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722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04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多根扁管、以及设置在各扁管之间的多个翅片,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外接管、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外接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扁管连接口,各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的扁管连接口中,所述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中设置有分配管,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第一外接管连通,所述分配管上开设有多个分配孔,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处密封固定,所述分配管包括分配管主体部和分配管加强筋部,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凸出和/或凹陷于所述分配管主体部的壁体,且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沿分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涉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冷
,铜管翅片式换热器由于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占据着主导地位。一般由圆管和各种型式的翅片组成,圆管与翅片通过胀管连接,接触热阻较大,换热系数较低,管子与翅片之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肋片上的孔逐渐被扩大,会降低换热效率,缩短使用寿命。而微通道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紧凑换热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且已在汽车空调和大型商用中央空调中开始得到应用。 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微通道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在微通道扁管的两端设有集流管,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设有波纹状的或带有百叶窗形的散热翅片,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 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往往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换热效果,但作为蒸发器,由于存在制冷剂分配不均的问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大打折扣。为了保证微通道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在各扁管内分配均匀,一般会在集流管内插入一根金属导流管作为分配管,该管插入到集流管内部,端部密封,同时在管的外周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开孔或者开槽,冷媒就可以通过这些孔或者槽较均匀地分配到各扁管内再流通,即在将微通道换热器用做蒸发器时,需要在进口处设置优化制冷剂分配的分配管,而分配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制冷剂的分配,这样就势必增加生产工艺的难度,增加经济和时间成本,特别是对于家电行业,分配装置优化及加工成本所占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比例很高。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金属导流管管壁较薄,在炉焊过程中,金属导流管11’会受热变软,在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使分配管上的分配孔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金属导流管均匀分配制冷剂的功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制冷剂在集流管中分配不均的问题的微通道换热器是当下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多根扁管、以及设置在各扁管之间的多个翅片,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外接管、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外接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扁管连接口,各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的扁管连接口中,所述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中设置有分配管,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第一外接管连通,所述分配管上开设有多个分配孔,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处密封固定,所述分配管包括分配管主体部和分配管加强筋部,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凸出和/或凹陷于所述分配管主体部的壁体,且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沿分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至少一部分分配管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内壁上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一定高度,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凸出于所述分配管主体部的高度小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内径。 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外壁上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外壁一定高度。 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壁体上,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凹陷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内壁一定距离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外壁一定高度。 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壁体上,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凹陷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外壁一定距离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内壁一定高度。 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壁体上,一部分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凹陷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内壁一定距离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外壁一定高度,一部分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凹陷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外壁一定距离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内壁一定高度。 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壁体上,一部分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凹陷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内壁一定距离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外壁一定高度,一部分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外壁一定高度。 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从与所述分配管主体部连接处向顶部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的数量为2至8条;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大致均匀的划分所述分配管,所述分配孔设置在所述分配管主体部上。 所述集流管主体的两端口上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设置位置远离所述扁管连接口且位于所述集流管主体上与扁管连接口相对侧的管壁上;所述换热器中还设置有折弯部,各扁管的一部分经过折弯、扭转形成所述折弯部。 本技术的换热器中的分配管中设置有凸出或者凹陷于主体部的加强筋部,增强了分配管的强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分配管在炉焊过程中的变形量,能够减小分配管在炉焊过程中的变形量,降低弯曲变形对分配管分配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集流管在炉焊时发生形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第一集流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分配管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分配管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分配管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分配管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分配管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分配管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分配管中设置有凸出或者凹陷于主体的加强筋部,增强了分配管的强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分配管在炉焊过程中的变形量,能够减小分配管在炉焊过程中的变形量,降低弯曲变形对分配管分配性能的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 图1至图4揭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如图所示,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设置在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多根扁管3、以及设置在各扁管3两侧面上的多个翅片4,换热器还包括与第一集流管连通的第一外接管11、以及与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外接管21。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扁管连接口15,各扁管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上的扁管连接口 15中,通过各扁管3连通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2。在翅片的最外层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位于外侧的翅片的边板5。 为了增加制冷剂在换热器中的流程,换热器中可以设置有折弯部6,各扁管的一部分经过折弯、扭转形成为折弯部6。通过设置折弯部,增加了制冷剂在换热器中的流程,可以无需设置多个集流管实现将换热器设置成多层,而且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性能好。 为了增加制冷剂的流程,还可以设置多个集流管,可以用集流管来替换折弯部6。 换热器还包括分配管12,分配管12设置在第一集流管I的内部并且与第一外接管11连通,分配管12上按照一定的密度和孔径开设有多个分配孔121。通过设置分配孔121,制冷剂通过分配管12可以较为均匀的流入第一集流管I中,从而使制冷剂能够均匀的流入各扁管3中,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接管11和分配管12为一体结构,可以是同一根金属导流管加工而成,也可以是多根金属导流管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为了便于清楚的阐述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这里将位于换热器内部分称为分配管,位于换热器外部分称为第一外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多根扁管、以及设置在各扁管之间的多个翅片,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外接管、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外接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扁管连接口,各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的扁管连接口中,所述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中设置有分配管,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第一外接管连通,所述分配管上开设有多个分配孔,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处密封固定,所述分配管包括分配管主体部和分配管加强筋部,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凸出和/或凹陷于所述分配管主体部的壁体,且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沿分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多根扁管、以及设置在各扁管之间的多个翅片,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外接管、以及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的第二外接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扁管连接口,各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的扁管连接口中,所述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中设置有分配管,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第一外接管连通,所述分配管上开设有多个分配孔,所述分配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处密封固定,所述分配管包括分配管主体部和分配管加强筋部,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凸出和/或凹陷于所述分配管主体部的壁体,且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沿分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分配管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内壁上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一定高度,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凸出于所述分配管主体部的高度小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外壁上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外壁一定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设置在所述分配管的壁体上,所述分配管加强筋部凹陷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内壁一定距离且凸出于分配管主体部的外壁一定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