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其包含:一灯座;一散热单元纵向插设在灯座内并包含一散热柱与一内散热件,散热柱具有一散热穿孔和相对的一内壁面与一外壁面,内壁面面向散热穿孔,内散热件装设在散热穿孔内并具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散热鳍片,任两相邻的散热鳍片间形成一间隙,各散热鳍片的一侧边与内壁面接触;多个发光二极体发光件装设在外壁面并与灯座电连接;一灯罩罩设散热单元与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并与灯座组装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藉散热柱与散热鳍片移除热能,热气亦藉间隙或散热穿孔,由通气孔排出,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
本技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特别指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效能的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由于发光二极体(11^1 611111:1:1118 (110(16)技术的蓬勃发展,因发光二极体具有高亮度、省电、使用寿命长以及环保等优点,且在节能减碳意识逐渐抬头的情况下,以发光二极体为发光件的照明设备也渐渐的普及。 然,发光二极体的发光效能受其装置的散热效能影响甚巨,因发光二极体发光的过程中将产生热量,而热量累积导致温度的升高,过高的温度将会造成发光二极体的发光效能降低,因此市面上以发光二极体为发光件的照明设备均包含散热结构的设计。 如图5所不为一市面上的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9,其包含:一灯座90、一散热板91、一发光二极体发光件92与一灯罩93,该散热板91水平装设在该灯座90,该发光二极体发光件92装设在该散热板91相对于该灯座90的一面,该灯罩93罩设该发光二极体发光件92以及该散热板91并与该灯座90组装结合。该市面上的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9的发光二极体发光件92在发光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透过该散热板91移除,避免热量累积导致温度升高。然,仅靠前述单一的散热板91的散热效率不彰,且由于该发光二极体发光件92装设在该散热板91相对于该灯座90的一面,因此该发光二极体发光件92所产生的光线将无法涵盖该散热板91相对于该发光二极体发光件92的一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升以发光二极体为发光件的照明设备的散热效率,并且提高照明设备所产生的光线的涵盖范围。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其包含: 一灯座; 一散热单元,其纵向插设在该灯座上并包含一散热柱与一内散热件,该散热柱具有一散热穿孔以及相对的一内壁面与一外壁面,该散热穿孔纵向贯穿成型在该散热柱,且该散热穿孔具有一中心轴,该内壁面面向该散热穿孔,该内散热件装设在该散热穿孔内并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该散热穿孔的中心轴呈放射状排列,且任两相邻的散热鳍片间形成一间隙,各散热鳍片的一侧边与该散热柱的内壁面相接触; 多个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其装设在该散热柱的外壁面并与该灯座电连接; 一灯罩,其罩设该散热单元与该等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并与该灯座组装结合。 因该散热单元纵向插设在该内部空间中,故装设在该散热单元的发光二极体发光件所产生的光线的涵盖范围将大于市面上的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 优选的是,该灯座包含一电连接部、一侧壁与一内部空间,该侧壁的一侧与该电连接部相连接并环绕形成该内部空间,该侧壁具有一开口与多个通气孔,该开口位于该侧壁相对于该电连接部的一侧且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该等通气孔穿设在该侧壁上并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而该散热单元穿过该开口并纵向插设在该内部空间中;该等发光二极体发光件与该电连接部电连接。 优选的是,各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包含一电路板与多个发光二极体单兀,该电路板贴设在该散热柱的外壁面并与该电连接部电连接,该等发光二极体单元装设在该电路板相对于该散热柱的一面。 优选的是,该灯座的侧壁包含一上缘,该上缘靠近该开口 ;该灯罩具有一下缘,该下缘与该灯座的上缘组装结合。 本技术藉该散热柱与该等散热鳍片移除该等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发光时所产生的热能,且因热能而产生的热气亦可透过前述的间隙或散热穿孔,最后由该等通气孔排出该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外,使本技术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5为一市面上的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的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I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 10灯座11电连接部 12 侧壁121 开口 122通气孔123上缘 13内部空间 20散热单元21散热柱 211散热穿孔212内壁面 213外壁面22内散热件 221散热鳍片222间隙 30发光二极体发光件 31电路板 32发光二极体单元 40灯罩41下缘 LI长轴长度L2长轴长度 9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 90灯座 91散热板92发光二极体发光件 93 灯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1,其包含:一灯座10、一散热单兀20、多个发光二极体发光件30与一灯罩40。 该灯座10包含一电连接部11、一侧壁12与一内部空间13,该侧壁12的一侧与该电连接部11相连接并环绕形成该内部空间13,该侧壁12具有一开口 121、多个通气孔122与一上缘123,该开口 121位于该侧壁12相对于该电连接部11的一侧且与该内部空间13相连通,该多个通气孔122穿设在该侧壁12上并与该内部空间13相连通,该上缘123靠近该开口 121。 配合图2及图3所示,该散热单元20穿过该开口 121并纵向插设在该内部空间13中,该散热单元20包含一散热柱21与一内散热件22,该散热柱21具有一散热穿孔211以及相对的一内壁面212与一外壁面213,该散热穿孔211纵向贯穿成型在该散热柱21上,且该散热穿孔211具有一中心轴,该内壁面212面向且环绕该散热穿孔211,该内散热件22装设在该散热穿孔211内并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21,该等散热鳍片221沿该散热穿孔211的中心轴呈放射状排列,且任两相邻的散热鳍片221间形成一间隙222,各散热鳍片221的一侧边与该散热柱21的内壁面212相接触。 该等发光二极体发光件30装设在该散热单元20上并与该电连接部11电连接,各发光二极体发光件30包含一电路板31与多个发光二极体单兀32,该电路板31贴设在该散热柱21的外壁面213并与该电连接部11电连接,该等发光二极体单元32装设在该电路板31相对于该散热柱21的一面。进一步而言,各散热鳍片221的长轴长度LI与该电路板31的长轴长度L2相匹配。 该灯罩40罩设该散热单兀20与该等发光二极体发光件30并与该灯座10组装结合。进一步而言,该灯罩40具有一下缘41,该下缘41与该灯座10的上缘123组装结合,且图1所示,该灯罩40的外型为子弹型;更进一步而言,该灯罩40的外型可为如图4所示的热气球型。 本技术的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在使用时,同时透过该散热柱以及与该散热鳍片的结构,能有利于将该等发光二极体发光件所产生的热能移除,因热能而产生的热气亦可透过前述的间隙或散热穿孔以及该等通气孔而排出该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外,藉此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另,由于该散热单元纵向插设在该内部空间中,因此装设在该散热单元的发光二极体发光件所产生的光线的涵盖范围将大于市面上的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灯座;一散热单元,其纵向插设在该灯座上并包含一散热柱与一内散热件,该散热柱具有一散热穿孔以及相对的一内壁面与一外壁面,该散热穿孔纵向贯穿成型在该散热柱上,该散热柱的内壁面面向该散热穿孔,该内散热件装设在该散热穿孔内并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沿该散热穿孔之中心轴呈放射状排列,且任两相邻之散热鳍片间形成一间隙,各散热鳍片的一侧边与该散热柱的内壁面相接触;多个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其装设在该散热柱的外壁面并与该灯座电连接;一灯罩,其罩设该散热单元与该等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并与该灯座组装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灯座; 一散热单元,其纵向插设在该灯座上并包含一散热柱与一内散热件,该散热柱具有一散热穿孔以及相对的一内壁面与一外壁面,该散热穿孔纵向贯穿成型在该散热柱上,该散热柱的内壁面面向该散热穿孔,该内散热件装设在该散热穿孔内并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沿该散热穿孔之中心轴呈放射状排列,且任两相邻之散热鳍片间形成一间隙,各散热鳍片的一侧边与该散热柱的内壁面相接触; 多个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其装设在该散热柱的外壁面并与该灯座电连接; 一灯罩,其罩设该散热单元与该等发光二极体发光件并与该灯座组装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灯座包含一电连接部、一侧壁与一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邱毅,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浪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