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岩专利>正文

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2795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8:31
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属于轴承润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由于离心作用和不可避免的温度升高,使得轴承靠近轴心一侧得不到足够的润滑油,从而使轴承不得已磨损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侧回油涡轮和端侧回油涡轮套接在轴上,封油内侧盖上开有第一回油通道,封油端侧盖上开有第二回油通道,主机体上开有第三回油通道,第三回油通道与第一回油通道和第二回油通道连通;轴的轴端部开有轴端部储油腔,轴端部储油腔通过凸入式连通管与第二回油通道出口端连通;轴上还开有至少两个轴内通油孔,轴内通油孔的进口端与轴端部储油腔连通,轴内通油孔的出口端给轴承供油。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转速较高的轴承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属于轴承润滑

技术介绍
轴承是机械结构中最为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零部件,传统的轴承结构为内外圈嵌套组合,在转动过程中常是一个圈固定不转动,另一个圈旋转,在长时间转动过程中会因为摩擦而温度升高,进而因为温度过高而耗损,为了减少耗损而普遍采用填充润滑油来保证轴承的润滑,从而减轻轴承的磨损。但是由于离心作用和不可避免的温度升高,使得轴承靠近轴心一侧得不到足够的润滑油,从而使轴承不得已的磨损。特别是在高速旋转的轴承体系中。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以至少解决由于离心作用和不可避免的温度升高,使得轴承靠近轴心一侧得不到足够的润滑油,从而使轴承不得已磨损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包括封油内侧盖、封油端侧盖、轴、主机体、轴承卡簧和两个轴承;所述轴与主机体间安装两个轴承,轴承通过轴承卡簧固定安装位置,轴承的内侧设置封油内侧盖,轴承的端侧设置封油端侧盖;所述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还包括内侧回油涡轮、端侧回油涡轮和轴端油腔盖;所述内侧回油涡轮和端侧回油涡轮套接在轴上,内侧回油涡轮处于轴承内侧,端侧回油涡轮处于轴承端侧;内侧回油涡轮的外轮缘与封油内侧盖内壁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端侧回油涡轮的外轮缘与封油端侧盖内壁间也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封油内侧盖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周向布置,第一回油通道的进口与内侧回油涡轮的外轮缘对应;所述封油端侧盖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周向布置,第二回油通道的进口与端侧回油涡轮的外轮缘对应,第二回油通道的出口汇总与一处;所述主机体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三回油通道,第三回油通道与第一回油通道和第二回油通道连通;所述轴的轴端部开有轴端部储油腔,轴端部储油腔上安装有轴端油腔盖,轴端部储油腔通过凸入式连通管与第二回油通道出口端连通;轴上还开有至少两个轴内通油孔,至少两个轴内通油孔周向布置,轴内通油孔的进口端与轴端部储油腔连通,轴内通油孔的出口端给轴承供油。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回油涡轮和端侧回油涡轮均包括轮盘和环形阵列在轮盘两侧面上的叶片,叶片从内至外由直线叶片部分和涡线叶片部分组成;叶片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如此设置,便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润滑油进入油道。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回油涡轮与封油内侧盖间的间隙以及端侧回油涡轮与封油端侧盖间的间隙均为1mm~2mm。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回油涡轮和端侧回油涡轮通过螺栓销钉固定在轴上。目的是使内侧回油涡轮和端侧回油涡轮随轴一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轴端部储油腔呈圆柱形,轴端部储油腔与轴同轴线设置。轴端部储油腔的尺寸以不影响轴的强度及工作可靠性为宜。进一步地:所述轴内通油孔与轴端部储油腔的边缘内侧相切。如此设置,便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顺利进入轴内通油孔给轴承供油。进一步地:所述轴内通油孔的轴线平行于轴,轴内通油孔周向布置轴心对称,数量、尺寸及位置以不影响轴的强度及工作可靠性为原则。进一步地:所述轴内通油孔的出口端位于两个轴承中间。如此设置,供油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轴端油腔盖与轴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与轴的旋转方向相反。目的是使轴端油腔盖不会因为轴旋转而松脱,反而越旋越紧。进一步地:所述凸入式连通管与封油端侧盖制成一体,轴端油腔盖上加工有过孔,凸入式连通管插入过孔。便于出油落入轴端部储油腔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所达到的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循环油润滑方式给轴承带走一定的热量,使轴承降温,使得轴承靠近轴心一侧得到足够的润滑油,从而避免轴承过度磨损,这种润滑方式特别适用于转速较高的轴承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回油涡轮的结构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右视图;图5是叶片的纵截面图;图6是叶片的横截面图;图中:1-内侧回油涡轮;2-端侧回油涡轮;3-封油内侧盖;4-封油端侧盖;5-轴;6-第一回油通道;7-第二回油通道;8-第三回油通道;9-轴端油腔盖;10-轴端部储油腔;11-轴内通油孔;12-凸入式连通管;13-主机体;14-轴承卡簧;15-轴承;16-轮盘;17-叶片;18-直线叶片部分;19-涡线叶片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专利技术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包括封油内侧盖3、封油端侧盖4、轴5、主机体13、轴承卡簧14和两个轴承15;所述轴5与主机体13间安装两个轴承15,轴承15通过轴承卡簧14固定安装位置,轴承15的内侧设置封油内侧盖3,轴承15的端侧设置封油端侧盖4;所述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还包括内侧回油涡轮1、端侧回油涡轮2和轴端油腔盖9;所述内侧回油涡轮1和端侧回油涡轮2套接在轴5上,内侧回油涡轮1处于轴承15内侧,端侧回油涡轮2处于轴承15端侧;内侧回油涡轮1的外轮缘与封油内侧盖3内壁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端侧回油涡轮2的外轮缘与封油端侧盖4内壁间也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封油内侧盖3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6,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

【技术保护点】
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包括封油内侧盖(3)、封油端侧盖(4)、轴(5)、主机体(13)、轴承卡簧(14)和两个轴承(15);所述轴(5)与主机体(13)间安装两个轴承(15),轴承(15)通过轴承卡簧(14)固定安装位置,轴承(15)的内侧设置封油内侧盖(3),轴承(15)的端侧设置封油端侧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还包括内侧回油涡轮(1)、端侧回油涡轮(2)和轴端油腔盖(9);所述内侧回油涡轮(1)和端侧回油涡轮(2)套接在轴(5)上,内侧回油涡轮(1)处于轴承(15)内侧,端侧回油涡轮(2)处于轴承(15)端侧;内侧回油涡轮(1)的外轮缘与封油内侧盖(3)内壁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端侧回油涡轮(2)的外轮缘与封油端侧盖(4)内壁间也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封油内侧盖(3)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6),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6)周向布置,第一回油通道(6)的进口与内侧回油涡轮(1)的外轮缘对应;所述封油端侧盖(4)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7),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7)周向布置,第二回油通道(7)的进口与端侧回油涡轮(2)的外轮缘对应,第二回油通道(7)的出口汇总与一处;所述主机体(13)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三回油通道(8),第三回油通道(8)与第一回油通道(6)和第二回油通道(7)连通;所述轴(5)的轴端部开有轴端部储油腔(10),轴端部储油腔(10)上安装有轴端油腔盖(9),轴端部储油腔(10)通过凸入式连通管(12)与第二回油通道(7)出口端连通;轴(5)上还开有至少两个轴内通油孔(11),至少两个轴内通油孔(11)周向布置,轴内通油孔(11)的进口端与轴端部储油腔(10)连通,轴内通油孔(11)的出口端给轴承(15)供油。...

【技术特征摘要】
1.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包括封油内侧盖(3)、封油端侧
盖(4)、轴(5)、主机体(13)、轴承卡簧(14)和两个轴承(15);所述轴(5)与主机体(13)间安装
两个轴承(15),轴承(15)通过轴承卡簧(14)固定安装位置,轴承(15)的内侧设置封油内侧
盖(3),轴承(15)的端侧设置封油端侧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与轴离心共同作用下的
双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还包括内侧回油涡轮(1)、端侧回油涡轮(2)和轴端油腔盖(9);所述
内侧回油涡轮(1)和端侧回油涡轮(2)套接在轴(5)上,内侧回油涡轮(1)处于轴承(15)内
侧,端侧回油涡轮(2)处于轴承(15)端侧;内侧回油涡轮(1)的外轮缘与封油内侧盖(3)内壁
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端侧回油涡轮(2)的外轮缘与封油端侧盖(4)内壁间也留有一定的间
隙;所述封油内侧盖(3)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6),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6)周向
布置,第一回油通道(6)的进口与内侧回油涡轮(1)的外轮缘对应;所述封油端侧盖(4)上开
有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7),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7)周向布置,第二回油通道(7)的进
口与端侧回油涡轮(2)的外轮缘对应,第二回油通道(7)的出口汇总与一处;所述主机体
(13)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三回油通道(8),第三回油通道(8)与第一回油通道(6)和第二回油
通道(7)连通;所述轴(5)的轴端部开有轴端部储油腔(10),轴端部储油腔(10)上安装有轴
端油腔盖(9),轴端部储油腔(10)通过凸入式连通管(12)与第二回油通道(7)出口端连通;
轴(5)上还开有至少两个轴内通油孔(11),至少两个轴内通油孔(11)周向布置,轴内通油孔
(11)的进口端与轴端部储油腔(10)连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韬孙丽娟陈岩吴永志孙晓欧
申请(专利权)人:陈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