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7282 阅读:7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氟噻唑吡乙酮,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异菌脲、活化酯、氟啶胺、啶菌胺、氟啶酰菌胺或噻唑菌胺,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病害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病害不易产生抗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氟噻唑吡乙酮,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异菌脲、活化酯、氟啶胺、啶菌胺、氟啶酰菌胺或噻唑菌胺,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病害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病害不易产生抗药性。【专利说明】-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在农作物病害 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异菌脲、活化酯、氟啶胺、啶菌胺、氟啶酰菌胺或噻唑菌胺均属于常用杀菌剂,广泛 应用在农作物的病害上。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 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 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菌的复配效果 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 配就更少了。经过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将氟噻唑吡乙酮与异菌脲、活化酯、氟啶胺、啶菌胺、氟 啶酰菌胺或噻唑菌胺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氟噻唑吡乙酮与异菌脲、活 化酯、氟啶胺、啶菌胺、氟啶酰菌胺或噻唑菌胺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氟噻唑吡 乙酮的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 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 : 80?80 : 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噻唑吡乙酮,活 性成分B选自异菌脲、活化酯、氟啶胺、啶菌胺、氟啶酰菌胺或噻唑菌胺中之一种,活性成分 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1 : 50?50 : 1;更优选为氟噻唑吡乙酮和异菌脲的重 量比为15:1?1:25,氟噻唑吡乙酮和活化酯的重量比为30:1?1:10,氟噻唑吡乙酮和氟 啶胺的重量比为20:1?1:20,氟噻唑吡乙酮和啶菌胺的重量比为25:1?1:15,氟噻唑吡 乙酮和氟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20:1?1:20,氟噻唑吡乙酮和噻唑菌胺的重量比为20:1? 1:20 ;最优选为氟噻唑吡乙酮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4:1?1:14,氟噻唑吡乙酮和活化酯的 重量比为19:1?1:1,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为9:1?1:9,氟噻唑吡乙酮和啶菌 胺的重量比为14:1?1:4,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9:1?1:9,氟噻唑吡乙 酮和噻唑菌胺的重量比为9:1?1:9。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用途,所述 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 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 的病害包括灰霉病、疫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轮斑病、冠腐病、轴腐病、菌核病、白粉病、锈 病、根霉病、根肿病、稻癌病、立枯病或霜霉病。 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 : 80?80 : 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 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〇. 5%?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 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 50% ;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 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 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 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崩解剂、抗冻剂等中的一种 或几种。 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杀菌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优选 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油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微囊悬浮剂 或微囊悬浮-悬浮剂,还可以制成种衣剂、种衣悬浮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80%、活性成分 B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5%?80%、活性成分 B0. 5%?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 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或油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 成分B0. 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 01%?2%、增稠剂0?2%、 抗冻剂0?8%、去离子水或植物油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成分 B0. 1%?50%、分散剂2%?10%、消泡剂0? 01%?2%、溶剂1%?15%、增稠剂0?2%、乳化剂 2%?1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5%?50%、活性成分 B0. 5%?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剂 0. 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成分 B0. 1%?50%、溶剂1%?30%、乳化剂3%?25%、抗冻剂0?8%、消泡剂0. 01%?2%、去离子 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成分 B0. 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0%、有机溶剂1%?10%、乳化剂1%? 7%、消泡剂0? 01%?2%、pH调节剂0? 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 1%?50%、活性 成分B0. 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2%、湿润剂1%?8%、有机溶剂 1%?15%、乳化剂1%?6%、消泡剂0. 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 01%?5%、去 离子水加至100% ; 本专利技术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专利技术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权利要求】1. 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 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 : 80?80 : 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噻 唑吡乙酮,活性成分B选自异菌脲、活化酯、氟啶胺、啶菌胺、氟啶酰菌胺或噻唑菌胺中之一 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 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 : 50?50 : 1。3. 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噻唑吡乙酮,活性成分B选自异菌脲、活化酯、氟啶胺、啶菌胺、氟啶酰菌胺或噻唑菌胺中之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高云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