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7474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包括火道墙顶部盖板、复合炉面浇注料块、密封塞头,火道墙顶部盖板两侧的上面和下面设置有榫槽结构;复合炉面浇注料块两侧的下面设置有榫槽结构,中部设置有上部观察喷火口,为上大下小的变径孔结构;密封塞头包括塞体和塞头保温盖,其间设置有塞头拉杆,将塞体和塞头保温盖连接成一体,塞头保温盖的上面设置有手提拉环,塞头保温盖、塞体为T字形,由各自的小头部和大头部组成。本结构为双层保温密封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导热速度快、炉面温度高、热量散失快的缺陷;保证火道墙内燃气的充分燃烧,大幅降低燃料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炭素焙烧炉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电解铝用炭素工业中,用焙烧炉生产预焙阳极已经十分普遍,焙烧炉是耗能大户,目前炭素生产的燃气消耗普遍在70-90M3,因此如何降低焙烧炉能耗,提高热效率已成为降低炭素生产成本的关键。 现有技术的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由普通炉面预制块砌筑而成,所述普通炉面预制块由重质浇注料制作而成,其导热速度快,炉面温度高,热量散失快,阳极炭块在煅烧时,火道内温度高达1200°C左右,炉面温度较高,操作人员受到的热辐射较大,操作人员容易受到伤害。 而焙烧炉火道墙炉面上设置有多个火口,用来鼓入空气、抽出烟气、输入燃料、安放炉面上各种支架座、观察火道内部状况等,在不使用时,火口用密封盖封盖;现有技术的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大部分为球形的单盖结构、或为底座和盖相结合的双结构、或为三密封盖结构,由于这三种结构都是分开的结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方便,破损较快,都起不到好的密封保温效果。不能达到防止冷空气进入焙烧炉预热炉火道与料室内的目的,由于漏入冷空气降低了焙烧炉预热段火道温度与预热炉室温度,增加了焙烧制品的燃料消耗。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操作人员操作笨拙,也会导致炉面火口密封结构破损较快,不能达到防止冷空气进入焙烧炉预热炉火道与料室内的目的,由于漏入冷空气降低了焙烧炉预热段火道温度与预热炉室温度,增加了焙烧制品的燃料消耗,且不能达到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的要求。同时还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采用火口双层保温密封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导热速度快、炉面温度高、热量散失快的缺陷;避免操作人员在打开和盖住时操作人员容易被高温灼伤以及解决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炉面火口密封结构热量损耗多、影响阳极焙烧炉正常稳定运行的缺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在观察过程中造成的冷空气的进入、保证火道墙内燃气的充分燃烧,大幅降低燃料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包括火道墙顶部盖板、复合炉面浇注料块、密封塞头,所述火道墙顶部盖板砌筑在火道墙的顶部,其上砌筑有复合炉面浇注料块,所述密封塞头设置在复合炉面浇注料块中部的观察喷火口中; 所述火道墙顶部盖板为长方体结构,火道墙顶部盖板的中部设置有下部观察喷火口,左右两侧的上面和下面设置有可以扣合的榫槽结构; 所述复合炉面浇注料块为长方体结构,其左右两侧的下面设置有可以与火道墙顶部盖板扣合的榫槽结构,中部设置有上部观察喷火口,与下部观察喷火口相连通,所述上部观察喷火口为上大下小的变径孔结构; 所述密封塞头,包括下端的塞体和上端的塞头保温盖,间隔设置,其间设置有塞头拉杆,将塞体和塞头保温盖连接成一体,所述塞头保温盖的上面设置有手提拉环,所述塞头保温盖、塞体为T子形,由各自的小头部和大头部组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榫槽结构,为半圆形的子、母结构,所述子结构为半圆形的凸棱,所述母结构为与半圆形凸棱相适配的半圆形凹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由下部的高温高强浇注料层和上部的高强轻质保温浇注料层组成,所述高温高强浇注料层由体积密度不小于2.3g/cm3的耐火材料制成,所述高强轻质保温烧注料层体积密度不大于1.6g/cm3的耐火材料制成;如此设计,高温高强浇注料层位于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的下部,高温高强浇注料的比重大、成本高,保温性能好,可以保证火道墙的保温性能,高强轻质保温浇注料层,位于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的上部,炉道热量经高温高强浇注料层后有所降低,高强轻质保温浇注料比重小、成本高,保温性能稍差,如此设计可以减轻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的重量,降低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的生产成本;所述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的周部设置角钢焊接框架,在上部观察喷火口设置有耐高温的铸铁环,如此设计,可以增加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的强度,减少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的破坏,延长复合炉面浇注料块的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采用火口双层保温密封结构,塞体与塞头保温盖的空间为过渡区域,该处用带有保温棉的塞头盖密封,经过过渡区域的过渡,上层的温度大大降低,克服现有技术的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导热速度快、炉面温度高、热量散失快的缺陷;避免操作人员在打开和盖住时操作人员容易被高温灼伤以及解决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炉面火口密封结构热量损耗多、影响阳极焙烧炉正常稳定运行的缺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在观察过程中造成的冷空气的进入、保证火道墙内燃气的充分燃烧,大幅降低燃料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火道墙顶部盖板;2、复合炉面浇注料块;3、密封塞头;4、下部观察喷火口 ;5、榫槽结构;6、上部观察喷火口 ;7、塞体;8、塞头保温盖;9、塞头拉杆;10、手提拉环;11、高温高强浇注料层;12、高强轻质保温浇注料层;13、角钢焊接框架;14、铸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包括火道墙顶部盖板1、复合炉面浇注料块2、密封塞头3,所述火道墙顶部盖板I砌筑在火道墙的顶部,其上砌筑有复合炉面浇注料块2,所述密封塞头3设置在复合炉面浇注料块2中部的观察喷火口中, 所述火道墙顶部盖板I为长方体结构,火道墙顶部盖板I的中部设置有下部观察喷火口 4,左右两侧的上面和下面设置有可以扣合的榫槽结构5 ; 所述复合炉面浇注料块2为长方体结构,其左右两侧的下面设置有可以与火道墙顶部盖板扣合的榫槽结构5,中部设置有上部观察喷火口 6,与下部观察喷火口 4相连通,所述上部观察喷火口 6为上大下小的变径孔结构; 所述密封塞头3,包括下端的塞体7和上端的塞头保温盖8,间隔设置,其间设置有塞头拉杆9,将塞体7和塞头保温盖8连接成一体,所述塞头保温盖8的上面设置有手提拉环10,所述塞头保温盖8、塞体7为T子形,由各自的小头部和大头部组成。 所述的榫槽结构5,为半圆形的子、母结构,所述子结构为半圆形的凸棱,所述母结构为与半圆形凸棱相适配的半圆形凹槽。 所述复合炉面浇注料块2,由下部的高温高强浇注料层11和上部的高强轻质保温浇注料层12组成,所述高温高强浇注料层11由体积密度不小于2.3g/cm3的耐火材料制成,所述高强轻质保温浇注料层12体积密度不大于1.6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结构包括火道墙顶部盖板、复合炉面浇注料块、密封塞头,所述火道墙顶部盖板砌筑在火道墙的顶部,其上砌筑有复合炉面浇注料块,所述密封塞头设置在复合炉面浇注料块中部的观察喷火口中; 所述火道墙顶部盖板为长方体结构,火道墙顶部盖板的中部设置有下部观察喷火口,左右两侧的上面和下面设置有可以扣合的榫槽结构; 所述复合炉面浇注料块为长方体结构,其左右两侧的下面设置有可以与火道墙顶部盖板扣合的榫槽结构,中部设置有上部观察喷火口,与下部观察喷火口相连通,所述上部观察喷火口为上大下小的变径孔结构; 所述密封塞头,包括下端的塞体和上端的塞头保温盖,间隔设置,其间设置有塞头拉杆,将塞体和塞头保温盖连接成一体,所述塞头保温盖的上面设置有手提拉环,所述塞头保温盖、塞体为T字形,由各自的小头部和大头部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极焙烧炉火道墙炉面火口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结构包括火道墙顶部盖板、复合炉面浇注料块、密封塞头,所述火道墙顶部盖板砌筑在火道墙的顶部,其上砌筑有复合炉面浇注料块,所述密封塞头设置在复合炉面浇注料块中部的观察喷火口中; 所述火道墙顶部盖板为长方体结构,火道墙顶部盖板的中部设置有下部观察喷火口,左右两侧的上面和下面设置有可以扣合的榫槽结构; 所述复合炉面浇注料块为长方体结构,其左右两侧的下面设置有可以与火道墙顶部盖板扣合的榫槽结构,中部设置有上部观察喷火口,与下部观察喷火口相连通,所述上部观察喷火口为上大下小的变径孔结构; 所述密封塞头,包括下端的塞体和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军何录富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盛开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