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964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第一动力单元,具有一动力元件、第一驱动轴及一输出轴,该输出轴可受该驱动轴驱动旋转; 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该第一驱动轴与该输出轴之间,用以将该驱动轴的动力传递到该输出轴; 一辅助动力单元,具有一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一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系与该第一驱动轴相互平行; 一第二传动机构,系连接于该第一驱动轴与该第二驱动轴之间,以使得该电动机的动力可以传动该第一驱动轴。(*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动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辆皆以内燃机引擎为动力源,经传动箱将动力传至车轮,驱动车辆前进。由于内燃机引擎以燃料来产生动力,会产生有毒的废气污染空气,为了环保的目的,因此有电动车辆的技术,此种车辆不再使用内燃机引擎为动力,而是使用电池结合电动马达为动力源,即以电池的电力经电动马达转换产生机械动力,再经传动箱驱动车轮。但是电动车辆受限于电池所能储蓄的电力能量不足,使得电动车辆的行驶距离太短,不能满足大多数驾驶者的需求,因此使得其商品化推广有限:在这些背景的下,因此有复合动力车辆的技术,此种车辆将内燃机引擎与电动马达两种动力源,经由某些传动机构作巧妙的结合,产生特殊的动力输出功能,不同的传动机构将组合成不同的复合动力装置,因而产生不同的输出功能,其主要的目的是配合内燃机引擎与电动马达的特殊的扭力特性及效率特性,经由传动机构所产生的动力组合,使得合成后的动力能够让内燃机引擎与电动马达在最高效率的状态下运转,或是配合不同的使用环境,例如上坡、下坡、停车惰速、急加速等等状况下,让两种动力产生最佳的组合,达到最省能源或最大出力或最低废气污染排放等等效果。由于传动机构有许多种不同的型式,因此能够组合成许多种不同构造及不同功效的复合动力装置,目前大多数复合动力装置的技术都属于四轮车辆所使用,由于世界各大汽车厂在技术新的复合动力装置上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已-->有数百种不同机构组合的复合动力装置。但是在次微小型引擎为主要动力的车辆领域中,如微小型二轮机车或微小型四轮区间车等,由于其空间窄小,而且产品的价格较低,很难设计适当的传动机构来达到复合动力装置的效果,因此全世界已有的复合动力装置很少有供应微小型车辆使用者:即使已知某些研究产品如日本本田公司,有些技术是针对微小型车辆应用者,但是其机构组合只能产生很小范围复合动力装置的功效。大多数习用的复合动力装置,系将电动机直接与内燃引擎的动力输出轴相互连接,因此使得电动机与内燃引擎的动力输出轴位于相同一个轴心上。因此使得电动机与内燃引擎必须串联设置在动力输出轴上,而使得装置的体积扩大。而且由于电动机的动力系直接驱动驱动轴,并未经过放大,为使电动机具有足够大的扭力以驱动车辆行进,其体积也相对较大。此外有些复合动力装置的电动机与内燃引擎之间设置有用以连接二种动力单元的驱动机构,然而这些驱动机构的构造皆相当复杂,或者是无法达到良好的功效。还有些复合动力装置的专利,是将引擎动力与电动机动力做为行星齿轮系的太阳齿轮与卫星齿轮的动力输入,并将车轮毂相对连接环齿轮做为动力输出,此种动力的衔接方式,由于引擎动力未经扭力转换器或类似的扭力传送机构,当引擎转速变化很大或转速不稳定时,两种动力并不能平滑的衔接,当引擎惰速时,也不能将动力传递隔断,故该类机构并不实用。因此设计一套适合微小型车辆使用的复合动力装置,它不仅是要能装配在很小的空间中,具有低成本的构造,而且要能让内燃机引擎与电动马达两个动力源能平顺的衔接合成动力,更能让电动马达当作发电负载让引擎动力或车辆惯性动力带动发电,达成一套完整的动力辅助式复合动力装置的所有功效:这项技术的主题就成为欲发展低成本的微小型动力装置工业(如二轮机车产业)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最低成本的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微型内燃机与电动机的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的机构。在此机构下,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内燃引擎的动力输出轴相互平行,且藉由适当的传动机构连接,达到并联式复合动力装置的功效,这些功效包括:1、车辆起步时,引擎停止并准备启动,电动机以马达状态正转带动引擎点火;2、引擎正转,驱动车辆前进,电动机空转,以作为引擎的等效飞轮;3、引擎正转,驱动车辆前进,电动机受引擎带动,而且以发电机状态运转,以产生电流回充二次电池的电力;4、引擎正转,驱动车辆前进,电动机同时产生动力,以辅助引擎的出力;5、车辆煞车时,引擎熄火或空转,电动机成发电负载状态,吸收车辆行进的惯性力或刹车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动力单元,具有一内燃引擎、一第一驱动轴及一输出轴,该输出轴可受该驱动轴驱动旋转;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该第一驱动轴与该输出轴之间,用以将该驱动轴的动力传递到该输出轴;一辅助动力单元,具有一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一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系与该第一驱动轴相互平行;一第二传动机构,系连接于该第一驱动轴与该第二驱动轴之间,以使得该电动机的动力可以传动该第一驱动轴。以及-->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皮带轮,系具有二锥形盘,及一离心滚轮,系可控制该二锥形盘的间距;一从动皮带轮,系由二锥形盘组成,一扭力凸轮与弹簧,系用以控制该从动皮带轮的二锥形盘在不同扭力状态下的间距;一皮带,系套合于该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的锥形盘之间。该第一动力装置是一内燃引擎。该第一动力单元的动力元件是一电动机。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系设置于前述第二驱动轴之上;第二皮带轮,系设置于前述第一驱动轴之上;一驱动皮带,系连接于该第一、第二皮带轮之上,用以使得该第一、第二皮带轮可以相互传动。该从动皮带轮包括一离心离合器,该离合器包括一固定座,及一个以上的离心块及弹簧。该电动机与一可供应电源驱动第二驱动轴的二次电池连接。该第二皮带是一正时皮带。该第一驱动轴设置有一讯号产生装置,用以产生一讯号以作为控制该第一动力单元点火运转的正时讯号。该第二传动机构为以一链条及两个链轮相连接,将电动机的动力传至第一驱动轴。该第二传动机构为两个以上的齿轮相连接,将电动机的动力传至第一驱动轴。该第一动力单元的动力经由一传动箱带动第一驱动轴旋转。该传动箱设置有一用以启动引擎的脚踩启动装置。-->该第一驱动轴设置有一用以启动引擎的脚踩启动装置。本技术由于其第一动力单元系可为任何形式的动力装置(如内燃引擎),其辅助动力单元(电动机)同时具有启动内燃引擎的功效及具有发电机的功效,并且电动机的驱动轴与内燃引擎的驱动轴系相互平行而非同轴心,因此可以藉由简单的皮带驱动机构加以连接(例如使用正时皮带)而简化了传动机构的构造,且能以模组化的引擎及电动机等商品化的零组件组合成复合动力装置,同时使得电动机的扭力可以经由传动机构的放大,能够使用较为小型的电动机来获得足够的扭力而可降低成本。也不需要另外设置电动启动内燃引擎所使用的起动马达以及发电机的装置,因此使得本技术的构造大幅简化,且成本降低,而使其特别适合用于二轮或轻型车辆所使用。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件号说明:10第一动力单元20传动箱                 21第一驱动轴22脚踩启动装置           23信号产生装置30第一传动机31驱动皮带轮             32从动皮带轮311、312锥形盘           321、322锥形盘33 V形皮带               34挡板35离心滚轮               36扭力凸轮37回复弹簧40输出轴60离合器-->61固定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动力单元,具有一动力元件、第一驱动轴及一输出轴,该输出轴可受该驱动轴驱动旋转;第一传动机构,连接于该第一驱动轴与该输出轴之间,用以将该驱动轴的动力传递到该输出轴;一辅助动力单元,具有一电动机,该电动机具有一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系与该第一驱动轴相互平行;一第二传动机构,系连接于该第一驱动轴与该第二驱动轴之间,以使得该电动机的动力可以传动该第一驱动轴。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动力单元的动力元件是一内燃引擎。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动力单元的动力元件是一电动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皮带轮,系具有二锥形盘,及一离心滚轮,系可控制该二锥形盘的间距;一从动皮带轮,系由二锥形盘组成,一扭力凸轮与弹簧,系用以控制该从动皮带轮的二锥形盘在不同扭力状态下的间距;一皮带,系套合于该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的锥形盘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外接辅助动力的复合式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系设置于前述第二驱动轴之上;第二皮带轮,系设置于前述第一驱动轴之上;-->一第二驱动皮带,系连接于该第一、第二皮带轮之上,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焕隆巫金台解潘祥李文彬吕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