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刀鲚鱼种的运输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刀鲚天然鱼种或者人工繁育鱼种的长途运输方法,属于鱼类养殖
技术介绍
刀鲚(Cbi7ia aasm)又名长颌鲚,俗称“刀鱼”,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经济鱼类。近年来,随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对刀鲚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突破,刀鲚养殖业正逐步兴起。但是,由于该鱼非常“娇嫩”,应激反应强烈,鳞片极易脱落,“离水即死”等问题导致鱼种的运输成为人工养殖产业化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鱼类活体运输通常采用的是直接放入水槽或水箱等容器充氧进行运输,也有采用塑料氧气包、长江水的方法进行刀鲚的运输。但都存在运输成活率不高或者仅能进行短途运输的弊端,其实刀鲚运输中进行气体式的充氧是一个误区,因为充氧带来的应激导致刀鲚活动频率加大、挤堆而更易导致鱼体之间相互摩擦、鳞片脱落,最终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结合刀鲚内在生理变化和外界环境协同作用的原理,从而提供一种刀鲚天然鱼种或者人工繁育鱼种的运输方法,在采用保证氧气足够的条件下,不充氧并添加8%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刀鲚鱼种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工艺步骤:(1)刀鲚鱼种的来源:当年5月份人工繁育获得的刀鲚鱼种或者捕捞自长江江苏靖江、常熟段的当年繁育的天然刀鲚鱼种,9~11月间从长江或者池塘捕捞的鱼种直接连鱼带水用盆转入运输容器中;(2)运输用具:a、运输容器:采用敞口容器;b、运输用车:选用空气流通良好的带顶棚车辆;(3)运输:a、装箱:将运输容器的水重新更换,选用鱼种培育或捕捞地点附近清新干净的天然水体,容器内水占整个容器容积的3/4左右,添加工业用盐至盐度为8‰~10‰,鱼种运输密度为1.5g/L左右;b、运输管理:尽量保持卡车匀速前进,速度为30~40km/h,避免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鲚鱼种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1)刀鲚鱼种的来源 当年5月份人工繁育获得的刀鲚鱼种或者捕捞自长江江苏靖江、常熟段的当年繁育的天然刀鲚鱼种,9 11月间从长江或者池塘捕捞的鱼种直接连鱼带水用盆转入运输容器中; (2)运输用具 a、运输容器采用敞口容器; b、运输用车选用空气流通良好的带顶棚车辆; (3)运输 a、装箱将运输容器的水重新更换,选用鱼种培育或捕捞地点附近清新干净的天然水体,容器内水占整个容器容积的3/4左右,添加工业用盐至盐度为8%。 10%。,鱼种运输密度为I. 5g/L左右; b、运输管理尽量保持卡车匀速前进,速度为30 40km/h,避免急刹车;每隔2 3小时检查一次刀鲚鱼的情况,并用溶氧仪检测运输容器中溶解氧,若水中溶解氧低于4mg/L时,及时更换清新干净的天然水体或者充分曝气的自来水; (4)鱼种放养 长途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先降低运输容器内水位,留20 30cm深,将整个容器移至目的池中,将运输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钢春,顾若波,徐跑,聂志娟,郑金良,张呈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