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824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包括:仪表板,以及发光体,该仪表板区分为透光区与非透光区,其特征在于:    该仪表板的下方设有封闭区间形态的挡墙,该发光体设置于该挡墙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仪表增亮均匀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令车辆的仪表或装饰灯的亮度可增亮较均匀而不刺眼或太暗淡的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7至图10所示,习用车辆的仪表增亮装置概分四种:图7的导光板、图8的导光指针、图9的多发光照明及图10的导光环;其中图7是一截面为倒L型的导光板制成的仪表板(1B),于垂直端设发光体(4B),则光线可自仪表板(1B)的水平面投射出,以凸显出指针(2B),它的缺点是靠近光源处会刺眼而光源末端的刻度部份反而不明显;图8,是把发光体(4C)改设到指针(2C)上,它的缺点是只有指针(2C)亮,但靠近光源末端的仪表板(1C)的刻度反而不明显;如图9所示,是将多个发光体(4D)环状布设于仪表板(1D)的刻度外而直接照射刻度及指针(2D),它的缺点是使用太多发光体(4D),且靠近光源处会刺眼;如图10所示,是于仪表板(1E)的刻度外布设环状的导光环(6),并于导光环(6)端部设发光体(4E),它的缺点是导光环(6)中段的光线不够亮,指针(2E)端部照明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可令车辆的仪表或装饰灯的亮度可增亮较均匀而不刺眼或太暗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包括:仪表板,以及发光体,该仪表板区分为透光区与非透光区,其特征在于:该仪表板的下方设有封闭区间形态的挡墙,该发光体设置于该挡墙上。所述的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该仪表板下方的挡墙,于该封闭区间内还设有底板。所述的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该仪表板透光区下方的挡墙为倾斜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包括:导光饰板,以及发光体,该导光饰板区分为透光区与非透光区,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区下方设有封闭区间形态的挡墙,该发光体设置于该挡墙上。-->所述的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该导光饰板部份的透光区下方的挡墙为倾斜状。综上所述,本技术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是搭配仪表板及发光体而实施,其中仪表板区分为透光区与非透光区,仪表板上另设有指针,并由指针的前端指示透光区,仪表板的透光区下设有封闭区间形态的挡墙,并于挡墙上设发光体,而对应仪表板透光区部份的挡墙可为倾斜状,藉之,挡墙将发光体的光聚集反射到仪表板的透光区,而达致增亮均匀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例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第一习用构造的示意图。图8是第二习用构造的示意图。图9是第三习用构造的示意图。图10是第四习用构造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搭配仪表板(1)及发光体(4)而实施,其中仪表板(1)区分为透光区(11)与非透光区(12),仪表板(1)上另设有指针(2),并由指针(2)的前端(21)指示透光区(11),仪表板(1)的透光区(11)下设有封闭区间形态的挡墙(3),并于挡墙(3)上设发光体(4),当然,仪表板(1)的透光区(11)与非透光区(12)均可为透光区(不另绘图表示),藉之,挡墙(3)将发光体(4)的光聚集反射到仪表板(1)的透光区(11),而达致增亮均匀的功效。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对应仪表板(1)下方的挡墙(3)封闭区间内侧设底板(未标号),且该底板设有光的反射层(31),而更可将发光体(4)的光聚集反射到仪表板(1)的透光区(11)该反射层(31)可覆盖整个底板(效果更佳),而不限于图面所示的仅设于非透光区(12)下方,又,该底板为倾斜状。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该仪表板(1A)区分为透光区(11A)与非透光区(12A),仪表板(1A)上另设有指针(2A),并由指针(2A)的前端(21A)指示透光区(11A),仪表板(1A)的-->透光区(11A)下设有封闭区间形态的挡墙(3A),并于挡墙(3A)上设发光体(4A),当然,仪表板(1A)的透光区(11A)与非透光区(12A)均可为透光区(不另绘图表示),藉之,挡墙(3A)将发光体(4A)的光聚集反射到仪表板(1A)的透光区(11A),其与第一实例不同之处是在于:对应仪表板(1)透光区(11)部份的挡墙(32A)为倾斜状,而更可将发光体(4)的光聚集反射到仪表板(1)的透光区(11)。实施时,如图3至5所示,各实例的发光体(4)的光可藉挡墙(3)、反射层(31)、挡墙(32A)聚集反射到仪表板(1)的透光区(11)。如图6A、6B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应用实施例,是将本技术的挡墙(3B)应用于摩托车车体前的导光饰板(5),导光饰板(5)实际上为一透光区,藉挡墙(3B)将导光饰板(5)的灯光集中而均匀增亮,而挡墙(3B)的结构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图3至图5所示),不另赘述。综合上述,本技术相较于习用仪表的增亮装置,确实具有均匀增亮的增进功效,且可更进一步应用到其他导光饰板(5)的灯光集中而均匀增亮,确实具有其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包括:仪表板,以及发光体,该仪表板区分为透光区与非透光区,其特征在于:该仪表板的下方设有封闭区间形态的挡墙,该发光体设置于该挡墙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该仪表板下方的挡墙,于该封闭区间内还设有底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仪表的均匀增亮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