导致下料通道堵塞时,维护人员可打开检修窗进行梳通处理,从而避免下料通道堵塞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事故出现。 在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基于仓底中部设置的物料引导构件,该物料引导构件的外周表面由内至外呈依次增大的渐变趋势向下延伸;如此设置,进入上部料仓的颗粒状物料在该构件的引导下向旁侧分流,并分别经由相应的下料通道进入下游设备,可有效规避料仓底部积存大量物料的现象,从而为建立良好的物料工作循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现有一种典型解析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所述解析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所述料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向视角的检修口与网状构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所述料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三实施例所述料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6中: 解析塔主体1、上部料仓2、下料通道21、内侧板211、外侧板212、进料通道22、物料引导构件23、物料引导构件23a、物料引导构件23b、清理口24、检修窗25、检修口26、网状构件27、开启部件3、料位检测装置4、料位计5、开关阀6、控制器7、进料密封旋转阀8、排料密封旋转阀9。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2,该图为本实施例所述解析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解析塔装置包括两个解析塔主体1,以便在满足系统解析能力的基础上,控制塔体的安全高度。完成吸附的活性炭经输送机送至上部料仓2上方,并经一进料密封旋转阀8进入上部料仓2,通过两个下料通道21分别将待解析处理的活性炭输出至两个解析塔主体1。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在两个解析塔主体1中,利用热介质间接加热解析塔内的活性炭,活性炭在高温区(320-490℃)保持一定的时间,使得所吸附的SO2等有害物质高温下发生分解并排出,即可恢复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实现活性炭的再生;重获活性的活性炭,通过每个解析塔主体底部排料口相应设置的排料密封旋转阀9排出,经由输送机输送到 吸附塔顶部进行循环利用。同时,每个上部料仓2的下料通道21与每个解析塔主体1的进料口之间均设置有开关阀6。 需要说明的是,该解析塔装置的密封旋转阀、进排料系统、加热系统及高浓度解析气体的回收利用等功能部件,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使用时,当一侧解析塔主体需要进行检修维护时,只需要关闭该侧主体对应的开关阀6,然后打开该侧排料密封旋转阀9,将其中的活性炭全部排出后,即可进行该侧塔体的检修;与此同时,其他解析塔主体可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解析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解析塔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进料密封旋转阀与所述解析塔主体的上部料仓,以输送活性炭至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所述上部料仓的下料通道与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的进料口之间均设置有开关阀,且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的排料口均相应设置有排料密封旋转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析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解析塔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进料密封旋转阀与所述解析塔主体的上部料仓,以输送活性炭至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所述上部料仓的下料通道与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的进料口之间均设置有开关阀,且每个所述解析塔主体的排料口均相应设置有排料密封旋转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析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开关阀均为电控阀,其控制信号接收端分别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解析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下料通道的远离上部料仓一侧的侧板竖向设置,且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检修口,并具有与所述检修口适配的检修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解析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窗与所述侧板之间采用可拆卸密封连接。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旭明肖中元叶恒棣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