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687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侧向保护装置,该侧向保护装置包括在车辆侧向碰撞的情况下保护车辆乘员的至少一个侧气囊(10)。为了实现用于待保护车辆乘员的特别高程度的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侧气囊具有出流开口(50),并且/或者具有位于气囊内部的溢流开口(130),气体能通过该出流开口(50)离开侧气囊,而且,在侧向保护装置已经被启动之后,侧气囊充气并侧向定位成紧邻车辆乘员(30),其定位方式使得出流开口和/或溢流开口根据身体尺寸而关闭、对所述开口的气体流动进行节流、或者保持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员侧向保护装置,该侧向保护装置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特征条款的特征。例如,从美国专利说明书6,695,340 B2公知这种乘员侧向保护装置。为了保护车辆乘员,该先前公知的乘员侧向保护装置具有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事故情形下对乘员侧向保护装置的侧气囊充气。侧气囊在展开的状态下覆盖车辆的侧壁部分,从而防止车辆乘员特别是车辆乘员的头部撞击侧壁部分。除了气囊的覆盖侧壁部分的主腔室或工作腔室之外,气囊还具有意图用于防止主腔室弯曲离开侧壁的指状突起。本专利技术基于对向待保护的车辆乘员提供安全水平特别高的侧向保护装置进行规定的目的。从开始时规定的那种侧向保护装置出发,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规定。据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气囊具有出流开口,并且/或者具有位于气囊内部的溢流开口,气体能从该出流开口透至侧气囊的外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该乘员侧向保护装置已经被触发后,侧气囊充气并侧向定位成紧邻车辆乘员,其定位方式使得出流开口和/或溢流开口作为身体尺寸的函数即作为车辆乘员的尺寸的函数或作为车辆乘员的预定身体部分的尺寸的函数而关闭、对所述开口的气体通流进行节流、或者保持不关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侧向保护装置的实质性优点在于在后面的情形下,对车辆乘员个别地设置侧气囊的充气行为。结果,确保了侧气囊的最佳定位,并且与此相联系地确保了最好可能的保护效果。侧气囊优选定位在车辆乘员与车辆的内突侧壁之间,其定位方式使得侧气囊直接提供保护免受内突侧壁和/或连接到内突侧壁上的车辆物体的影响。作为替换,或者除此之外,侧气囊还能提供保护免受其它危险的影响,例如免受其它与车辆成一体的物体的影响、免受车辆外部的物体特别是事故涉及的另一车辆的部分的影响、免受特定车辆的其它乘员的影响、或者免受事故涉及的另一车辆的乘员的影响。在身体尺寸超过预定最小尺寸的车辆乘员的情形下,出流开口或溢流开口在事故情况下优选完全地或部分地被关闭或节流;在身体尺寸达不到该预定最小尺寸的车辆乘员的情形下,出流开口或溢流开口在事故情况下优选保持打开。例如,参考车辆乘员的肩部高度确定车辆乘员是大于还是小于所述预定最小尺寸。优选通过车辆乘员的肩部区域或上臂区域进行出流开口的关闭或节流或者溢流开口的关闭或节流。出流开口或溢流开口优选布置的方式使得通过在车辆乘员的肩部或上臂区域以及内突侧壁之间夹紧或覆盖所述开口而发生所述开口的关闭或节流。为了实现将侧气囊的气体压力多级设置为乘员尺寸的函数,可在侧气囊中布置多个出流开口。出流通道优选连接到出流开口上,而且使通过出流开口排出的气体偏转离开车辆乘员。通过出流通道能够防止由于从气囊排出的热气体而引起的伤害。例如能够通过布置在车辆乘员与出流开口之间的覆盖元件形成出流通道。优选给侧气囊的所有出流开口分派出流通道,以便实现所有排出的气体的安全引开。作为替换,可以对侧气囊的所有出流开口分别单独分派出流通道,该出流通道使从特定出流开口排出的气体偏转离开车辆乘员。为了实现对待保护的乘员上体的保护,侧气囊优选地具有胸部腔室;上述出流开口例如布置在该胸部腔室的上部区域中。为了特别全面地保护乘员,侧气囊优选地具有头部腔室和胸部腔室;上述溢流开口例如布置在头部腔室和胸部腔室之间。优选侧气囊设计的方式使得在侧壁侵入侧气囊的胸部腔室的情况下,只要溢流开口打开,气体就从胸部腔室通入头部腔室。除了头部腔室和胸部腔室之外,侧气囊还能具有一个或多个另外的腔室,用于进一步提高对乘员的保护。侧气囊例如能布置在车辆的门区域中或布置在车辆座椅的区域中。以下参考示范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至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一示范实施例,其具有无覆盖元件的出流开口,图4至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二示范实施例,其具有带覆盖元件的出流开口,图8至1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三示范实施例,其具有在侧气囊的两个腔室之间的溢流开口。在附图中,对可比较的或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图1中可以看到乘员保护装置20的已经由于事故而充气的侧气囊10(其余部分没有进一步详细示出)。乘员保护装置20具有控制装置(未示出),该控制装置在事故情况下引爆气体发生器(同样在图1中没有示出),采用该气体发生器对侧气囊10充气。作为示例,将侧气囊10布置在车辆乘员30与车辆壁40例如侧壁或车门之间。可替换地,侧气囊10也能布置在其它位置。图1示出车辆乘员30的两种不同身体尺寸“小”车辆乘员由实线示出并具有附图标记30′。由附图标记30″标记的“大”车辆乘员由虚线示出。“大”车辆乘员30″具有在预定最小尺寸以上的身体尺寸或乘员尺寸。由实线示出的“小”车辆乘员30′具有比该预定最小尺寸小的身体尺寸或乘员尺寸。在图1中可看到,侧气囊10具有出流开口50,由气体发生器吹入侧气囊10的气体能通过该出流开口50离开侧气囊10。在图1示出的状态下,车辆乘员30离车辆壁40仍然足够远,从而车辆乘员30还没有覆盖出流开口50。气体因此能通过出流开口50从侧气囊10排出。图2示出事故的进一步的过程,其中车辆乘员30与车辆壁40已经彼此移动靠近。侧气囊10现在被卡在车辆乘员30与车辆壁40之间。现在要区分所涉及的是“小”车辆乘员30′还是“大”车辆乘员30″如图2中可看到,“大”车辆乘员30″用其肩部55完全覆盖侧气囊10的出流开口50,从而气体不再能通过出流开口50离开侧气囊10。因此侧气囊10很充分地保持它的内压,这样,对“大”车辆乘员30″施加相对大的推开力或拦截力。由于“大”车辆乘员30″的肩部55的肩部高度h″大于出流开口50的布置所预定的极限高度hg,从而出现“大”车辆乘员30″对出流开口50的完全覆盖。因此,在“大”车辆乘员30″的情形下h″>hg。与此相反,“小”车辆乘员30′没有覆盖侧气囊10的出流开口50,因为其肩部55没有到达出流开口50,从而即使在图2示出的事故时出流开口50也保持未覆盖。气体因此能继续通过出流开口50从侧气囊10流出,从而与“大”车辆乘员30″相比,在车辆乘员30′上作用只是减小的推开力或拦截力。因此,对“小”车辆乘员30′的肩部高度h′而言h′<hg。总之,因此能够确定在根据图1和2的乘员保护装置的情形中,侧气囊10施加的推开力或拦截力取决于乘员的尺寸。具体地,在“大”车辆乘员30″上比在“小”车辆乘员30′上施加更大的推开力或拦截力。这里,在开始时提及的“预定最小尺寸”由出流开口50的布置确定。例如,在车辆的Z方向上看时,出流开口布置得越高,则车辆乘员的最小尺寸即例如车辆乘员的肩部高度也越高,为了实现出流开口50的关闭并因此实现增加的侧气囊内压,必须超过该最小尺寸。图3以侧视图示出根据图1和图2的侧气囊10。可以看到出流开口50,气体能通过出流开口50流出侧气囊10。此外,由虚线示意性示出“大”车辆乘员30″的肩部区域55,而由实线示意性示出“小”车辆乘员30′的肩部区域55。可以看到出流开口50被“大”车辆乘员30″的肩部55覆盖,而在“小”车辆乘员30′的情形下,出流开口50保持自由;这是因为车辆乘员30′的肩部高度h′不足以关闭出流开口50。此外在图3中能够看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具有在车辆侧向碰撞的情况下保护车辆乘员(30)的至少一个侧气囊(10),该乘员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侧气囊(10)具有出流开口(50)和/或位于气囊内部的溢流开口(130),气体能从该出流开口(50 )透至侧气囊(10)的外部,而且在该侧向保护装置已经被触发后,侧气囊(10)充气并侧向定位成紧邻车辆乘员(30),其定位方式使得出流开口(50)和/或溢流开口(130)作为身体尺寸的函数而关闭、对所述开口的气体通流进行节流、或者保持 不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斯费勒雷纳霍伊施米德托马斯西弗斯格奥尔格比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彼得里乌尔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