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鱼转运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0470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鱼转运装置及方法,属于活鱼传送领域。一种活鱼转运装置,包括V型滑槽、转接斜槽、称重设备和运输滑槽,V型滑槽上开有漏鱼孔,称重设备包括提升架、设置于提升架顶部的两台电动卷扬机和对称设置于提升架左右两侧并分别与两台电动卷扬机的钢丝绳连接的升降台,电动卷扬机的钢丝绳上设有重力传感器,升降台内装有带孔翻斗,转接斜槽的一端与漏鱼孔相接,另一端抵接于带孔翻斗,运输滑槽的前端架在提升架内,另一端倾斜向下伸出置于盛鱼桶上方。活鱼依次经V型滑槽、转接斜槽、带孔翻斗和运输滑槽后装入盛鱼桶中,同时完成对活鱼净重的称量,能有效提高效率,减少人力,同时还能降低对活鱼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活鱼传送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鱼是一种人们十分喜欢吃的营养丰富的食品,用活鱼烹调出的菜肴更加鲜美。为了保持鱼的新鲜和口感,要求鱼从捕捞到市场这段过程中保证鱼的鲜活。通常,鱼从养殖池进入市场需要经过多道步骤。首先,将鱼从养殖池中捕捞出来;然后,对鱼进行称重;接着,将鱼装箱;最后,把鱼运输到市场进行出售。 一般情况下,鱼离开水后很容易死亡,所以为了保持鱼的鲜活,尽可能减少鱼离开水的时间。然而,对鱼进行称重时,需要称得鱼的净重,这个过程中,鱼必然要离开水。因而,通常我们都会先将捕捞起来的鱼装入有水的盛鱼箱中,然后将鱼去水后放在磅秤上称重,称完后立即将鱼再次放入有水的盛鱼筒中,最终将盛鱼筒装车待运。整个过程繁琐,需要将鱼捞进捞出,容易对鱼产生损伤,而且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费时又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简化鱼从捕捞到装车待运过程的步骤,提高效率。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活鱼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V型滑槽,所述V型滑槽由左右两端的斜滑槽和中间的水平槽连接而成,V型滑槽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鱼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V型滑槽(1),所述V型滑槽(1)由左右两端的斜滑槽(11)和中间的水平槽(12)连接而成,V型滑槽(1)的两端均接水泵供水,所述水平槽(12)的两端均设有漏鱼孔(13),漏鱼孔(13)上设有闸门;称重设备(2),所述称重设备(2)固定于V型滑槽(1)的后方,包括提升架(21)、设置于提升架(21)顶部的两台电动卷扬机(22)和对称设置于提升架(21)左右两侧并分别与两台电动卷扬机(22)的钢丝绳连接的升降台(23);所述两台电动卷扬机(22)的钢丝绳的端部分别装有重力传感器(24);所述两个升降台(23)分别与V型滑槽(1)上的两个漏鱼孔(13)相对,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鱼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V型滑槽(1),所述V型滑槽(I)由左右两端的斜滑槽(11)和中间的水平槽(12)连接而成,V型滑槽(I)的两端均接水泵供水,所述水平槽(12)的两端均设有漏鱼孔(13),漏鱼孔(13)上设有闸门; 称重设备(2),所述称重设备(2)固定于V型滑槽(I)的后方,包括提升架(21)、设置于提升架(21)顶部的两台电动卷扬机(22)和对称设置于提升架(21)左右两侧并分别与两台电动卷扬机(22)的钢丝绳连接的升降台(23);所述两台电动卷扬机(22)的钢丝绳的端部分别装有重力传感器(24);所述两个升降台(23)分别与V型滑槽(I)上的两个漏鱼孔(13)相对,所述升降台(23)为矩形框架结构,升降台(23)内装有带孔翻斗(25),所述带孔翻斗(25)的底部靠近提升架(21)的一边与升降台(23)底框靠近提升架(21)的一边铰接,带孔翻斗(25)可沿该边为转动轴作翻转;所述带孔翻斗(25)的底部远离提升架(21)的一端与升降台(23)底框之间装有为带孔翻斗(25)的翻转提供动力的伸缩气缸(26); 转接斜槽(3),所述转接斜槽(3)的一端置于漏鱼孔(13)的下方,另一端接带孔翻斗(25),所述转接斜槽(3)自置于漏鱼孔(13)下方的一端往另一端向下倾斜; 运输滑槽(4),所述运输滑槽(4)的一端固定于提升架(21)内并抵接于提升架(21)的前侧面,位于提升架(21)的上半部分,运输滑槽(4)自提升架(21)的前侧面往提升架(21)的后侧面斜向下伸出,运输滑槽(4)的前端还接水泵供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鱼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21)为矩形框架结构,由四根竖直平行设置的立柱和若干连接在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的水平横杆组成,靠近升降台(23) —侧的立柱上分别连接有与之并列且凹面相对的槽钢;所述升降台(23)靠近提升架(21)的一侧的四角上分别设有嵌入槽钢的凹面内的滑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鱼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滑槽(4)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槽(41)、主滑槽(42)和伸缩槽(43);所述固定槽(41)固定于提升架(21)内,一端抵接于提升架(21)的前侧面,位于提升架(21)的上半部分,且固定槽(41)自提升架(21)的前侧面往提升架(21)的后侧面斜向下伸出;所述主滑槽(42)的前端与固定槽(41)伸出提升架(21)的端部铰接,所述主滑槽(42)沿其前端往末端方向倾斜向下,并可沿其与固定槽(41)之间的铰接点作转动,所述主滑槽(42)的中部设有与提升架(21)的顶部相连的斜拉锁(44);所述伸缩槽(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徐志强谌志新何光喜倪汉华姚洪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