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检测工作情况的折弯机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361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检测工作情况的折弯机液压装置,属于液压系统领域。其包括泵站、换向阀、进油控制装置、出油控制装置、油缸、油箱和充液阀,所述的油缸包括丝杆、蜗轮箱、活塞杆和缸体;所述的缸体远离蜗轮箱一端的内侧设有滑动凸起;所述的滑动凸起、缸体、活塞杆滑动端和活塞杆之间的空腔组成下油腔;所述的下油腔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的出油控制装置与每个下油腔第一出油口相连的管道上都设有流量计;所述的丝杆、活塞杆滑动端和缸体之间的空腔组成上油腔;所述的充液阀与两个上油腔的第二进油口相连的管道上都设有流量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时检测液压装置运行情况,方便维护和保养,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检测工作情况的折弯机液压装置
技术介绍
折弯机液压装置一般包括动力部分,油路部分,控制部分以及输出部分,动力部分一般采用以定量液压泵为主体的泵站,油路部分包括各种高压胶管以及管接头,控制部分包括各种控制阀块以及保护阀块,输出部分即液压装置执行端,以油缸为主体;现有折弯机液压装置一般采用单油缸或者双油缸,油缸具有行程调节功能,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现有的折弯机液压装置为全封闭系统装置,一般技术人员不能从外部观察到液压装置各个部分的运行状况。中国专利号:200820050435.7,公开日2009年7月8日,公开了一种新的折弯机液压系统回路。其由电磁开关阀、三位四通电磁阀、节流单向阀、单向阀、节流阀、第一溢流阀和第二溢流阀构成换向、快下、工进、泄压及油缸下腔保护回路。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液压回路零泄漏,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而且集成块的重量仅为原集成块重量的一半,加工集成块的效率大大地提高;液压系统的整体性能稳定可靠,外观精巧;阀件不易堵死。但该技术没有液压系统检测装置,不能完成油压及流量的检测,维护困难。中国专利号:03278875,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公开了一种折弯机液压缸,其包括导向套、调节螺母、缸体、螺杆轴(即丝杆)、活塞(即活塞杆)、旋盖、蜗轮、蜗杆及顶盖等,在活塞(即活塞杆)上部和导向套上均开有两个密封槽,槽内分别设置有组合密封件和密封圈;在调节螺母上设有数条卸荷油槽;在蜗轮箱上开有通孔,孔内设有补油器。这种折弯机液压缸行程可调节,在活塞(即活塞杆)和导向套上各设置二道密封,使液压缸在高压快速工作状态下耐冲击,在不停机的状况下液压缸防下滑。在调节螺母上开设数条卸荷油槽,又防内阻,增加补油器,使蜗轮传动耐磨损,从而提高了折弯机整体综合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但是该油缸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制造成本增加,活塞(即活塞杆)为中空结构,刚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折弯机液压装置不能从外部直观检测到工作运行状况,维护困难,且油缸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检测工作情况的折弯机液压装置,简化油缸结构,降低油缸制造成本,在油缸进油口、出油口设置流量计实时检测液压装置运行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使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维护和保养设备。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检测工作情况的折弯机液压装置,包括泵站、换向阀、进油控制装置、出油控制装置、油缸、油箱和充液阀,所述的油缸有两个;所述的油缸包括丝杆、蜗轮箱、活塞杆和缸体;所述的丝杆一端连接蜗轮箱,另一端插入缸体内,丝杆与缸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活塞杆位于缸体内;所述的活塞杆靠近丝杆一端设有活塞杆滑动端;所述的丝杆、活塞杆滑动端和缸体之间的空腔组成上油腔;所述的上油腔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的缸体远离蜗轮箱一端的内侧设有滑动凸起;所述的滑动凸起、缸体、活塞杆滑动端和活塞杆之间的空腔组成下油腔;所述的下油腔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的泵站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泵站进油口通过管道与油箱相连,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换向阀相连;所述的换向阀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油控制装置和出油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的进油控制装置通过管道与上油腔的第一进油口相连;所述的出油控制装置通过管道与下油腔第一出油口相连;所述的出油控制装置与每个下油腔第一出油口相连的管道上都设有流量计;所述的充液阀一端通过两根管道分别与油箱和泵站相连,另一端通过两根管道分别与两个上油腔的第二进油口相连;所述的充液阀与两个上油腔的第二进油口相连的管道上都设有流量计。优选地,所述的活塞杆为实心结构。优选地,所述的丝杆与缸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的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优选地,所述的进油控制装置包括单向阀。优选地,所述的出油控制装置包括安全阀和背压阀。优选地,所述的泵站包括液压泵,液压泵为变量液压泵。优选地,所述的丝杆与缸体之间所设螺纹的长度等于70-120mm。优选地,所述的活塞杆滑动端和缸体的接触面长度大于50mm且小于90mm。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包括泵站、换向阀、进油控制装置、出油控制装置、油缸、油箱和充液阀,油缸有两个;油缸包括丝杆、蜗轮箱、活塞杆和缸体;丝杆一端连接蜗轮箱,另一端插入缸体内,丝杆与缸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紧凑、简单;活塞杆位于缸体内;活塞杆靠近丝杆一端设有活塞杆滑动端;丝杆、活塞杆滑动端和缸体之间的空腔组成上油腔;上油腔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分别起到压力供油和快速供油的作用;缸体远离蜗轮箱一端的内侧设有滑动凸起;滑动凸起、缸体、活塞杆滑动端和活塞杆之间的空腔组成下油腔;下油腔设有第一出油口;整个油缸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制造成本低;泵站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泵站进油口通过管道与油箱相连,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换向阀相连;换向阀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油控制装置和出油控制装置相连;进油控制装置通过管道与上油腔的第一进油口相连;出油控制装置通过管道与下油腔第一出油口相连;出油控制装置与每个下油腔第一出油口相连的管道上都设有流量计;充液阀一端通过两根管道分别与油箱和泵站相连,另一端通过两根管道分别与两个上油腔的第二进油口相连;充液阀与两个上油腔的第二进油口相连的管道上都设有流量计;流量计的设置能有效检测油缸进出油流量,及时反馈数据信息,方便技术人员监控、维护和保养;(2)本技术活塞杆为实心结构,容易加工制造,且刚性增强,提高油缸稳定性;(3)本技术丝杆与缸体之间设有密封圈,减小油腔漏油风险,提高油缸可靠性;(4)本技术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方便控制液压装置的进油和出油;(5)本技术进油控制装置包括单向阀,有效防止压力油液逆流而损伤泵站;(6)本技术出油控制装置包括安全阀和背压阀,提高油缸工作安全性和稳定性;(7)本技术泵站包括液压泵,液压泵为变量液压泵,方便调节泵站输出油液压力大小;(8)本技术丝杆与缸体之间所设螺纹的长度等于70-120mm,使油缸行程调节距离在合理范围之内;(9)本技术活塞杆滑动端和缸体的接触面长度大于50mm且小于90mm,合理化摩擦接触面,增加油缸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液压装置布置图;图2为本技术的油缸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站;2、换向阀;3、进油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检测工作情况的折弯机液压装置,包括泵站(1)、换向阀(2)、进油控制装置(3)、出油控制装置(4)、油缸(5)、油箱(6)和充液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5)有两个;所述的油缸(5)包括丝杆(501)、蜗轮箱(502)、活塞杆(506)和缸体(507);所述的丝杆(501)一端连接蜗轮箱(502),另一端插入缸体(507)内,丝杆(501)与缸体(50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活塞杆(506)位于缸体(507)内;所述的活塞杆(506)靠近丝杆(501)一端设有活塞杆滑动端(504);所述的丝杆(501)、活塞杆滑动端(504)和缸体(507)之间的空腔组成上油腔(503);所述的上油腔(503)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的缸体(507)远离蜗轮箱(502)一端的内侧设有滑动凸起;所述的滑动凸起、缸体(507)、活塞杆滑动端(504)和活塞杆(506)之间的空腔组成下油腔(505);所述的下油腔(505)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的泵站(1)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泵站(1)进油口通过管道与油箱(6)相连,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换向阀(2)相连;所述的换向阀(2)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油控制装置(3)和出油控制装置(4)相连;所述的进油控制装置(3)通过管道与上油腔(503)的第一进油口相连;所述的出油控制装置(4)通过管道与下油腔(505)第一出油口相连;所述的出油控制装置(4)与每个下油腔(505)第一出油口相连的管道上都设有流量计(7);所述的充液阀(8)一端通过两根管道分别与油箱(6)和泵站(1)相连,另一端通过两根管道分别与两个上油腔(503)的第二进油口相连;所述的充液阀(8)与两个上油腔(503)的第二进油口相连的管道上都设有流量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检测工作情况的折弯机液压装置,包括泵站(1)、换向阀(2)、进油控制装置
(3)、出油控制装置(4)、油缸(5)、油箱(6)和充液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缸(5)
有两个;所述的油缸(5)包括丝杆(501)、蜗轮箱(502)、活塞杆(506)和缸体(507);
所述的丝杆(501)一端连接蜗轮箱(502),另一端插入缸体(507)内,丝杆(501)与缸体
(50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活塞杆(506)位于缸体(507)内;所述的活塞杆(506)
靠近丝杆(501)一端设有活塞杆滑动端(504);所述的丝杆(501)、活塞杆滑动端(504)
和缸体(507)之间的空腔组成上油腔(503);所述的上油腔(503)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
二进油口;所述的缸体(507)远离蜗轮箱(502)一端的内侧设有滑动凸起;所述的滑动凸
起、缸体(507)、活塞杆滑动端(504)和活塞杆(506)之间的空腔组成下油腔(505);所
述的下油腔(505)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的泵站(1)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泵站(1)
进油口通过管道与油箱(6)相连,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换向阀(2)相连;所述的换向阀(2)
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油控制装置(3)和出油控制装置(4)相连;所述的进油控制装置(3)通
过管道与上油腔(503)的第一进油口相连;所述的出油控制装置(4)通过管道与下油腔(505)
第一出油口相连;所述的出油控制装置(4)与每个下油腔(505)第一出油口相连的管道上
都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五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