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7627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组装时可整体装配在插线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插头装置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压缩或回弹,在插线板上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插头装置后,将电器设备插头插入第一插孔后,内插头装置压缩时,插头上的插销与导电铜片接触,插头通电;内插头装置回弹后,插头上的插销与导电铜片分离,插头不通电,此时,即使不拔下电器设备插头,插头也处于不通电状态,安全可靠;在插线板上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插头装置后,可另外单独配备几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插头装置,进行捆绑出厂销售,用户长期使用后,若发现有内插头装置故障,可自行更换新的内插头装置或是请专业的电器维修人员进行更换,从而可大幅降低插线板的购买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线板配件,具体是一种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
技术介绍
插线板,又称插座,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并联的内插头,用于为各种家用电器或工业设备提供电源接口,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使用时通过将电器设备的插头插入内插头内,使插线板与电器设备连接。内插头与插线板上的其他部件组装在一起后,插线板通电即可工作,有些插线板会自带按钮开关,但按钮开关使用寿命有限,反复按压使用后易出现故障。人们在使用插线板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插线板使用一段时间后,某个或某几个内插头发生故障,电器设备插头插入后无法通电,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勉强使用其他能够正常通电的内插头,而在需要同时使用多个内插头的情况下,只能更换新的插线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该内插头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更换,有利于降低插线板的购买成本。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包括内插头顶盖、固定套筒、齿柱、齿环、弹簧、旋转套筒和筒状绝缘箱体,所述的内插头顶盖上设置有与电器设备插头上的插销相对应的第一插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插孔相对应的导电铜片,所述的导电铜片经电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顶壁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一插孔位置相应的第二插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底壁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过线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底部一体设置有绝缘底座;所述的固定套筒、齿柱和旋转套筒均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的内插头顶盖扣设在所述的齿柱上,所述的固定套筒套设在所述的齿柱的外侧,所述的旋转套筒套设在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外侧,所述的弹簧套设在所述的旋转套筒的外侧,所述的齿环套设在所述的旋转套筒的外侧与所述的旋转套筒紧配合;所述的固定套筒的内壁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纵向凸棱,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一纵向凸棱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纵向导槽,所述的齿柱的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的多个第一纵向凸棱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纵向凸棱,所述的齿环由底环和沿所述的底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第三纵向凸棱组成,所述的底环设置在所述的齿柱的下方,所述的若干个第三纵向凸棱围设在所述的齿柱的外侧,所述的第一纵向导槽的宽度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二纵向凸棱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所述的第三纵向凸棱的宽度,所述的第三纵向凸棱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的第二纵向凸棱的径向厚度,所述的弹簧位于所述的底环的下方,所述的弹簧的外径大小介于所述的底环的外径与内径大小之间,内插头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三纵向凸棱的顶端被第二纵向凸棱抵住;内插头装置处于回弹状态时,第三纵向凸棱位于第一纵向导槽内。 插线板生产时,可根据需要在不同规格型号的插线板上装配若干个本技术内插头装置,由于本技术内插头装置为模块化设计,组装时可整体装配在插线板上。在插线板上装配本技术内插头装置后,生产厂家在插线板出厂时,可为每块插线板另外单独配备几个本技术内插头装置,进行捆绑出厂销售。用户长期使用后,若发现有内插头装置故障,可自行更换新的内插头装置或是请专业的电器维修人员进行更换,从而可大幅降低插线板的购买成本。 本技术内插头装置装配在插线板上后,使用时,可按压一次内插头顶盖再插入电器设备插头,或在将电器设备插头插入内插头顶盖上的第一插孔后,直接按压一次电器设备插头,按压的同时齿柱受压下行,齿柱的底端对底环施以下压力,齿环下行,第三纵向凸棱下行并脱离第一纵向导槽,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停止按压,弹簧回弹的同时齿环带动旋转套筒一起旋转,当齿环旋转至第三纵向凸棱的顶端与邻近的第二纵向凸棱相抵时,齿环停止转动,内插头装置处于压缩状态,电器设备插头的插销与导电铜片接触,插头通电;再次按压电器设备插头,按压的同时第二纵向凸棱下压第三纵向凸棱,按压停止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齿环旋转,带动旋转套筒旋转,当齿环旋转至第三纵向凸棱脱离第二纵向凸棱的抵压时,第三纵向凸棱穿过第二纵向凸棱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纵向导槽内,齿环的转动停止,内插头装置处于回弹状态,电器设备插头的插销与导电铜片分离,插头断电。 所述的多个第一纵向凸棱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三纵向凸棱的顶端均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一斜面和所述的第二斜面的倾角相同。由于第三纵向凸棱的径向厚度大于第二纵向凸棱的径向厚度,内插头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在第二纵向凸棱对齿环限位的基础上,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贴合,从而可实现对齿环的更好的限位,提高插线板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述的齿柱的底端为齿状。齿柱的底端为齿状,可确保齿柱对底环的更好的向下推动,同时可降低齿柱的用料,减少成本。 所述的内插头顶盖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内插头装置安装后所述的凸块与插线板外壳的内表面相抵。在内插头顶盖的两侧对称设置的凸块,可防止因内插头装置回弹过度而使内插头装置和内插头顶盖从顶盖孔弹出,进一步提高自动插线板使用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组装时可整体装配在插线板上;本技术内插头装置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压缩或回弹,在插线板上装配本技术内插头装置后,将电器设备插头插入第一插孔后,内插头装置压缩时,插头上的插销与导电铜片接触,插头通电;内插头装置回弹后,插头上的插销与导电铜片分离,插头不通电,此时,即使不拔下电器设备插头,插头也处于不通电状态,安全可靠;在插线板上装配本技术内插头装置后,生产厂家在插线板出厂时,可为每块插线板另外单独配备几个本技术内插头装置,进行捆绑出厂销售,用户长期使用后,若发现有内插头装置故障,可自行更换新的内插头装置或是请专业的电器维修人员进行更换,从而可大幅降低插线板的购买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内插头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实施例内插头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移除顶盖后,弹起状态的内插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除顶盖后,压缩状态的内插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的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如图所示,该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包括内插头顶盖1、固定套筒2、齿柱3、齿环4、弹簧5、旋转套筒6和筒状绝缘箱体7,内插头顶盖I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块12,内插头装置安装后凸块12与插线板外壳(图中未示出)的内表面相抵,内插头顶盖I上设置有与电器设备插头(图中未示出)上的插销相对应的第一插孔11,筒状绝缘箱体7的顶壁开设有与第一插孔11位置相应的第二插孔71,筒状绝缘箱体7的底壁开设有供电线(图中未示出)穿过的过线孔72,筒状绝缘箱体7的底部一体设置有绝缘底座73,筒状绝缘箱体7的内腔中设置有与第一插孔11相对应的导电铜片(图中未示出),导电铜片经电线与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固定套筒2、齿柱3和旋转套筒6均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内插头顶盖I扣设在齿柱3上,固定套筒2套设在齿柱3的外侧,旋转套筒6套设在筒状绝缘箱体7的外侧,弹簧5套设在旋转套筒6的外侧,齿环4套设在旋转套筒6的外侧与旋转套筒6紧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插头顶盖、固定套筒、齿柱、齿环、弹簧、旋转套筒和筒状绝缘箱体,所述的内插头顶盖上设置有与电器设备插头上的插销相对应的第一插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插孔相对应的导电铜片,所述的导电铜片经电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顶壁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一插孔位置相应的第二插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底壁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过线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底部一体设置有绝缘底座;所述的固定套筒、齿柱和旋转套筒均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的内插头顶盖扣设在所述的齿柱上,所述的固定套筒套设在所述的齿柱的外侧,所述的旋转套筒套设在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外侧,所述的弹簧套设在所述的旋转套筒的外侧,所述的齿环套设在所述的旋转套筒的外侧与所述的旋转套筒紧配合;所述的固定套筒的内壁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纵向凸棱,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一纵向凸棱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纵向导槽,所述的齿柱的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的多个第一纵向凸棱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纵向凸棱,所述的齿环由底环和沿所述的底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第三纵向凸棱组成,所述的底环设置在所述的齿柱的下方,所述的若干个第三纵向凸棱围设在所述的齿柱的外侧,所述的第一纵向导槽的宽度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二纵向凸棱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所述的第三纵向凸棱的宽度,所述的第三纵向凸棱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的第二纵向凸棱的径向厚度,所述的弹簧位于所述的底环的下方,所述的弹簧的外径大小介于所述的底环的外径与内径大小之间,内插头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三纵向凸棱的顶端被第二纵向凸棱抵住;内插头装置处于回弹状态时,第三纵向凸棱位于第一纵向导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插线板内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插头顶盖、固定套筒、齿柱、齿环、弹簧、旋转套筒和筒状绝缘箱体,所述的内插头顶盖上设置有与电器设备插头上的插销相对应的第一插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内腔中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插孔相对应的导电铜片,所述的导电铜片经电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顶壁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一插孔位置相应的第二插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底壁开设有供电线穿过的过线孔,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底部一体设置有绝缘底座;所述的固定套筒、齿柱和旋转套筒均为两端开口的筒状,所述的内插头顶盖扣设在所述的齿柱上,所述的固定套筒套设在所述的齿柱的外侧,所述的旋转套筒套设在所述的筒状绝缘箱体的外侧,所述的弹簧套设在所述的旋转套筒的外侧,所述的齿环套设在所述的旋转套筒的外侧与所述的旋转套筒紧配合;所述的固定套筒的内壁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纵向凸棱,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一纵向凸棱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纵向导槽,所述的齿柱的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的多个第一纵向凸棱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纵向凸棱,所述的齿环由底环和沿所述的底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振宇沈法张宇郑宏运顾其正陈馨雨陈晨菲子赵亚鹏李保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