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824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形状简单而且廉价地制造吸收动作时带扣或卷绕固定器等被牵引部件冲撞到底时的动能的动能吸收部件。动能吸收部件(15)由铁或铝等金属构成的薄壁长圆形筒状部件构成。此动能吸收部件(15)配置在托架和带扣之间,使其轴向为带扣的牵引方向。此外,被带扣(4)的滑轮(6)以U形转弯的金属丝(5)的2根金属丝部分(5a、5b)贯通此筒状动能吸收部件(15)内部。通过预张力器动作,带扣通过金属丝(5)被牵引,把动能吸收部件(15)夹在与托架之间,动能吸收部件(15)被压垮,带扣冲撞到底时的动能被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附设在汽车等车辆座席上的安全带装置
,特别涉及下述的安全带装置的
通过在车辆冲撞等紧急情况下利用预张力器动作而使安全带张紧,提高对乘员的约束性。
技术介绍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的座席上附设有安全带装置,在车辆冲撞时等紧急情况下车辆产生极大的减速度时,此安全带装置通过利用安全带约束乘员而抑制乘员的惯性移动,保护乘员。在这种现有安全带装置中,有具备预张力器的安全带装置,其中,预张力器在上述紧急情况下使安全带张紧而提高约束性,迅速地而且以很大的约束力约束乘员。现有的预张力器一般被设置在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收缩器上,但是也提出了设在带扣上的预张力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发表的具有带扣预张力器的安全带装置,在上述的紧急情况下,利用预张力器动作而张紧带扣,使安全带张紧。此情况下,在此安全带装置设有动能吸收部件,在带扣被拉到底部时,带扣与之对接。专利文献1特开2003-54360号公报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动能吸收部件中,有是具有复杂的形状的部件、或相对于滑轮张紧带扣的金属丝的导向槽和导向孔等需要比较麻烦的加工的部件,还有由不同部件构成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装置,至少具有预张力器,在紧急时动作,通过牵引被牵引部件,牵拉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设有吸收所述被牵引部件冲撞到底时的动能的动能吸收机构,此动能吸收机构由金属的筒状部件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正大富田浩中野由幸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