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12263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1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组件的轴承支撑件(90)。轴承支撑件可包括具有尖端(404)、底端(406)和从尖端延伸到底端的锥形外表面(402)的圆柱形本体。轴承支撑件还可包括从底端沿着远离尖端的方向延伸的环形突出部(410),以及在圆柱形本体内形成并且从尖端穿过环形突出部的阶梯孔(412)。轴承支撑件还可包括设置在圆柱形本体内并且从环形突出部和圆柱形本体的底端的交叉处朝向尖端方向延伸的第一管道(4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支撑件
本公开涉及一种轴承支撑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轴承支撑件。
技术介绍
将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提供给内燃机(例如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和气态燃料动力发动机),用于发动机内后续燃烧以产生机械动力输出。为了增大通过该燃烧过程产生的动力,每个发动机可以配备涡轮机增压进气系统。 涡轮机增压进气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该涡轮增压器利用来自发动机的排气压缩流入发动机的空气,从而迫使比通过其他方式吸入到燃烧室内的空气更多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中。这种增加的空气供应使得燃料消耗增加,从而增加了动力输出。涡轮增压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常比不带涡轮增压的相同发动机要多。1972年6月6日公布的授予Addie的美国专利号3,667,214( “214专利”)公开了示例性涡轮增压发动机。 传统的涡轮增压器包括旋转部件(例如位于共同支撑壳体内的涡轮机叶轮)。支撑壳体和旋转轴或叶轮之间需要精确对准,以防止部件的过早或过度磨损和损坏。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支撑壳体相对于旋转部件即使有几分之一的英寸未对准的话,那么旋转部件之间的过度摩擦和应力可产生并且导致部件失效。用于对准的常规机构利用接合销、对准规,以及繁琐的组装工艺。然而,这些技术需要深入培训过的操作人员,耗时,并且受制于操作者的失误。 本公开的轴承支撑件解决了一个或多个上述问题和/或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组件的轴承支撑件。轴承支撑件可包括:圆柱形本体,其具有尖端、底端、以及从尖端延伸到底端的圆锥形外表面。轴承支撑件还包括从底端远离尖端方向延伸的环形突出部和在圆柱形本体内形成并且从尖端穿过环形突出部的阶梯孔。轴承支撑件还可包括设置在圆柱形本体内并从环形突出部和圆柱形本体底端的交叉处朝向尖端方向延伸的第一管道。 另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组件的轴承支撑件。轴承支撑件可包括:圆柱形本体,其具有尖端、底端、以及从尖端延伸到底端的圆锥形外表面。轴承支撑件还可包括在圆柱形本体内形成并从尖端通向底端的阶梯孔,以及从底端远离尖端方向延伸的环形突出部。轴承支撑件还可包括设置在底端的多个不对称布置的安装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公开的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2是可与图1的发动机联合使用的示例性公开的涡轮增压器的剖面图;和 图3是可与图2的涡轮增压器和图1的发动机联合使用的示例性公开的涡轮增压器支撑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具有图3中的涡轮增压器支撑壳体的示例性公开的涡轮增压器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A-A截取的剖面图;以及 图6是沿图4中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配备有进气系统12和排气系统14的发动机10。为了实现本公开的目的,发动机10被示出和描述为二冲程柴油发动机。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发动机10可以是另一种类型的内燃机(例如,二冲程或四冲程汽油或气体燃料动力发动机)。发动机10可包括至少部分地限定了多个汽缸18的发动机缸体16。活塞(未示出)可滑动地设置在各个汽缸18内以在上止点位置和下止点位置之间作往复运动,并且汽缸盖(未示出)可与每个汽缸18相关联。 汽缸18、活塞和汽缸盖可形成燃烧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10包括布置为两个分立列(在图1中仅示出一个)的燃烧室的20个这样的燃烧室。然而,可设想发动机10可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燃烧室并且燃烧室可设置成“直列式”结构、“V形”结构、活塞对置结构,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结构。 进气系统12可包括配置为将加压空气引入到发动机10的燃烧室的部件。例如,进气系统12可包括沿其长度方向流体地连接到燃烧室的进气歧管(未示出-位于燃烧室的对置列间),与进气歧管的一端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压缩机24,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压缩机24的下游和燃烧室的上游的空气冷却器。如果有需要,可设想在进气系统12内可包括附加的组件,例如阀门、一个或多个空气滤清器、一个或多个排气门、控制系统、旁路回路,以及用于将加压空气引入到发动机10的其他装置。如果有需要,还可设想,可把空气冷却器省略。 发动机10的每个压缩机24可实施为固定几何形状-离心型压缩机,固定几何形状-离心型压缩机由机械驱动将流入到发动机10的空气压缩到预定的压力水平。应该注意的是,压缩机24可一体地连接到由排气流驱动的涡轮机28。如果进气系统12内包括多于一个的压缩机24,那么压缩机24可设置为串联关系或并联关系并且经由进气歧管流体地连接到发动机10。 排气系统14可被配置成从发动机10的燃烧室流出的排气中回收能量。例如,排气系统14可包括沿其长度方向流体地连接到发动机10的燃烧室的排气歧管26,和与排气歧管26的一端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涡轮机28。如果在排气系统14内包括多于一个的涡轮机28,那么涡轮机28可以以串联关系或并联关系连接。 排气系统14的每个涡轮机28可机械地连接到进气系统12的一个或多个压缩机24以形成涡轮增压器30。涡轮增压器30可通过支撑壳体32安装到发动机10。随着离开发动机10的热排放气体经排气歧管26移动到涡轮机28并且膨胀推动涡轮机28的叶片,涡轮机28可旋转并驱动所连接的压缩机24以压缩经由排气歧管导向发动机10的燃烧室的入口空气。 如图2所示,压缩机24和涡轮机28可各自包括配置成容纳相应的压缩机38和涡轮机叶轮40的相关联的护罩34、36,压缩机38和涡轮机叶轮40经由共同轴42彼此连接。每个护罩34、36通常可包括入口 44和出口 46。在公开的实施例中,入口 44是沿轴向定向,并且出口 46是沿径向定向,然而其他结构也是可能的。随着压缩机叶轮38旋转,空气可朝向压缩机叶轮38的中心方向被轴向吸入。然后压缩机叶轮38的叶片48可将空气以螺旋方式沿径向向外的方向推动到进气歧管(参照图1)。类似地,随着来自排气歧管26的排气沿着轴向向内的方向被引导到涡轮机叶轮40,排气可推压涡轮机叶轮40的叶片50,从而使涡轮机叶轮40旋转并经由轴42驱动压缩机叶轮38。穿过涡轮机叶轮40后,排气可通过出口 46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螺旋到大气中。压缩机38和涡轮机叶轮40可实施为具有径向设置在相应的叶轮底座的压力面上的任意数量和结构的刀片48、50的传统叶轮。 每个涡轮增压器30可包括将压缩机24和涡轮机28分别连接到支撑壳体32的轴承壳体52、54。轴承壳体52、54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中空的大体圆柱形本体55,圆柱形本体55具有位于一端的安装凸缘57,安装凸缘57被配置成接合支撑壳体32。轴承壳体52、54的圆柱形本体55可被配置为在轴42的相对端经由一个或多个轴承56支撑相应的压缩机38或涡轮机叶轮40。 润滑轴承56的油可从轴承壳体52、54通过支撑壳体32排出到发动机10的机油箱59 (仅在图1中示出)。例如,从轴承壳体52排出的油可排出到通过支撑壳体32延伸到发动机10的机油箱59的一个或多个一体管道62。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从轴承壳体54排出的油可穿过支撑壳体32的大体水平的端壁66并且经由发动机缸体16中的内部通道排出到发动机10的机油箱。 轴承壳体52可为大体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增压器组件的轴承支撑件(90),包括:圆柱形本体,其具有尖端(404)、底端(406),以及从所述尖端延伸到所述底端的锥形外表面(402);环形突出部(410),其从所述底端沿着远离所述尖端的方向延伸;阶梯孔(412),其在所述圆柱形本体内形成并且从所述尖端穿过所述环形突出部;以及第一管道(422),其设置在所述圆柱形本体内并从所述环形突出部和所述圆柱形本体的所述底端的交叉处朝向所述尖端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28 US 13/536,0801.一种涡轮增压器组件的轴承支撑件(90),包括: 圆柱形本体,其具有尖端(404)、底端(406),以及从所述尖端延伸到所述底端的锥形外表面(402); 环形突出部(410),其从所述底端沿着远离所述尖端的方向延伸; 阶梯孔(412),其在所述圆柱形本体内形成并且从所述尖端穿过所述环形突出部;以及 第一管道(422),其设置在所述圆柱形本体内并从所述环形突出部和所述圆柱形本体的所述底端的交叉处朝向所述尖端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支撑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管道朝向所述阶梯孔内部的肩部方向延伸的第二管道(42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支撑件,还包括从所述尖端处的所述第一管道朝向所述底端方向延伸的轴向第三管道(4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支撑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端内的多个不对称布置的安装孔(40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支撑件,其中,所述阶梯孔在所述底端处比在所述尖端处具有更大的直径。6.一种涡轮增压器组件,包括: 涡轮增压器(30),其具有涡轮机叶轮(40)、压缩机叶轮(38)、连接所述涡轮机和压缩机叶轮的轴(42)、支撑所述轴的压缩机端的第一轴承壳体(52),以及支撑所述轴的涡轮机端的第二轴承壳体(54); 支撑壳体(32),其连接到所述涡轮增压器,所述支撑壳体具有: 端壁(66),其具有与所述第一轴承壳体和所述第二轴承壳体接合的第一侧面^6A),以及第二侧面^6B); 中心开口(83),其设置在所述端壁内并且从所述第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A·科纳克
申请(专利权)人:易安迪机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