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8022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施工,越来越多地面临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施工难题。 很多建设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加之工期紧张和地下室施工强度大,建设单位要求不留设土方马道,故无法利用马道作为施工地下室的临时通道便于钢筋运输车辆、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行至基坑施工作业。同时对于基坑大,深度深,地下室混凝土总方量高的项目,混凝土泵送施工存在更大难度。 现有技术常规做法: 1、在地面上安装地泵进行浇筑,但由于垂直落差大,最远处水平距离宽,达到泵送极限且容易形成“堵管”影响施工进度及浇筑质量。 2、借用周边工地通道和市政道路,同时利用天泵进行浇筑,影响市容、交通和其他工地施工进度,难以协调,且天泵浇筑Im3混凝土需增收30元,大大增加成本支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解决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 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 上述方案中,上述方案中通过巧妙设置卸料口、地泵,连接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在地面卸料口进行放料,混凝土利用自重通过斜向的梭槽到达地泵料斗仓,二次搅拌后输送至各个施工作业面,由此可以简单、快速、可靠地将混凝土进行输送。由于地泵设置位置和基坑顶部存在较大高差,需要梭槽将混凝土从罐车里导流至地泵处,为避免由于梭槽坡度过大导致混凝土在导流过程中产生离析,梭槽搭设坡度设置成45°?50°,同时,梭槽用金属管制作而成,混凝土在管道内流动时会产生空气下压力,可进一步阻止混凝土粗骨料与浆体分离。此外,支撑架体支撑固定梭槽,其中立杆竖向支撑,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组上、下横杆上下夹固梭槽,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组左、右连接杆左右固定梭槽和上下横杆,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拉绳则进一步牵引固定梭槽,确保其稳定性。 作为选择,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剪刀撑,所述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 上述方案中,使得支撑架体更为牢固可靠。 作为选择,所述上、下横杆每隔一组设置所述左、右连接杆。 上述方案中,兼顾可靠性的条件下进一步简化结构。 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如本专利技术,各选择即可和其他选择任意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混凝土无离析和堵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梭槽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剪刀撑固定结构示意图; 其中I为基坑、2为卸料口、3为地泵、4为梭槽、5为冠梁、6为护壁桩、7为拉绳、8为支撑架体、9为剪刀撑、81为立杆、82为上横杆、83为下横杆、84为左连接杆、85为右连接杆、91为水平剪刀撑、92为竖向剪刀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参考图1-3所示,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作为选择,如本实施例所示,包括设置于基坑I顶部的卸料口 2,设置于基坑I底部的地泵3,连接卸料口 2和地泵3的梭槽4,连接固定于梭槽4和基坑I冠梁5及护壁桩6之间的若干拉绳7,以及支撑固定梭槽4的支撑架体8,各拉绳7斜向下、沿梭槽4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沿梭槽4高度方向每2m设置一道拉绳7 (直径为12mm的钢丝绳),如图1所示为6道,支撑架体8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81,固定于立杆81上并与梭槽4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82、83,以及固定于上、下横杆82、83之间并与梭槽4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84、85,上、下横杆82,83沿梭槽4高度设置有若干组。基坑I形状为矩形140*140m,深度为20m,地下室混凝土总方量为75000m3,地泵3设置位置和基坑I顶部存在17m高差,梭槽4由直径为300mm壁厚为5mm的铸铁管制作而成,梭槽4搭设坡度设置成45°?50°。支撑架体8还设有剪刀撑9,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91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92。上、下横杆82、83每隔一组设置左、右连接杆84、85。 最终该工程顺利输送75000m3混凝土,未发现一次离析和堵管,同时节约工期20天,节约地下室混凝土天泵输送费用(根据经验按照60%计算):75000*30*0.6 = 1350000 J Li ο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柱明黄玉祥彭舸李俊杰刘彦杨勇何志忠张丽何启李靖伟王思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