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5292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可有效提高油污水分离效果。它包括有内筒体、外筒体、中心进水筒,内筒体在外筒体内则,内筒体与外筒体底部连通,内筒底部与地面留有1.5-2.0m高程差,底部固定连接H型钢做支撑,内筒顶部设有环形浮油收集槽,浮油收集槽配置出油管,出油管按90°均布于内筒壁,出油管口贯穿内外筒壁至罐体外,内筒体腔设有中心进水筒,中心进水筒下端连接有进水管、蒸汽管,底部设有放空管,三根管道经底部贯穿外筒壁至罐体外,中心进水筒底部固定连接H型钢做支撑,H型钢横跨、固定在内筒底部支撑上端,外筒顶部设有环形出水溢流槽及走廊道,出水溢流槽底部设有单根出水管,筒壁一侧设有钢制竖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油废水油污分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
技术介绍
石化、制造、食品及纺织等行业生产废水含油量较大,油成分复杂,除各类反应副产物油质外,还包括大量随各级生产工序进入废水中的油原料。采用适宜技术对废水进行初步油污分离处理,回收利用油质中有效成分,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间接提高企业效益,亦能有效避免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因油膜包裹而引起的生物活性降低,影响最终生物处理效果。 隔油池及隔油罐作为目前常用的两种油水分离装置,隔油池占地面积较大,高程小,易受水流不均匀性影响,处理效果较差;隔油罐与隔油池相比,高程显著增大,占地面积小,停留时间长,除隔油作用外,兼具调节均质及缓冲效果,同时罐体内设有加热装置,以防油质于罐内凝结,影响隔油效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有多种弊端: 1.隔油罐主要是利用油水密度差的重力除油原理,在仅有罐体内进行单级隔油,分离效果不够理想; 2.罐体内各类管线结构复杂,致使内部的速度场极其紊乱,罐内存在多处漩涡流、反混流及流动“死区”,导致罐内有效容积减小,影响本身调节及油水分离效果; 3.隔油罐加热方式主要分为直接加热和伴热,直接加热即将蒸汽通入顶部污油层,其加热速度快,但易造成油品飞溅,伴热及传热效果较差,能耗较高。 因此需要研制一种新的装置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于现有隔油罐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通过对现有隔油罐内部结构进行改造,提高油污水分离、回收效果,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包括有内筒体、外筒体、中心进水筒,所述的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则,内筒体与外筒体底部连通,内筒底部与地面留有1.5-2.0m高程差,底部固定连接H型钢做支撑,H型钢两端固定在外筒壁两侧,内筒顶部设有环形浮油收集槽,浮油收集槽配置出油管,出油管按90°均布于内筒壁,出油管口贯穿内外筒壁至罐体外,内筒体腔设有中心进水筒,中心进水筒下端连接有进水管、蒸汽管,底部设有放空管,三根管道经底部贯穿外筒壁至罐体外,中心进水筒底部固定连接H型钢做支撑,H型钢横跨、固定在内筒底部支撑上端,外筒顶部设有环形出水溢流槽及走廊道,出水溢流槽底部设有单根出水管,筒壁一侧设有钢制竖梯。 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心进水筒内直径为50_70cm。 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内筒体与外筒体筒壁间隔50-60cm,筒壁之间设有安装定位板,定位板从下至上按90°均布。 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中心进水筒顶部安装有V型折流板,折流板倾角Θ = 17-20°,折流板支架按90°均布。 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中心进水筒下端蒸汽管口低于进水管口 30-35cm,蒸汽管口处设有蒸汽喷嘴。 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内筒体与中心进水筒之间设有支撑角铁。 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出水溢流槽溢流高度低于浮油收集槽溢流高度10-15cm,两槽底部均设有支撑板。 本专利技术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的罐体底部设为连续式锥形底,每个锥形底部设有虹吸排泥管,用于排出所述罐体底部污泥。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取消了现有隔油罐内各类复杂管道布设,在单一罐体基础上额外增加外筒,形成内外连同罐体,同时依靠中心进水筒顶部设置的V型折流板,使得废水流动过程中历经二次折流,增加了重力分离时间,避免了罐体内复杂流场及水流“死区”的出现,有效提高了油污分离效率,此外将加热管接入中心进水筒,使得蒸汽与进水在筒内接触,在防止顶部油品飞溅的同时,可加速油质上浮,间接提高了罐体除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外筒体,2-内筒体,3-中心进水筒,4-V型折流板,5-H型钢支架一号,6-支撑角铁,7-走廊道支架,8-进水管,9-走廊道,10-放空管,11-环形浮油收集槽,12-环形出水溢流槽,13-安装定位板,14-蒸汽喷嘴,15-虹吸排泥管,16-H型钢支架二号,17-蒸汽管,18-出油管,19-出水管,20-折流板支架,21钢制竖梯,22-排泥管道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包括外筒体1,外筒体I内部设置内筒体2,外筒体I与内筒体2罐壁间隔50cm,罐壁之间从下至上设有90°均布的安装定位板13,内筒体2底部离地2.0m,以H型钢支架二号16固定支撑。内筒体2内腔设有中心进水筒3,中心进水筒3内直径60cm,以H型钢支架一号5固定支撑,H型钢支架一号5横跨、固定于H型钢支架二号16之上,内筒体2与中心进水筒3之间设有支撑角铁6,中心进水筒3顶部设置V型折流板4,折流板倾角Θ为17。,折流板支架20按90°均布,下端设有进水管8、含蒸汽喷嘴14的蒸汽管17,底端设有放空管10,蒸汽管口低于进水管口 30cm。 外筒体I顶部设有走廊道9、环形出水溢流槽12,出水溢流槽12设有单根出水管19,罐壁一侧设有钢制竖梯21,外筒体底部设为连续式锥形底,每个锥形底部设有虹吸排泥管15,排泥管采用管道支座22支撑。内筒体顶部设置环形浮油收集槽11,浮油收集槽11配备出油管18,出油管18按90°均布于内筒壁。 环形出水溢流槽12溢流板高度要低于环形浮油收集槽溢流板高度10cm,两槽底部均设有支撑板。 本专利技术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工作原理: 含油废水由进水管8进入中心进水筒3,在筒内升流的同时,利用蒸汽管17对废水进行加热,加速油质上浮,避免油质凝结;废水升至筒顶后经由V型折流板折4发生第一次折流,从而进入内筒体2,废水在内筒体2中不断下流动,与外筒体I底部接触后发生第二次折流,废水中的油质在随废水的上下流动的过程中,不断碰撞聚结上浮至内筒浮油收集槽11,分离后的污水经由内外筒体底部连通处上流至外筒体顶部出水溢流槽12,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罐体底部沉积的污泥经由虹吸排泥管15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内筒体、外筒体、中心进水筒,所述的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则,内筒体与外筒体底部连通,内筒底部与地面留有1.5‑2.0m高程差,底部固定连接H型钢做支撑,H型钢两端固定在外筒壁两侧,内筒顶部设有环形浮油收集槽,浮油收集槽配置出油管,出油管按90°均布于内筒壁,出油管口贯穿内外筒壁至罐体外,内筒体腔设有中心进水筒,中心进水筒下端连接有进水管、蒸汽管,底部设有放空管,三根管道经底部贯穿外筒壁至罐体外,中心进水筒底部固定连接H型钢做支撑,H型钢横跨、固定在内筒底部支撑上端,外筒顶部设有环形出水溢流槽及走廊道,出水溢流槽底部设有单根出水管,筒壁一侧设有钢制竖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内筒体、外筒体、中心进水筒,所述的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则,内筒体与外筒体底部连通,内筒底部与地面留有1.5-2.0m高程差,底部固定连接H型钢做支撑,H型钢两端固定在外筒壁两侧,内筒顶部设有环形浮油收集槽,浮油收集槽配置出油管,出油管按90°均布于内筒壁,出油管口贯穿内外筒壁至罐体外,内筒体腔设有中心进水筒,中心进水筒下端连接有进水管、蒸汽管,底部设有放空管,三根管道经底部贯穿外筒壁至罐体外,中心进水筒底部固定连接H型钢做支撑,H型钢横跨、固定在内筒底部支撑上端,外筒顶部设有环形出水溢流槽及走廊道,出水溢流槽底部设有单根出水管,筒壁一侧设有钢制竖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进水筒内直径为50_7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回转式重力分离隔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凯肖雪峰陈烨王海涛程松董斌王政委王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尼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