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2192 阅读:4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该设计是在通用非断开式后桥基础上,在原单级主减速器与差速器传动系称为主传动器的对称位置,即主传动器绕后桥左右两半轴中心旋转180度的位置,安装一与主传动器的主传动轴和主传动齿轮相同的传动系称之为副传动器。副传动器与主传动器结构相同但其中省去了传动器的传动器从动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主、副双传动器模式,从而实现了并联式混合动力车所需的双动力驱动的传动系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采用辅助动力变速器传递辅助动力,因而实施过程中降低了由变速器传递辅助动力时径向力过大而产生的噪音,无需增加额外的机械润滑工作并且使得混合动力车整车的自重降低。(*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
本技术涉及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的双动力后驱动桥,该设计以较简单、成熟和低成本的效果使得双动力源转矩传给驱动车轮,降速以便增大扭矩,应用的领域是汽车传动系。
技术介绍
对与任何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车都应能够实现至少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混合动力源作为驱动车辆行驶的动力,作为辅助动力的缓冲介质可以是蓄电池或液压蓄能器等,与之对应的动力源驱动车桥作为传动总成的一部分,将主动力与辅助动力合并带动车轮转动使得车辆行驶。并联式混合式动力车用的双动力后驱动桥是针对并联双动力混合动力车而设计的一种传动装置。在国内现有的混合动力车辆的设计中,要实现至少两种以上动力的混合驱动。通常是设计一辅助动力的变速箱,主动力仍然使用原有的动力传动装置。其运转过程为主动力带动变速箱转动,再由变速箱带动主传动轴驱动主减速器工作。同时主传动轴上装有一直齿齿轮,该齿轮与辅助动力变速箱的直齿齿轮啮合,从而传递辅助动力。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车的整车需增加辅助变速箱、改装主传动轴和装配被动齿轮,因此造成动力传动系结构复杂且有一定的安装困难。其表现在为了保证让主传动轴上的被动齿轮与辅助变速箱的主动齿轮的最佳啮合,需要使两齿轮的传递轴具有很好的同轴度,且各自轴的径向跳动的幅度需保持很小,为此给加工和安装带来较高的要求。如上所述的辅助变速箱还需要占用一定的车身空间,且增加了整车的重量。经变速箱传递后会造成传递效率降低,同时变速箱需独自再解决润滑,给正常维护带来一定的复杂程度。如上所述的主传动轴和辅助变速箱的齿轮啮合,由于是从侧面径向,向源主减速器输出动力,当驱动功率增大时径向力也随之加大,此时易产生较大的噪声。-->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的双动力后驱动桥,以实现高效率、低噪音、低成本及易产业化的目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式双动力后驱动桥,所述双动力后驱动桥属于一种非断开式后桥,该后桥具有一驱动桥壳,所述驱动桥壳内装有左右对称两个半轴套管,所述左半轴套管连接一传动器从动锥齿轮,所述两个半轴套管通过圆锥磙子轴承连接由一组行星齿轮组成的差速器,通过驱动桥壳的两端的半轴套管与一主传动器壳连接,所述半轴套管通过轴承连接轮毂,所述主传动器的外端连接一万向节,通过万向节连接一主动力装置,所述主动力装置与主传动器的分离是通过一变速箱内的离合器实现的,所述驱动桥壳的另侧通过半轴套管与一副传动器壳连接,所述副传动器的外端连接一万向节,通过万向节连接一辅助动力装置,所述副动力装置与副传动器的分离是通过另一离合器实现的,所述半轴套管通过轴承连接轮毂,所述后桥和两侧的轮毂通过制动器、制动凸轮轴及制动器调整臂与各自的制动气室连接。如上所述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主传动器具有一单级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所述单级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啮合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并与差速器为一整体连动构件。如上所述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副传动器具有一单级副减速器主动锥齿轮,所述单级副减速器主动锥齿轮啮合副减速器从动锥齿轮并与差速器为一整体连动构件。如上所述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主传动器和副传动器结构与传速比相同。如上所述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主动力装置为提供车辆行驶的主要动力的汽车动力源装置。如上所述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辅助动力装置由电动机及-->一蓄电池组或一液压马达及蓄能器或其它动力装置构成的提供车辆辅助动力的组件。如上所述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双动力后驱动桥,制动气室为后桥轮毂制动器气室。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主传动器和副传动器对称安装,使其结构简单整体占用车辆空间较少,利用现有通用车辆后驱动桥进行改造就可实现该双动力后驱动桥的安装。同时采用的主传动器和副传动器结构为完全相同并且是标准的汽车常规使用的主减速器与差速器,因此该双动力后驱动车桥的加工简单、周期短并具有标准化生产的先决条件。此外对现有的车辆实现双动力混合车辆的改造也提供了可能性。对该双动力后驱动桥采用了主传动器和副传动器而言,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该技术的制造成本较低,采用该技术作为双动力后驱动方式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可以降低整车成本。对该双动力后驱动桥采用单级主减速器与差速器而言,由于该双动力后驱动桥所有采用的都是机械传动连接,其传动元件的数量少因此部件的润滑技术较成熟,从而提高了该双动力后驱动桥使用寿命。对该双动力后驱动桥所采用的分体部件除桥壳需要对主、副传动器的定位加工外,其余都为车辆标准结构部件的整合。因此技术成熟从而整合后的双动力后驱动桥其工作可靠性高和稳定性好,此外由于采用都为车辆标准结构部件,因此该双动力后驱动桥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及可互换性。对该双动力后驱动桥采用的都为车辆标准结构部件而言,该双动力后驱动桥的整体技术可随标准结构件的技术提高而提高。如若标准的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技术得到了改进而效率提高则采用改进了技术的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所整合的该双动力后驱动桥的整体技术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技术可移植的效果。对该双动力后驱动桥不是从侧面径向取得源主减速器的动力而言,该双动力后驱动桥的运转避免了因径向力而产生的噪音。-->对该双动力后驱动桥的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为斜齿啮合而言,对该双动力后驱动桥的驱动功率较直齿齿轮驱动方式更大。由于本技术所述的主传动器的万向节所连接的主动力装置不必限定是何种动力源,同时对所述的副传动器的万向节所连接的辅助动力装置也不必限定是何种辅助动力源,如电机或液压泵/液压马达等。因此本技术具有广泛的灵活性。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副传动器的基本结构关系示意图;附图中部分附图标记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及相关参数如下:1、主传动器            2、驱动桥右半轴      3、副传动器4、副传动器主动锥齿轮  5、7传动器从动齿轮   6、行星齿轮8、主传动器主动锥齿轮  18、驱动桥左半轴     10、轮毂11、14后桥轮毂制动气室                      12、17万向节13、连接辅助动力装置   16、连接主动力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例在不同的附图中的相似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应当指出,下述详细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保护范围的一种严格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副传动器的基本结构关系示意图;-->下面参照附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总体结构及主、副传动器的基本结构关系进行说明。                        结构说明本技术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设计是在通用非断开式后桥基础上,在原单级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动力后驱动桥属于一种非断开式后桥,该后桥具有一驱动桥壳,所述驱动桥壳内装有左右对称两个半轴套管,所述左半轴套管连接一传动器从动锥齿轮,所述两个半轴套管通过圆锥磙子轴承连接由一组行星齿轮组成的差速器,通过驱动桥壳的两端的半轴套管与一主传动器壳连接,所述半轴套管通过轴承连接轮毂,所述主传动器的外端连接一万向节,通过万向节连接一主动力装置,所述主动力装置与主传动器的分离是通过变速箱内一离合器实现的,所述驱动桥壳的另侧通过半轴套管与一副传动器壳连接,所述副传动器的外端连接一万向节,通过万向节连接一辅助动力装置,所述副动力装置与副传动器的分离是通过另一离合器实现的,所述半轴套管通过轴承连接轮毂,所述后桥和两侧的轮毂通过制动器、制动凸轮轴及制动器调整臂与各自的制动气室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动力后驱动桥属于一种非断开式后桥,该后桥具有一驱动桥壳,所述驱动桥壳内装有左右对称两个半轴套管,所述左半轴套管连接一传动器从动锥齿轮,所述两个半轴套管通过圆锥磙子轴承连接由一组行星齿轮组成的差速器,通过驱动桥壳的两端的半轴套管与一主传动器壳连接,所述半轴套管通过轴承连接轮毂,所述主传动器的外端连接一万向节,通过万向节连接一主动力装置,所述主动力装置与主传动器的分离是通过变速箱内一离合器实现的,所述驱动桥壳的另侧通过半轴套管与一副传动器壳连接,所述副传动器的外端连接一万向节,通过万向节连接一辅助动力装置,所述副动力装置与副传动器的分离是通过另一离合器实现的,所述半轴套管通过轴承连接轮毂,所述后桥和两侧的轮毂通过制动器、制动凸轮轴及制动器调整臂与各自的制动气室连接。2、如权力要求1所述的并联式混合动力车用双动力后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衡朱小林韩聚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嘉捷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