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1305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Bm=H/(cotα-cotβ)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能够对坡度较大较大且不规则的区域进行有效改造,从而提高缓坡地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包括如下步骤: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Bm=H/(cotα-cotβ)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能够对坡度较大较大且不规则的区域进行有效改造,从而提高缓坡地的利用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地改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山地丘陵地区存在如下特点:绝大部分区域地形起伏大,耕地台面的坡度大,而且土层薄,因此在山地丘陵地区的可耕地面积少,而且由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可耕地的利用率低,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特点,造成这个区域不能采用机械化的设备耕地,在耕种过程中还采用原始的耕种方式,比如采用人工挖地松土,用动物来作为劳动力耕地,因而造成耕种效率极为低下,因此,需要改造成缓坡地才能适应机械化耕作,缓坡地指通过工程改造以沟、路、坎分割的田面坡度整体在6°以下(局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改造的目标区域划分成N个区域单元,且区域单元按照设定的宽度Bm和长度L划分;S2.在每个区域单元内设置定位点,并根据定位点确定该区域单元的坡度α;S3.确定相邻的区域单元的地面的高度差H,并根据如下公式确定高度差:Bm=H/(cotα‑cotβ)其中,β为改造的目标坡度;S4.根据高度差确定坎埂高度h,并修建坎埂;S5.在选定的区域单元内进行表土剥离,然后在剥离表土的区域开挖土方或者回填入土方,控制区域单元内的地面坡度小于β;S6.回填表土,并控制回填表土后的坡度小于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涓吕家恪魏朝富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