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947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涉及锅炉技术领域。采取“设置移动双钝体”关键技术,其本体与喷口由支撑固定连接,本体的一侧与点火装置、本体与上轴的两端及下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上轴与上轴承的内圆、上轴承的外圆与上轴承套、上轴承套的一侧与上控制杆、上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上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钝体由上轴销转动活连接,下轴与下轴承的内圆、下轴承的外圆与下轴承套、下轴承套的一侧与下控制杆、下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下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钝体由下轴销转动活连接。用于锅炉燃烧。构思独特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效果稳定可靠、方便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
本技术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涉及锅炉
;特别涉及电站锅炉
;具体涉及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

技术介绍
对于电站锅炉来说,燃烧器是电站锅炉整个燃烧系统的核心,是解决煤粉燃烧问题的关键设备。为了使电站锅炉的燃烧稳定有效、在低负荷下也能有较好的燃烧稳定性、在燃烧器过程中能达到较大的负荷调节比、实现低NOx排放标准的目的,便在燃烧器的喷口位置设置“钝体”。燃烧器喷口位置的“钝体”,可使喷口位置形成回流区,回流区越大,回流的烟气量就越大,在回流区内的燃烧就可能更充分,回流区后的烟气温度也会更高,因此着火与燃烧均稳定。目前,燃烧器喷口位置的“钝体”是锁定在喷口中心位置固定不变的,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是:①、点火时固定钝体易烧坏:由于点火装置热源稳定,煤粉气流就可以稳定充分着火,点火装置热负荷的设计能满足煤粉气流的着火热,煤粉气流就可以稳定充分着火,这样形成了煤粉火焰与点火装置热源的相互支持,从而产生了以煤代油的燃烧效果,所以,在锅炉点火时,便使用点火装置,点火装置产生的高温极易将无法躲避的固定钝体烧坏;?、负荷调节时固定钝体易烧坏:在燃烧过程中,一旦负荷降低,燃烧会出现不稳燃现象,便又开启点火装置进行伴烧,以防止熄火,至此,便又会出现点火装置产生的高温极易将无法躲避的固定钝体烧坏的状况;目前,煤种多变且煤质下降,致使经常根据煤种状况,对不少锅炉进行长期或短期的不定期投入燃油(即开启点火装置),以增加锅炉点火和稳燃用的助油量,这一措施的实施,便会造成无法躲避的固定钝体被烧坏。为此,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专业知识底蕴与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研宄、总结上述已有公知技术和现状基础上,采取“设置移动双钝体”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 “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专用装置,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和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取“设置移动双钝体”关键技术,其本体与喷口由支撑固定连接,本体的一侧与点火装置、本体与上轴的两端及下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上轴与上轴承的内圆、上轴承的外圆与上轴承套、上轴承套的一侧与上控制杆、上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上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钝体由上轴销转动活连接,下轴与下轴承的内圆、下轴承的外圆与下轴承套、下轴承套的一侧与下控制杆、下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下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钝体由下轴销转动活连接。 通过本技术达到的目的是:①、本技术采取“设置移动双钝体”关键技术,提供了 “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专用设备。②、通过本技术,在使用点火装置点火时,将燃烧器喷口位置的上钝体与下钝体同时移动到燃烧器喷口两侧的边壁位置,避免上钝体与下钝体被烧坏,当点火正常后,再将上钝体与下钝体所构成的整体钝体移动到原来的位置。③、通过本技术,在负荷发生变化进行负荷调节而使用点火装置时,将燃烧器喷口位置的上钝体与下钝体同时移动到燃烧器喷口两侧的边壁位置,避免上钝体与下钝体被烧坏,当负荷正常后,再将上钝体与下钝体所构成的整体钝体移动到原来的位置。④、本技术提供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可用于各种电站,可广泛推广应用。⑤、本技术的应用方法简便易行,既可以现场操作、又可以远程操作,提供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可操作性。⑥、本技术的构思独特新颖、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效果稳定可靠、方便制作成本低、运营顺畅易管理。⑦、本技术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⑧、本技术的研制成功,有效的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本体、喷口、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上轴、上控制杆、上连接杆、上钝体、下轴、下控制杆、下连接杆、下钝体; 所述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其本体与喷口由支撑固定连接,其本体的一侧与点火装置、本体与上轴的两端及下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其上轴与上轴承的内圆、上轴承的外圆与上轴承套、上轴承套的一侧与上控制杆、上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上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其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钝体由上轴销转动活连接,其下轴与下轴承的内圆、下轴承的外圆与下轴承套、下轴承套的一侧与下控制杆、下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下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其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钝体由下轴销转动活连接。 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所述本体、喷口均为筒状结构,所述点火装置为煤粉燃烧器的点火装置,所述上轴、下轴均为轴状结构,所述上控制杆、上连接杆、下控制杆、下连接杆均为杆状结构,所述上钝体、下钝体均为半锥形体状结构。 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所述本体的直径小于喷口的直径。 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所述本体的一侧与点火装置固定连接替换为本体的后侧与点火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所述本体与上轴的两端及下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为选择本体内的上侧与上轴的两端及本体内的下侧与下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本体内的前侧与上轴的两端及本体内的后侧与下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中的一种连接方式。 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所述本体、喷口均为选择方锥形的筒状结构、圆锥形的筒状结构、椭圆锥形的筒状结构、六边锥形的筒状结构、八边锥形的筒状结构中的一种筒状结构,所述上钝体、下钝体均为选择半圆锥形体状结构、半椭圆锥形体状结构、半多边锥形体状结构中的一种锥形体状结构。 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所述作为煤粉燃烧器的点火装置为选择微油点火燃烧装置、等离子点火燃烧装置、中频点火燃烧装置中的一种。 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所述上钝体与下钝体为镜像结构。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当在使用点火装置点火时,或在负荷调节时使用点火装置时,为了避免钝体被烧坏,便操作上控制杆与下控制杆、通过上连接杆将上钝体移动到燃烧器喷口一侧的边壁位置、同时且通过下连接杆将下钝体移动到燃烧器喷口另一侧的边壁位置。当完成点火及不进行负荷调节时,再将上钝体及下钝体同时移动到原来的位置、构成一个整体的钝体。本技术的操作方便快捷、效果稳定可靠,既可以现场操作、又可以远程操作,提供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可操作性。本技术可用于各种电站,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采取了 “设置移动双钝体”关键技术;由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所述;由于本技术其本体与喷口由支撑固定连接,本体的一侧与点火装置、本体与上轴的两端及下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上轴与上轴承的内圆、上轴承的外圆与上轴承套、上轴承套的一侧与上控制杆、上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上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上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钝体由上轴销转动活连接,下轴与下轴承的内圆、下轴承的外圆与下轴承套、下轴承套的一侧与下控制杆、下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下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下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下钝体由下轴销转动活连接。使得本技术与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相比,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采取“设置移动双钝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本体(1)、喷口(2)、点火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上轴(4)、上控制杆(5)、上连接杆(6)、上钝体(7)、下轴(8)、下控制杆(9)、下连接杆(10)、下钝体(11);所述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其本体(1)与喷口(2)由支撑固定连接,其本体(1)的一侧与点火装置(3)、本体(1)与上轴(4)的两端及下轴(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其上轴(4)与上轴承的内圆、上轴承的外圆与上轴承套、上轴承套的一侧与上控制杆(5)、上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上连接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其上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上钝体(7)由上轴销转动活连接,其下轴(8)与下轴承的内圆、下轴承的外圆与下轴承套、下轴承套的一侧与下控制杆(9)、下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下连接杆(1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其下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下钝体(11)由下轴销转动活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本体(I)、喷口(2)、点火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上轴(4)、上控制杆(5)、上连接杆(6)、上钝体(7)、下轴(8)、下控制杆(9)、下连接杆(10)、下钝体(11); 所述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其本体(I)与喷口(2)由支撑固定连接,其本体(I)的一侧与点火装置(3)、本体⑴与上轴⑷的两端及下轴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其上轴(4)与上轴承的内圆、上轴承的外圆与上轴承套、上轴承套的一侧与上控制杆(5)、上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上连接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其上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上钝体(7)由上轴销转动活连接,其下轴⑶与下轴承的内圆、下轴承的外圆与下轴承套、下轴承套的一侧与下控制杆(9)、下轴承套的另一侧与下连接杆(1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其下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下钝体(11)由下轴销转动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喷口(2)均为筒状结构,所述点火装置(3)为煤粉燃烧器的点火装置,所述上轴(4)、下轴(8)均为轴状结构,所述上控制杆(5)、上连接杆(6)、下控制杆(9)、下连接杆(10)均为杆状结构,所述上钝体(7)、下钝体(11)均为半锥形体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钝体移动式煤粉燃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剑锋杨秋东陈安合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环北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