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包括壳体、上下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滑块、与滑块连接的主动拉索和被动拉索;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被动拉索从上向下穿过连接螺杆与滑块连接;所述主动拉索设有两根以上,且从下向上穿过壳体与滑块连接。通过在闸线结构中设置壳体和滑块可以实现在滑块上连接多根主动拉索和一根被动拉索,进而实现多根驱动一根的技术目的。这样的结构可以轻松实现双向调节甚至多点调节座椅的目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包括壳体、上下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滑块、与滑块连接的主动拉索和被动拉索;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被动拉索从上向下穿过连接螺杆与滑块连接;所述主动拉索设有两根以上,且从下向上穿过壳体与滑块连接。通过在闸线结构中设置壳体和滑块可以实现在滑块上连接多根主动拉索和一根被动拉索,进而实现多根驱动一根的技术目的。这样的结构可以轻松实现双向调节甚至多点调节座椅的目的。【专利说明】—种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汽车以及高铁座椅都可以通过调节结构对座椅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大多数的调节多要通过闸线作为核心的调节部件,现有的闸线结构一般只包括一根单向线芯,也就是只能通过安装在座椅单侧的调节机构调节。这样的结构不便于乘客在座椅的两侧随意进行调节,比如只有单侧手臂的残疾人士,这样的设计不够人性化,也不够便捷。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够进行双向调节的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双向调节的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包括壳体、上下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滑块、与滑块连接的主动拉索和被动拉索;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被动拉索从上向下穿过连接螺杆与滑块连接;所述主动拉索设有两根以上,且从下向上穿过壳体与滑块连接。通过在闸线结构中设置壳体和滑块可以实现在滑块上连接多根主动拉索和一根被动拉索,进而实现多根驱动一根的技术目的。这样的结构可以轻松实现双向调节甚至多点调节座椅的目的。 作为优选地,所述滑块为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与壳体配合滑动的四周设有圆滑过渡;所述壳体内部形状与矩形块相适配。这样的设计使得滑动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地,所述被动拉索下端设有被动卡头,所述滑块底部中央设有容纳被动卡头的被动卡头卡槽,所述被动卡头卡接在被动卡头卡槽内,所述被动拉索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环。这样的设计使得拉索与滑块卡接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主动拉索设有两个,所述主动拉索上端设有主动卡头,所述滑块顶部两侧设有容纳主动卡头的主动卡头卡槽,所述主动卡头卡接在主动卡头卡槽内,所述主动拉索下端设有拉索头。这样的设计使得拉索与滑块卡接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主动拉索外部设有护套,所述护套接近拉索头的一端设有装配件;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导向的导向柱,所述主动拉索穿过导向柱和壳体与滑块连接。这样的设计使得连接更稳定。 作为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分体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这样的设计便于安装和修理。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螺杆上连接有用于固定和调节闸线长度的螺帽,所述螺帽成对设置,且设有一对以上。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强连接螺杆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强度,同时通过调节螺帽可以实现拉索张紧度的调节,可谓一举两得。 作为优选地,所述壳体和/或滑块为铝合金件或者注塑件。这样的设计丰富了技术方案;优选注塑件,成本较低。 作为优选地,所述护套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PE层、钢带层和PVC层。这样的设计可以对拉索进行更好的保护,钢带层减小护套的受压时的变形。 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螺杆下端与壳体刚性连接或者通过柔性管连接。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丰富,优选通过柔性管连接,这样的结构可以提高闸线整体的柔性,利于调试安装。 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闸线结构中设置壳体和滑块可以实现在滑块上连接多根主动拉索和一根被动拉索,进而实现多根驱动一根的技术目的。这样的结构可以轻松实现双向调节甚至多点调节座椅的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壳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滑块;3、主动拉索;4、被动拉索;5、连接螺杆;6、被动卡头;7、被动卡头卡槽;8、连接环;9、主动卡头;10、主动卡头卡槽;11、拉索头;12、护套;13、装配件;14、导向柱;15、上壳体;16、下壳体;17、螺帽;18、PE层;19、钢带层;20、PVC层;21、柔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包括壳体1、上下滑动设置在壳体I内的滑块2、与滑块2连接的主动拉索3和被动拉索4 ;所述壳体I上端设置有连接螺杆5 ;所述被动拉索4从上向下穿过连接螺杆5与滑块2连接;所述主动拉索3设有两根以上,且从下向上穿过壳体I与滑块2连接。 所述滑块2为矩形块,所述矩形块与壳体I配合滑动的四周设有圆滑过渡;所述壳体I内部形状与矩形块相适配。壳体I为内设有矩形空腔,矩形空腔四周为圆滑过渡与矩形块相配合,矩形块四周与矩形空腔内部配合导向滑动,矩形块在壳体I内只有上下滑行的自由度。 所述被动拉索4下端设有被动卡头6,所述滑块2底部中央设有容纳被动卡头6的被动卡头卡槽7,所述被动卡头6卡接在被动卡头卡槽7内,所述被动拉索4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环8。连接环8与被动卡头6通过压铸的方式与索芯固定。 所述主动拉索3设有两个,所述主动拉索3上端设有主动卡头9,所述滑块2顶部两侧设有容纳主动卡头9的主动卡头卡槽10,所述主动卡头9卡接在主动卡头卡槽10内,所述主动拉索3下端设有拉索头11。 所述主动拉索3外部设有护套12,所述护套12接近拉索头11的一端设有装配件 13;所述壳体I下端设有导向的导向柱14,所述主动拉索3穿过导向柱14和壳体I与滑块2连接。所述装配件13与护套12通过冲压工艺连接。 所述壳体I为分体结构,包括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上壳体15和下壳体16之间可拆卸连接。上壳体15与下壳体16连接时,有一段插接重合区域,以保证两者的连接牢固度,也用于保证滑块2的滑动精度;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扣合或者通过螺纹连接、销钉、过盈连接等方式,关键是要保证壳体I内部的滑行通道顺畅。 壳体I也可以是整体结构,然后设置上盖体或者下盖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螺杆5上连接有用于固定和调节闸线长度的螺帽17,所述螺帽17成对设置,且设有一对以上。连接时,将被连接件固定在两个螺帽17中间。 所述壳体I和/或滑块2为铝合金件或者注塑件。 所述护套12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PE层18、钢带层19和PVC层20。 所述连接螺杆5下端与壳体I刚性连接或者通过柔性管21连接。 在使用时,操作者驱动一根主动拉索3,主动拉索3带动滑块2在壳体I的限位导向作用下向下滑行,滑块2带动被动拉索4向下运行,从而带动连接环8运行;停止驱动后,滑块2在外力驱动下恢复原位;当操作者驱动另一根主动拉索3时,闸线同理运行。这样通过在闸线结构中设置壳体I和滑块2可以实现在滑块2上连接多根主动拉索3和一根被动拉索4,进而实现多根驱动一根的技术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双向调节闸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上下滑动设置在壳体内的滑块、与滑块连接的主动拉索和被动拉索;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连接螺杆;所述被动拉索从上向下穿过连接螺杆与滑块连接;所述主动拉索设有两根以上,且从下向上穿过壳体与滑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臻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