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3291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与动力机连接并对动力机的旋转进行传递的第一差动机构、对第一差动机构与驱动轮进行连接的第二差动机构、和使第一差动机构变速的切换装置,第二差动机构具有与第一差动机构的输出元件连接的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一旋转机连接的第二旋转元件、和与第二旋转机以及驱动轮连接的第三旋转元件,在将动力机设为动力源的行驶中,在由切换装置而实施的第一差动机构的变速被开始实施之后的转矩相位(S2-Y)处,对第一旋转机的反作用力转矩进行补正(S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公知一种具备对动力机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进行传递的变速器的混合动力车辆。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的驱动装置的技术,该混合动力车具备:对内燃机的旋转进行变速并向动力分配机构传递的变速机构、将来自内燃机的动力传递至变速机构的第一传递轴、和将从变速机构被输出的动力向动力分配机构传递的第二传递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06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具备对动力机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进行传递的变速器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对于变速时的变速控制一直以来未实施充分的讨论。例如,在对由变速时的动力机的转速的变动和输出转矩的变动而导致的变速冲击进行抑制的方面,尚存在改良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变速时的输出转矩的变动进行抑制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变速时的转速的变动进行抑制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差动机构,其与动力机连接,并对所述动力机的旋转进行传递;第二差动机构,其对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与驱动轮进行连接;切换装置,其使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变速;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输出元件连接的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一旋转机连接的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机以及所述驱动轮连接的第三旋转元件,在将所述动力机设为动力源的行驶中,在由所述切换装置而实施的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变速被开始实施后的转矩相位位中,对所述第一旋转机的反作用力转矩进行补正。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通过所述切换装置而使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变速时的所述动力机的输出转矩为固定或所述输出转矩的变化率小于预定值。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以能够对所述转矩相位中的所述第一旋转机的转速的下冲进行抑制的方式而对所述反作用力转矩进行补正。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变速为升档,所述反作用力转矩的补正为使所述反作用力转矩降低的补正。在上述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变速为降档,所述反作用力转矩的补正为使所述反作用力转矩增加的补正。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在将动力机设为动力源的行驶中,在由切换装置实施的第一差动机构的变速被开始实施之后的转矩相位中,对第一旋转机的反作用力转矩进行补正。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取得对变速时的输出转矩的变动进行抑制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框架图。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输入输出关系图。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工作卡合表的图。图4为单独电机EV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图5为双电机EV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图6为HV低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图7为HV高模式所涉及的列线图。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理论传递效率线的图。图9为HV行驶中的升档所涉及的列线图。图10为表示HV行驶中的升档时的转速变动的列线图。图11为升档时的下冲以及变速冲击的说明图。图1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升档控制所涉及的时序图。图13为表示升档的转矩相位中的下冲的抑制的图。图14为升档的转矩相位中的MG1转矩控制所涉及的时序图。图15为升档的惯性相位中的MG1转矩控制所涉及的时序图。图1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升档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7为HV行驶中的降档所涉及的列线图。图18为表示HV行驶中的降档时的转速变动的列线图。图19为降档时的下冲以及变速冲击的说明图。图20为第二实施方式的降档控制所涉及的时序图。图21为表示降档的转矩相位中的下冲的抑制的图。图22为降档的转矩相位中的MG1转矩控制所涉及的时序图。图23为降档的惯性相位中的MG1转矩控制所涉及的时序图。图24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降档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并不表示通过该实施方式而使本专利技术受到限定的含义。另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预测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6,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框架图,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输入输出关系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00为,具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1、第一旋转机MG1以及第二旋转机MG2的混合动力车辆。车辆100也可以为能够通过外部电源进行充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辆100以包括发动机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第一旋转机MG1、第二旋转机MG2、离合器CL1、制动器BK1、HV_ECU50、MG_ECU60、发动机_ECU70以及变速器ECU80的方式而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以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离合器CL1以及制动器BK1的方式而构成。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还可以以包括各ECU50、60、70、80等的控制装置的方式而构成。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能够适用于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车辆或者RR(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辆等。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以例如使轴向成为车辆宽度方向的方式而被搭载于车辆100上。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中,以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离合器CL1以及制动器BK1的方式而构成了变速部。另外,以包括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的方式而构成了差动部。另外,以包括离合器CL1以及制动器BK1的方式而构成了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变速的切换装置。作为动力机的发动机1将燃料的燃烧能量转换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并进行输出。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输入轴2连接。输入轴2为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轴。动力传递装置以包括第一旋转机MG1、第二旋转机MG2、离合器CL1、制动器BK1、差动装置30等的方式而构成。输入轴2被配置在发动机1的输出轴的同轴上且在输出轴的延长线上。输入轴2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的第一行星齿轮架14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与发动机1连接,并与对发动机1的旋转进行传递的第一差动机构对应。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为,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20相比被配置于靠发动机1一侧的输入侧差动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能够对发动机1的旋转进行变速而输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0为单小齿轮式,具有第一太阳齿轮11、第一小齿轮12、第一内啮合齿轮13以及第一行星齿轮架14。第一内啮合齿轮13被配置于与第一太阳齿轮11同轴上且第一太阳齿轮11的直径方向外侧。第一小齿轮12被配置于第一太阳齿轮11与第一内啮合齿轮13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太阳齿轮11以及第一内啮合齿轮13啮合。第一小齿轮12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架14而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第一行星齿轮架14与输入轴2连结,并与输入轴2一体旋转。因此,第一小齿轮12能够与输入轴2同时围绕输入轴2的中心线旋转(公转),并且能够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架14而被支承并围绕第一小齿轮12的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差动机构,其与动力机连接,并对所述动力机的旋转进行传递;第二差动机构,其对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与驱动轮进行连接;切换装置,其使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变速;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输出元件连接的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一旋转机连接的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机以及所述驱动轮连接的第三旋转元件,在将所述动力机设为动力源的行驶中,在由所述切换装置而实施的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变速被开始实施之后的转矩相位中,对所述第一旋转机的反作用力转矩进行补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差动机构,其与动力机连接,并对所述动力机的旋转进行传递;第二差动机构,其对所述第一差动机构与驱动轮进行连接;切换装置,其使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变速;所述切换装置具有制动器以及离合器,所述第一差动机构具有第一太阳齿轮、第一小齿轮、与所述第二差动机构连接的第一内啮合齿轮以及与所述动力机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架,所述制动器为,能够对所述第一太阳齿轮的旋转进行限制的制动器装置,所述离合器为,能够对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进行连结的离合器装置,所述第二差动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差动机构的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连接的第一旋转元件、与第一旋转机连接的第二旋转元件、与第二旋转机以及所述驱动轮连接的第三旋转元件,在将所述动力机设为动力源的行驶中,在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崎健太松原亨田端淳今村达也北畑刚日浅康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