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4212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2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用于电动车的充电控制及管理。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充电管理组件及充电组件设置于竖直安装的绝缘管内,绝缘管底部设有底座,充电管理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或其中部,充电组件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绝缘管上设有充电输出插座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安装孔位;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电桩结构,交流电源由绝缘电缆引入,低压充电插头从充电输出插头引出,绝缘、阻燃、防水,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结构简单,室内室外均可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室外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用于电动车的充电控制及管理。
技术介绍
电动车由于购置价格低,使用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存放,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得到迅速普及。为方便电动车充电和规范充电环境,充电站应运而生,目前广泛流行的充电站结构为:把刷卡收费和充电计时组件组成的管理系统装在一个金属或塑料箱内,由这个控制箱引出供电导线,供电导线和家庭用交流电源一样贴在墙壁上向前延伸,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电源插座,用户需要给电动车充电时可以把自己的充电器与插座连接,再到控制箱前进行插座确认和刷卡操作,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确认情况和刷卡情况给相应插座定时供电,以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这种类型的充电站规范了电动车用户的充电环境和充电秩序,基本能杜绝电动车无序乱停乱放的现象,但也有下列不足:1、由于对外供应的还是220V交流电源,所以对充电操作者仍然存在人身安全隐患。2、用户仍使用自己的充电器,而用户的充电器质量性能参差不齐,由充电器质量故障引起事故的隐患仍然存在,因充电器性能低劣对蓄电池造成的损害仍然存在。3、由于刷卡控制箱距离电动车位置较远,造成用户刷卡操作不方便。4、此结构的充电站不具备防雨防水功能,只能在室内安装,根据国情,目前想让所有电动车室内停放充电并不现实,所以给普及该类型充电站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了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安全性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包括充电管理组件(1),充电组件(2),所述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设置于一竖直安装的绝缘管(3)内,所述绝缘管(3)底部设有底座(4),充电管理组件(1)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或其中部,充电组件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所述绝缘管上和每个充电组件对应设有充电输出插座(6)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7)安装孔位;所述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上,通过所述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嵌套并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管内。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采用整体结构的方管、圆管、椭圆管或多棱柱管,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绝缘管内尺寸的铝合金矩形管上,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上的功率发热元件固定在所述铝合金矩形管上,然后把装有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的铝合金矩形管从绝缘管一端推进绝缘管内固定。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顶端设有封闭端盖,在绝缘管上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出气孔,绝缘管及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出口向下的进气孔。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内设有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并在绝缘管内上端出气孔下部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控制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并与市电电源供电回路联锁。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顶端敞口,并在所述绝缘管敞口顶端设有防雨、防尘盖帽,绝缘管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进气孔。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绝缘管内设有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并在绝缘管内上端出气孔下部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控制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并与市电电源供电回路联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电动车充电桩结构。此结构的充电桩具有绝缘、阻燃、抗老化、防雨防水功能,室内室外均可安装使用,极大的拓展了安装空间,给电动车用户带来了方便。该充电结构的220V交流电源进口位于管子下部,交流电源由绝缘电缆引进充电桩内;低压充电插头从充电输出插头引出孔位引出,可有效的防止雨水进入,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2、本技术电动车充电站桩结构,顶部防雨设计并设有散热风机,气流从绝缘管下部进入,内部铝合金管散热面积大,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安全性能高,而且其输出的是低压电,所以可从根本上杜绝了用户触电事故的发生,杜绝火患。根据绝缘管长度不同,在其内部安装由充电管理组件控制的多组充电组件,用户不再使用自备充电器,只需要用专用连接线就可以给自己的电动车充电,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动车充电桩结构散热通风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2,本技术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包括充电管理组件1,充电组件2,所述充电管理组件1和充电组件2设置于竖直安装的绝缘管3内,所述绝缘管3底部设有底座4,充电管理组件1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充电组件按上、下方向排列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所述绝缘管上和每个充电组件对应设有充电输出插头6的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7安装孔位;所述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实施例2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上,通过所述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嵌套并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管内。绝缘管采用整体结构的方管、圆管、椭圆管或多边形棱柱管,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豫先安装在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绝缘管的铝合金矩形管上,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上的功率发热元件固定在所述铝合金矩形管上,然后把装有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的铝合金矩形管从绝缘管一端推进绝缘管内固定。铝合金散热管为中空结构,散热面积大,且有利于空气流通,有效增加了散热效果。实施例3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是:绝缘管顶端设有封闭端盖,在绝缘管上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出气孔5,绝缘管及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出口向下的透气进气孔8。实施例4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绝缘管顶端敞口,并在所述绝缘管敞口顶端设有防雨、防尘盖帽,绝缘管下部设有孔眼由下向上斜向进入绝缘管内的进气孔8。本技术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可在绝缘管内设置温度检测控制电路,并在绝缘管内上端出气孔下部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温度检测控制电路控制连接所述散热风机,并与市电电源供电回路联锁。在充电桩内温度高时强制通风散热,充电桩内温度过高时强制断电。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电动车充电桩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充电桩靠近墙壁设置时,正面设有刷卡区、信息显示屏和工作状态指示灯等。充电桩设置于地面开阔地带时,刷卡区、信息显示屏和充电组件围绕绝缘管圆周上、下布置,电动车可以围绕充电桩停放并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包括充电管理组件(1),充电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设置于一竖直安装的绝缘管(3)内,所述绝缘管(3)底部设有底座(4),充电管理组件(1)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或其中部,充电组件按上、下方向排列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所述绝缘管上和每个充电组件对应设有充电输出插座(6)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7)安装孔位;所述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包括充电管理组件(1),充电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设置于一竖直安装的绝缘管(3)内,所述绝缘管(3)底部设有底座(4),充电管理组件(1)设置在所述绝缘管的上部或其中部,充电组件按上、下方向排列依次设置于所述绝缘管内,充电管理组件外接市电电源,其控制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总线或经多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各充电组件;所述绝缘管上和每个充电组件对应设有充电输出插座(6)引出孔位以及工作状态指示灯(7)安装孔位;所述绝缘管顶端或上部与绝缘管下部设有散热通风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上,通过所述铝质散热管或铝质散热座嵌套并固定安装于所述绝缘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式电动车充电桩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管采用整体结构的方管、圆管、椭圆管或多棱柱管,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预先安装在轮廓尺寸小于所述绝缘管内尺寸的铝合金矩形管上,充电管理组件和充电组件上的功率发热元件固定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宇徐向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伏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