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振动元件和具有压电振动元件的振动元件封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738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压电振动元件和具有压电振动元件的振动元件封装件。该压电振动元件包括:振动片,具有由电信号振动的、分别形成在其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台面部和第二台面部;第一激励电极,形成在第一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一台面部;第二激励电极,形成在第二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二台面部;第一支柱,第一支柱以与第一台面部的侧面连接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台面部相同的高度这样的方式形成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第一连接电极,形成在第一支柱上,使得从外部供给的电信号被接收并且被传输给第一激励电极;以及第二连接电极,形成在振动片上,使得从外部供给的电信号被接收并且被传输给第二激励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电振动元件和具有压电振动元件的振动元件封装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8月13日提交给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095984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电振动元件和具有压电振动元件的振动元件封装件。
技术介绍
晶体振荡器是一种当从外部供给电压时使用通过压电现象引起的晶体片(crystal piece)的谐振来产生特定频率的装置。 在诸如频率振荡器和变频器等各种应用中使用晶体振荡器。用作晶体振荡器的压电材料是具有良好压电特性并且由此用作稳定的机械共振发生器的晶体。 由于其产生的稳定频率,晶体振荡器被用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振荡器电路,并且通常用作所有信号的基准的关键组件。 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117124 号(QUARTZ VIBRATOR AND ELECTRODESTRUCTURE THEREOF ;于2012年10月24日公开)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中由支柱(post)支撑电极的压电振动元件和具有压电振动元件的振动元件封装件。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电振动元件,压电振动元件包括:振动片(vibratingpiece),振动片具有通过电信号振动的、分别形成在其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上的第一台面部(first mesa port1n)和第二台面部;第一激励电极,第一激励电极形成在第一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一台面部;第二激励电极,第二激励电极形成在第二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二台面部;第一支柱,第一支柱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即,其与第一台面部的侧面连接的一端(one end)具有与第一台面部相同的高度;第一连接电极,第一连接电极形成在第一支柱上,从而接收从外部供给的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一激励电极;以及第二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形成在振动片上,从而接收从外部供给的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二激励电极。 第一台面部可以形成为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倾斜(slated),并且第一支柱可以与第一台面部的一个侧面连接,第一台面部的一个侧面与振动片的一个表面形成锐角。 第一支柱的上表面可以定位在与第一台面部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内。 压电振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引线电极(first lead electrode),第一引线电极插入在第一激励电极与第一连接电极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第一连接电极与第一激励电极电连接。 第一支柱可以延伸至第一引线电极的下部以支撑第一引线电极。 第二连接电极可以形成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 压电振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二支柱,第二支柱形成在第二连接电极与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之间,从而支撑形成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连接电极。 第二支柱的上表面可以定位在与第一台面部的上表面和第一支柱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内。 压电振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三支柱,第三支柱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在振动片的另一表面上,即,其与第二台面部的侧面连接的一端具有与第二台面部相同的高度,并且第二连接电极可以形成在第三支柱上。 第三支柱的上表面可以定位在与第二台面部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内。 压电振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引线电极,第二引线电极插入在第二激励电极与第二连接电极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第二连接电极与第二激励电极电连接,并且第三支柱可以延伸至第二引线电极的下部以支撑第二引线电极。 第一连接电极可以延伸至振动片的另一表面。 [0021 ] 压电振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四支柱,第四支柱形成在第一连接电极与振动片的另一表面之间,从而支撑延伸至振动片的另一表面的第一连接电极。 第四支柱的上表面可以定位在与第三支柱的上表面和第二台面部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内。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振动元件封装件,其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内置其间的容纳空间(receiving space);电极焊盘,电极焊盘形成在壳体内;以及压电振动元件,压电振动元件被容纳在容纳空间内并且耦接至电极焊盘的一侧以通过电信号振动。压电振动元件可包括:振动片,振动片具有分别形成在其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上的第一台面部和第二台面部,第一台面部和第二台面部通过电信号振动;第一激励电极,第一激励电极形成在第一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一台面部;第二激励电极,第二激励电极形成在第二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二台面部;第一支柱,第一支柱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即,其与第一台面部的侧面连接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台面部相同的高度;第一连接电极,第一连接电极形成在第一支柱上以与电极焊盘电连接,从而通过电极焊盘接收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一激励电极;以及第二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形成在振动片上,以便通过电极焊盘接收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二激励电极。 第一台面部可形成为倾斜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并且第一支柱可以与第一台面部的一个侧面连接,第一台面部的一个侧面与振动片的一个表面形成锐角。 第一支柱的上表面可以定位在与第一台面部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内。 振动元件封装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引线电极,第一引线电极插入在第一激励电极与第一连接电极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第一连接电极与第一激励电极电连接,并且第一支柱可以延伸至第一引线电极的下部以支撑第一引线电极。 第二连接电极可以形成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并且第二支柱可以形成在第二连接电极与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之间,从而支撑形成在振动片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连接电极。 振动元件封装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三支柱,第三支柱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在振动片的另一表面上,即,其与第二台面部的侧面连接的一端具有与第二台面部相同的高度,并且第二连接电极可形成在第三支柱上。 振动元件封装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引线电极,第二引线电极插入在第二激励电极与第二连接电极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第二连接电极与第二激励电极电连接,并且第三支柱可延伸至第二引线电极的下部以支撑第二引线电极。 第一连接电极可延伸至振动片的另一表面,并且第四支柱可形成在第一连接电极与振动片的另一表面之间,从而支撑延伸至振动片的另一表面的第一连接电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防止压电振动元件的短路,并且因此,可以提高电场效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降低由振动元件封装件的电极短路引起的次品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振动元件封装件。 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电振动元件。 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电振动元件的两表面。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电振动元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电振动元件和具有压电振动元件的振动元件封装件的特定实施方式。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时,任一相同或者对应的元件均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并且将不提供它们的冗余描述。 在描述各个元件时可以使用诸如“第一”和“第二”等术语,但是,不应将上述元件局限于上述术语。上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进行区分。 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耦接”或者“连接”至另一元件时,其不仅被解释为与另一元件实体接触,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电振动元件,包括:振动片,具有分别形成在所述振动片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台面部和第二台面部,所述第一台面部和所述第二台面部由电信号来振动;第一激励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台面部;第二激励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台面部;第一支柱,以与所述第一台面部的侧面连接的所述第一支柱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台面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振动片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第一连接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柱上,使得从外部供给的所述电信号被接收并且被传输给所述第一激励电极;以及第二连接电极,形成在所述振动片上,使得从外部供给的所述电信号被接收并且被传输给所述第二激励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8.13 KR 10-2013-00959841.一种压电振动元件,包括: 振动片,具有分别形成在所述振动片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台面部和第二台面部,所述第一台面部和所述第二台面部由电信号来振动; 第一激励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台面部; 第二激励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台面部上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台面部; 第一支柱,以与所述第一台面部的侧面连接的所述第一支柱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台面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振动片的所述一个表面上; 第一连接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柱上,使得从外部供给的所述电信号被接收并且被传输给所述第一激励电极;以及 第二连接电极,形成在所述振动片上,使得从外部供给的所述电信号被接收并且被传输给所述第二激励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台面部被形成为在所述振动片的所述一个表面上倾斜,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一台面部的一个侧面连接,并且所述一个侧面与所述振动片的所述一个表面形成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柱的上表面被定位在与所述第一台面部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引线电极,介于所述第一激励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一激励电极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柱延伸至所述第一引线电极的下部以支撑所述第一引线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形成在所述振动片的所述一个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支柱,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振动片的所述一个表面之间,以支撑形成在所述振动片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其中,所述第二支柱的上表面被定位在与所述第一台面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支柱的上表面相同平面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三支柱,以与所述第二台面部的侧面连接的所述第三支柱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二台面部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振动片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三支柱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其中,所述第三支柱的上表面被定位在与所述第二台面部的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内。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引线电极,介于所述第二激励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二激励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支柱延伸至所述第二引线电极的下部以支撑所述第二引线电极。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延伸至所述振动片的所述另一个表面。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进一步包括:第四支柱,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振动片的所述另一个表面之间,以支撑延伸至所述振动片的所述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钟泌车尚烨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