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永德专利>正文

十字架式汽车防碰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69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碰撞装置,具体为一种十字架式汽车防碰撞装置。其特点是:在连接板(16)两端部位分别由十字轴(19)穿过连接板(16)、上十字臂(26)、下十字臂(27)、十字轴垫圈(31)与十字轴螺母(30)固定连接,在十字手(11)内侧的固定板(18)与车轮(13)之间有吸收球(12)、在十字手(11)外侧的滑动球滑槽(25)与卧于滑动球托盘(24)内的滑动球(15)连接,中心支架(5)的一端由支架螺丝(20)穿过中心支架(5)、前十字架(7)、后十字架(10)固定连接,中心支架(5)的另一端由支架轴(21)穿过中心减振支柱(4)上的支柱轴孔(33)使两个中心支架(5)动配合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传动机械操作灵活、方便不怕前撞,更不怕追尾后撞,使汽车得到前后位保护,在时速不超过50公里的情况下遭碰撞,可保人车平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碰撞装置,具体为一种十字架式汽车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从1886年诞生至今百余年,全球汽车累积产量已达数亿辆,但还没有创造出不怕碰撞的汽车。由于汽车的安全性能差,汽车碰撞肇事使千百万人造成伤亡。从汽车诞生至今,因汽车肇事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已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总和。现汽车肇事已成为直接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因此,研制不怕碰撞的安全汽车,把汽车交通肇事对人类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这乃是全世界多年急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使汽车保有量速增,而汽车的交通肇事也呈直线上升。在市内交通要道几车相撞缕见不鲜,高速公路上几十辆汽车连环相撞时有发生,例如2003年3月13日,在意大利东北部一条通往威尼斯的高速公路上,因雾大能见度低,发生了250多辆汽车连环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近百人伤亡。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平均每天有300人死于车祸,成为世界上交通肇事最为严重的国家。仅2002年就发生交通事故77万起,伤亡67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33亿元,可见研制不怕碰撞的安全汽车迫在眉睫。当前世界上申报的汽车防碰撞专利有几千项,仅从因特网上就可查到1900多项,在中国的专利网站也可查到200多项,但当今真正应用到汽车上的防碰撞专利仅有十余项,如;雷达扫描电脑自动驾驶系统、微波多普勒效应防撞系统、ABS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减振吸能保险杠、防撞横梁及安全带等,这些安全装置主要作用是在汽车碰撞的瞬间能保护人的安全,但难以保护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传动机械操作灵活、方便的十字架式汽车防碰撞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前保险杠(1)、保险杠胶垫(2)、保险杠钢架(3)、中心减振支柱(4)、中心支架(5)、减振支杆(6)、前十字架(7)、左连杆(8)、右连杆(9)、后十字架(10)、十字手(11)、吸收球(12)、车轮(13)、后保险杠(14)、滑动球(15)、连接板(16)、定位弹簧组(17)、固定板(18)、十字轴(19)、支架螺丝(20)、支架轴(21)、伞形螺栓(22)、伞形螺母(23)、滑动球托盘(24)、滑动球滑槽(25)、上十字臂(26)、下十字臂(27)、丫字形连接头(28)、螺丝(29)、十字轴螺母(30)、十字轴垫圈(31)、支架臂(32)、支柱轴孔(33)、环形轴(34)、环形轴孔(35)、十字轴孔(36)、法兰盘(37)、法兰盘螺丝(38)。在连接板(16)两端部位分别由十字轴(19)穿过连接板(16)、上十字臂(26)、下十字臂(27)、十字轴垫圈(31)与十字轴螺母(30)固定连接,在十字手(11)内侧的固定板(18)与车轮(13)之间有吸收球(12)、在十字手(11)外侧的滑动球滑槽(25)与卧于滑动球托盘(24)内的滑动球(15)连接,中心支架(5)的一端由支架螺丝(20)穿过中心支架(5)、前十字架(7)、后十字架(10)固定连接,中心支架(5)的另一端由支架轴(21)穿过中心减振支柱(4)上的支柱轴孔(33)使两个中心支架(5)动配合固定连接。法兰盘螺丝(38)穿过法兰盘(37)与保险杠钢架(3)固定连接。左连杆(8)、右连杆(9)一端经丫字形连接头(28)与十字手(11)连接、左连杆(8)、右连杆(9)另一端经螺丝(29)与十字手(11)连接。伞形螺栓(22)穿过吸收球(12)后与伞形螺母(23)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传动机械操作灵活、方便不怕前撞,更不怕追尾后撞,使汽车得到前后位保护,在时速不超过50公里的情况下遭碰撞,可保人车平安。而当今的小汽车在时速5公里遭碰撞,就会造成车坏人伤。汽车碰撞都发生在瞬间,约1/100秒,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可达成百上千吨,最后做功表现为车被撞毁人伤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十字轴与连接板、上十字臂、下十字臂连接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十字手与吸收球、固定板、伞形螺栓连接结构原理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十字手与吸收球、固定板、伞形螺栓连接结构原理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十字轴与滑动球连接结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保险杠钢架与法兰盘连接结构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心减振支柱与法兰盘、法兰盘螺丝连接结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上十字臂结构原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下十字臂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连接板(16)两端部位分别由十字轴(19)穿过连接板(16)、上十字臂(26)、下十字臂(27)、十字轴垫圈(31)与十字轴螺母(30)固定连接,在十字手(11)内侧的固定板(18)与车轮(13)之间有吸收球(12)、在十字手(11)外侧的滑动球滑槽(25)与卧于滑动球托盘(24)内的滑动球(15)连接,中心支架(5)的一端由支架螺丝(20)穿过中心支架(5)、前十字架(7)、后十字架(10)固定连接,中心支架(5)的另一端由支架轴(21)穿过中心减振支柱(4)上的支柱轴孔(33)使两个中心支架(5)动配合固定连接。法兰盘螺丝(38)穿过法兰盘(37)与保险杠钢架(3)固定连接。左连杆(8)、右连杆(9)一端经丫字形连接头(28)与十字手(11)连接、左连杆(8)、右连杆(9)另一端经螺丝(29)与十字手(11)连接。伞形螺栓(22)穿过吸收球(12)后与伞形螺母(23)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1、当汽车遭到前撞时,冲击力首先作用在前保险杠上,由具有高弹力的保险杠钢架和钢架外包贴的内软外硬高弹力保险杠橡胶垫组成的前保险杠,除对冲击力具有一定的减振缓冲作用外,又通过中心减振支柱、中心支架、减振支杆,把冲击力传给前十字架,前十字架通过左、右连杆将冲击力传给后十字架,巨大冲击力通过前、后十字架,瞬间被转换成两个相等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再通过八只十字手和二十四个吸收球,使巨大冲击力经过多级减振、缓冲、吸收,最后相互抵消在着力点---四只车轮上。所有这些作用都是在瞬间同步完成,不受时空限制,化险为夷,达到保车保人之目的。2、当汽车遭到后撞时,其防碰撞原理同前防碰撞原理。前十字架和后十字架是由上十字臂、下十字臂交叉而成,包括八只十字手、二十四只吸收球、十字轴、定位弹簧组等部件。上十字臂、下十字臂,均用轻质高强度、高弹力的合金钢制成。十字手是由吸收球固定板、吸收球、伞形螺栓等组成。吸收球固定板是用轻质高强度钢材制成,八只十字手上均焊接一组吸收球固定板,每组固定板上用伞形螺栓固定三个吸收球。吸收球是用高弹力、高强度硬橡胶制成,球中心有一通孔。吸收球伞形螺栓是用优质钢材制成的一头有伞形尖的螺栓,将吸收球固定在吸收球固定板上,伞形螺栓可在固定板上的连接孔中滑动。伞形螺栓除具有固定吸收球的功能外,其伞尖在车遭到冲撞时,刺向车轮外胎,对冲击力起到一定的缓冲吸收作用。前、后十字架定位弹簧组是用优质弹簧钢制成,由拉簧、压簧组成,除具有定位上十字臂与下十字臂相互交叉的角度作用外,还起到减振缓冲作用。左、右连杆、用轻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杆的两端制成了丫形连接头,用螺丝与上、下十字臂连接,在汽车遭碰撞时具有推拉功能,将冲击力均分传给八只十字手。十字轴,是由十字轴螺母、十字轴垫圈和十字轴组成,十字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十字架式汽车防碰撞装置,它包含前保险杠(1)、保险杠胶垫(2)、保险杠钢架(3)、中心减振支柱(4)、中心支架(5)、减振支杆(6)、前十字架(7)、左连杆(8)、右连杆(9)、后十字架(10)、十字手(11)、吸收球(12)、车轮(13)、后保险杠(14)、滑动球(15)、连接板(16)、定位弹簧组(17)、固定板(18)、十字轴(19)、支架螺丝(20)、支架轴(21)、伞形螺栓(22)、伞形螺母(23)、滑动球托盘(24)、滑动球滑槽(25)、上十字臂(26)、下十字臂(27)、丫字形连接头(28)、螺丝(29)、十字轴螺母(30)、十字轴垫圈(31)、支架臂(32)、支柱轴孔(33)、环形轴(34)、环形轴孔(35)、十字轴孔(36)、法兰盘(37)、法兰盘螺丝(38),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板(16)两端部位分别由十字轴(19)穿过连接板(16)、上十字臂(26)、下十字臂(27)、十字轴垫圈(31)与十字轴螺母(30)固定连接,在十字手(11)内侧的固定板(18)与车轮(13)之间有吸收球(12)、在十字手(11)外侧的滑动球滑槽(25)与卧于滑动球托盘(24)内的滑动球(15)连接,中心支架(5)的一端由支架螺丝(20)穿过中心支架(5)、前十字架(7)、后十字架(10)固定连接,中心支架(5)的另一端由支架轴(21)穿过中心减振支柱(4)上的支柱轴孔(33)使两个中心支架(5)动配合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德
申请(专利权)人:曹永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