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石墨烯的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9967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的石墨烯是层数不高于10的非氧化石墨烯。制备方法是,在纺丝之前,向粘胶液中引入石墨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粘胶纤维显著提高了断裂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胶纤维及其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粘胶纤维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粘胶纤维主要是以棉短绒、木材和少量的竹材等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过蒸煮、漂白等一系列处理过程而制成纤维素纯度很高的溶解浆浆柏,再经浸溃、压榨、粉碎、老成、黄化、溶解、混合、过滤、脱泡、过滤、纺丝、后处理、干燥、打包等工段制备而成,目前,用作纺织纤维的较多。普通粘胶纤维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与天然棉纤维的某些性能极其相似,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可染性、抗静电,穿着舒适,具有其他化学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其作为纺织纤维也具有诸多缺陷:粘胶纤维的强力低,特别是湿强力,通常只有干强力的二分之一左右;由粘胶纤维制成的面料洗涤时不能强烈搓洗,服用寿命短;粘胶纤维的缩水率高,洗涤后织物的外观不理想;粘胶纤维的弹性差,穿着时易变形,产生折皱,影响织物的美观。例如,CN1648294A公开一种利用芦苇生产粘胶纤维的工艺,包括备料、切料、洗料、预处理、蒸煮、筛选、除髓、挤压、精选、氯化、碱抽提、漂白、酸处理、精选、抄造、浸溃、压榨、粉碎、老成、黄化、溶解、混合、过滤、脱泡、过滤、纺丝、切断、精炼、干燥步骤。该方法获得的粘胶纤维的干强度在2.0cN/dtex左右,湿强度在为1.0cN/dtex左右,在强度方面有待提高。 CN103046151A公开一种石墨烯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其利用氧化石墨烯溶液与再生纤维素溶液混合、通过粘胶湿法纺丝工艺成型后,再经还原制备而成。该方法获得的粘胶纤维在强度方面略有提高,其干断裂强度最高达到2.62cN/dteX,湿断裂强度达到1.54cN/ dtexo 另外还有多个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石墨烯在纤维产品中的应用,以解决强度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些公开都涉及氧化石墨烯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其断裂强度。 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制备粘胶纤维的方法包括:向粘胶液或者粘胶液半成品中引入层数不高于10层的石墨烯。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的用量为粘胶液中α -纤维素的0.05?1.0 %,更优选为0.2 ?0.8%。 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石墨烯的制备原料来自生物质,例如玉米芯、秸杆、芦苇等,并且 申请人:自制的石墨烯优选原料为玉米芯,目前已经公开销售。 采用生物质原料尤其是玉米芯制备的石墨烯微观上表现出多孔,使得比表面积更大,尤其是 申请人:自制的石墨烯。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粘胶液的制备包括浆柏浸溃、压榨、粉碎、老化、黄化、溶解、熟成、过滤、脱泡步骤,所述石墨烯是过滤之前引入。 进一步地,将石墨烯先制成分散体系,分散溶剂是水。该分散体系的固含量为10 ?40%。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粘胶液的制备包括浆柏浸溃、压榨、粉碎、老化、黄化、溶解、熟成、过滤、脱泡步骤,所述石墨烯是在溶解步骤之中引入,将石墨烯预先分散在用于溶解纤维素黄酸酯的稀碱溶液中。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粘胶纤维,其中包含石墨烯,该石墨烯不是氧化石墨烯。 本专利技术将特定的石墨烯用于粘胶纤维中,并且对制备方法进行了上述优化,所获得的粘胶纤维在断裂强度方面有大幅度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石墨烯层数不超过15层的石墨烯,优选不超过10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石墨烯是由本 申请人:生产,其层数在3-10层之间,是通过对纤维素进行热处理获得,属于非氧化石墨烯。该石墨烯是以玉米芯为起始原料,制得多孔纤维素,再将该多孔纤维素进行梯度升温处理而获得的。CN104016341A 公开了具体的制备方法,其披露的内容以引用形式并入本文。 在具体实施例中,具体而言,该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将玉米芯在酸中进行水解,得到木质纤维素; 2)、用处理剂在70°C?180°C,优选为90°C?150°C,最优选为100°C?120°C处理该木质纤维素,得到多孔纤维素,使用的处理剂为酸、酸-亚硫酸盐、或者碱-亚硫酸盐,其中的酸优选为硫酸,碱优选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铵或氢氧化镁,亚硫酸盐优选为亚硫酸钙、亚硫酸镁、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铵; 3)用选自氯化铁、氯化亚铁、硝酸铁、硝酸亚铁、硫酸铁、硫酸亚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三草酸合铁酸钾、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乙酸钴、氯化镍、硝酸镍、硫酸镍和乙酸镍的催化剂处理多孔纤维素,处理温度为50°C?150°C,优选80°C?120°C ; 4)在无氧环境下,依次将上一步获得的多孔纤维素置于300°C?400°C、80(TC?900°C、1100°C?1300°C、300°C?400°C、和 900°C?1000°C下保温,获得石墨烯前体; 5)分别用碱、酸和水洗涤该石墨烯前体,得到终产物石墨烯。 上述方法虽然使用的是玉米芯,但是,从理论上可以合理推知,利用其它植物资源也是可行的,因此本专利技术不排除其它植物资源。 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了获得高断裂强度的粘胶纤维,将石墨烯加入粘胶液中。石墨烯的用量不超过粘胶液中α-纤维素含量的1%,优选0.05?0.99%,更优选0.1?0.8%,更优选0.3?0.5%。 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粘胶液是现有技术熟知的粘胶液,其制备方法是,以浆柏为原料,进行浸溃、压榨、粉碎、老化、黄化、溶解、熟成、过滤、脱泡等工序。浆柏经浓度为18%左右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溃,使纤维素转化成碱纤维素,半纤维素溶出,聚合度部分下降;再经压榨除去多余的碱液。块状的碱纤维素在粉碎机上粉碎后变为疏松的絮状体,由于表面积增大使以后的化学反应均匀性提高。碱纤维素在氧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裂解使平均聚合度下降,这个过程称为老化。老化后将碱纤维素与二硫化碳反应生成纤维素黄酸酯称黄化,使大分子间的氢键进一步削弱,由于黄酸基团的亲水性,使纤维素黄酸酯在稀碱液中的溶解性能大为提高。把固体纤维素黄酸酯溶解在稀碱液中,即是粘胶。刚制成的粘胶因粘度和盐值较高不易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称为熟成,使粘胶中纤维素黄酸钠逐渐水解和皂化,酯化度降低,粘度和对电解质作用的稳定性也随着改变。在熟成之后应进行脱泡和过滤,以除去气泡和杂质。 一般而言,可以在上述制备粘胶液的多个环节中引入石墨烯,例如在粉碎之前、或者老化之前,或者黄化之前,或者熟成之前。通常不会在过滤或者脱泡步骤之后引入。本专利技术优选在熟成之后、过滤之前引入石墨烯,专利技术人发现,在这时加入石墨烯的混合效率更高,可以将混合时间缩减至一半以上,通常可以缩减至三分之一。 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石墨烯先制成分散体系,然后将该分散溶液与粘胶液混合均匀。优选的分散溶剂是水。优选将石墨烯制成固含量为0.1?1%的分散体系。 一个更优选的方式是先将石墨烯分散在用于溶解纤维素黄酸酯的稀碱溶液中,分散好后再加入黄化过的纤维素即纤维素黄酸酯。这种方法的优势是:不必因为引入石墨烯的缘故而另外引入水,纤维素在溶解后即与石墨烯结合,混合更加均匀。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将石墨烯分散于稀碱溶液时以及在加入纤维素黄酸酯之后,不必长时间搅拌,而在经过熟化之后进行短时间搅拌即可,可以大大提高石墨烯的分散效率。 接下来,在过滤和脱泡之后进行纺丝、脱硫、水洗、上油以及烘干,即得到最终的粘胶纤维。这些属于传统方法,本文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制备粘胶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粘胶液或者粘胶液半成品中引入层数不高于10层的石墨烯,并且为非氧化石墨烯。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制备粘胶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粘胶液或者粘胶液半成品中引入层数不高于10层的石墨烯,并且为非氧化石墨烯。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石墨烯的用量为粘胶液中α-纤维素的0.05?1.0%。3.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石墨烯的用量为粘胶液中α-纤维素的0.2?0.8%。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石墨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1)、将玉米芯在无机水溶液酸中进行水解,得到木质纤维素; 2)、用处理剂在70°C?180°C,优选为90°C?150°C,最优选为100°C?120°C处理该木质纤维素,得到多孔纤维素,使用的处理剂为酸、酸-亚硫酸盐、或者碱-亚硫酸盐,其中的酸优选为硫酸,碱优选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铵或氢氧化镁,亚硫酸盐优选为亚硫酸钙、亚硫酸镁、亚硫酸钠或亚硫酸铵; 3)用选自氯化铁、氯化亚铁、硝酸铁、硝酸亚铁、硫酸铁、硫酸亚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三草酸合铁酸钾、氯化钴、硝酸钴、硫酸钴、乙酸钴、氯化镍、硝酸镍、硫酸镍和乙酸镍的催化剂处理多孔纤维素,处理温度为50°C?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一林江成真高绍丰田文智孙智华许日鹏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