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高速绞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409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高速绞线机,其包括高转速伺服马达、线轴、可变引取轮、固定引取轮、磁粉离合器、排线机构、线轴座及对称设置在该线轴座两侧的左、右穿线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巧妙,通过合理优化合组件结构及布局,并采用高转速伺服马达和高精度轴承座,大大提高绞线效率,最高转速可达2500转/分,而且工作稳定性高,绞线质量好;同时用皮带轮传动替代传统齿轮传动,不仅有效简化了结构,而且操作简易、方便,当需调节绞距时,只需根据所需的绞距选择A、B、C、D组皮带轮中的相应齿数的皮带轮进行搭配即可,调节速度快,搭配灵活,绞距调节范围广,省时省力,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适用范围广,利于广泛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高速绞线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绞线机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高速绞线机。
技术介绍
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铜线、漆包线、镀锡线、铜包钢和铜包铝等)及电子线(电源线、耳机线、电话线、PVC线和网络线等)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很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现有技术中的绞线机需要更改绞距时,则需要人工更换相应的绞距齿轮组,更换工序烦杂,操作复杂,需要多人手配合,费时费力,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绞线效率,无法满足目前快速化、多样化的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能快速灵活调节绞距,且绞线效率高的自动高速绞线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高速绞线机,其包括高转速伺服马达、线轴、可变引取轮、固定引取轮、磁粉离合器、排线机构、线轴座及对称设置在该线轴座两侧的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近所述线轴座的一端对应设有转盘,另一端设有高精度轴承座,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上的转盘通过绞弓相连接,所述高转速伺服马达与所述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相连接,所述线轴座包括对称设置在线轴两侧的左圆盘和右圆盘,所述排线机构对应线轴的上方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和右圆盘上,该右圆盘上设有A组皮带轮、B组皮带轮和右压轮,A组皮带轮通过右皮带与B组皮带轮相连接,右压轮位于A组皮带轮与B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右皮带上;所述左圆盘上设有C组皮带轮、D组皮带轮和左压轮,所述C组皮带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B组皮带轮相连接,所述D组皮带轮通过左皮带与C组皮带轮相连接,左压轮位于C组皮带轮与D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左皮带上,所述可变引取轮位于所述左圆盘的内侧,且与所述C组皮带轮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引取轮对应可变引取轮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的内侧上,所述磁粉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左圆盘上,且通过皮带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排线机构包括排线器、排线轴、安装杆、第一水平导轮、第二水平导轮、第三水平导轮和垂直导轮,所述排线轴设置在所述左圆盘和右圆盘之间,所述排线器设置在该排线轴上,所述安装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左圆盘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右圆盘上,所述第一水平导轮、第二水平导轮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杆的两端,所述第三水平导轮设置在所述排线器上,且与所述第一水平导轮、第二水平导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垂直导轮对应第三水平导轮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所述排线器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A组皮带轮包括齿数为34的A1皮带轮和齿数为81的A2皮带轮,该A2皮带轮和A1皮带轮同轴设置。所述B组皮带轮包括齿数为108的B1皮带轮和齿数为67的B2皮带轮,该B2皮带轮和B1皮带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右端,且所述B1皮带轮与所述A1皮带轮同在一垂直面上,所述B2皮带轮与所述A2皮带轮同在另一垂直面上。所述C组皮带轮包括齿数为97的C1皮带轮和齿数为79的C2皮带轮,该C2皮带轮和C1皮带轮同轴设置。所述D组皮带轮包括齿数为37的D1皮带轮和齿数为58的D2皮带轮,该D2皮带轮和D1皮带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左端,且所述D1皮带轮与所述C1皮带轮同在一垂直面上,所述D2皮带轮与所述C2皮带轮同在另一垂直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可变引取轮的直径为86~16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计巧妙,通过合理优化合组件结构及布局,并采用高转速伺服马达和高精度轴承座,大大提高绞线效率,最高转速可达2500转/分,而且工作稳定性高,绞线质量好;同时用皮带轮传动替代传统齿轮传动,不仅有效简化了结构,而且操作简易、方便,当需调节绞距时,只需根据所需的绞距选择A、B、C、D组皮带轮中的相应齿数的皮带轮进行搭配,然后通过左、右压轮使左、右皮带拉紧即可,调节速度快,搭配灵活,绞距调节范围广,省时省力,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工作效率高,不仅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还进一步提高了绞线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使用的零部件少,易于实现,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利于广泛推广运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线轴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各组皮带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绞距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高速绞线机,其包括高转速伺服马达1、线轴2、可变引取轮3、固定引取轮4、磁粉离合器5、排线机构6、线轴座7及设置对称设置在该线轴座7两侧的左穿线转轴8和右穿线转轴9,左穿线转轴8和右穿线转轴9近所述线轴座7的一端对应设有转盘81、91,另一端设有高精度轴承座82、92,转盘81和转盘91通过绞弓10相连接,所述高转速伺服马达1与所述左穿线转轴8和右穿线转轴9相连接,具体的,高转速伺服马达1与联接轴11相连接,该联接轴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皮带轮,其中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右穿线转轴9相连接,另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左穿线转轴8相连接。所述线轴座7包括对称设置在线轴2两侧的左圆盘71和右圆盘72,所述排线机构6对应线轴2的上方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71和右圆盘72上,该右圆盘72上设有A组皮带轮721、B组皮带轮722和右压轮723,A组皮带轮721通过右皮带724与B组皮带轮722相连接,右压轮723位于A组皮带轮721与B组皮带轮722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右皮带724上;所述左圆盘71上设有C组皮带轮711、D组皮带轮712和左压轮713,所述C组皮带轮711通过传动轴714与所述B组皮带轮722相连接,所述D组皮带轮712通过左皮带715与C组皮带轮711相连接,左压轮713位于C组皮带轮711与D组皮带轮712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左皮带715上,所述可变引取轮3位于所述左圆盘71的内侧,且与所述C组皮带轮711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引取轮4对应可变引取轮3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71的内侧上,所述磁粉离合器5设置在所述左圆盘71上,且通过皮带与所述传动轴714相连接。绞弓10上可以设有瓷眼,瓷眼可以起到保护线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转速伺服马达1优选使用20HP东元马达,然后采用变频器进行控制。磁粉离合器5是用来自动控制张力的,优选日本三菱磁粉离合器。高精度轴承座内置优选有日本KOYO、NSK或德国FAG轴承,运行更为稳定,绞线效果好。具体的,参见图3,所述排线机构6包括排线器61、排线轴62、安装杆63、第一水平导轮64、第二水平导轮65、第三水平导轮66和垂直导轮67,所述排线轴62设置在所述左圆盘71和右圆盘72之间,所述排线器61设置在该排线轴62上,并且排线器61连接有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排线器61可以在排线轴62上左右来回移动。所述安装杆6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左圆盘7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右圆盘72上,所述第一水平导轮64、第二水平导轮65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杆63的两端,所述第三水平导轮66设置在所述排线器61上,且与所述第一水平导轮64、第二水平导轮65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垂直导轮67对应第三水平导轮66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所述排线器61上。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高速绞线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高速绞线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高转速伺服马达、线轴、可变引取轮、固定引取轮、磁粉离合器、排线机构、线轴座及对称设置在该线轴座两侧的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近所述线轴座的一端对应设有转盘,另一端设有高精度轴承座,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上的转盘通过绞弓相连接,所述高转速伺服马达与所述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相连接,所述线轴座包括对称设置在线轴两侧的左圆盘和右圆盘,所述排线机构对应线轴的上方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和右圆盘上,该右圆盘上设有A组皮带轮、B组皮带轮和右压轮,A组皮带轮通过右皮带与B组皮带轮相连接,右压轮位于A组皮带轮与B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右皮带上;所述左圆盘上设有C组皮带轮、D组皮带轮和左压轮,所述C组皮带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B组皮带轮相连接,所述D组皮带轮通过左皮带与C组皮带轮相连接,左压轮位于C组皮带轮与D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左皮带上,所述可变引取轮位于所述左圆盘的内侧,且与所述C组皮带轮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引取轮对应可变引取轮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的内侧上,所述磁粉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左圆盘上,且通过皮带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高速绞线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高转速伺服马达、线轴、可变引取轮、固定引取轮、磁粉离合器、排线机构、线轴座及对称设置在该线轴座两侧的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近所述线轴座的一端对应设有转盘,另一端设有高精度轴承座,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上的转盘通过绞弓相连接,所述高转速伺服马达与所述左穿线转轴和右穿线转轴相连接,所述线轴座包括对称设置在线轴两侧的左圆盘和右圆盘,所述排线机构对应线轴的上方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和右圆盘上,该右圆盘上设有A组皮带轮、B组皮带轮和右压轮,A组皮带轮通过右皮带与B组皮带轮相连接,右压轮位于A组皮带轮与B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右皮带上;所述左圆盘上设有C组皮带轮、D组皮带轮和左压轮,所述C组皮带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B组皮带轮相连接,所述D组皮带轮通过左皮带与C组皮带轮相连接,左压轮位于C组皮带轮与D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左皮带上,所述可变引取轮位于所述左圆盘的内侧,且与所述C组皮带轮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引取轮对应可变引取轮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的内侧上,所述磁粉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左圆盘上,且通过皮带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接;所述排线机构包括排线器、排线轴、安装杆、第一水平导轮、第二水平导轮、第三水平导轮和垂直导轮,所述排线轴设置在所述左圆盘和右圆盘之间,所述排线器设置在该排线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恩祥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