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985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9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具有贯穿所述端盖的通孔,端盖具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形成在所述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集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在使用过程中,液压缸发生油液泄漏,尤其是在密封圈处发生损坏后,油液不会溢出到液压缸外部,而是流入集油槽,液压缸可以继续工作,再寻找合适的时间进行维修并密封圈进行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缸防漏油端盖
本技术涉及液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缸防漏油端盖。
技术介绍
液压缸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都会产生油液泄漏的情况,污染环境和产品试件,现 有技术中,液压缸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防止油液的泄漏,由于密封圈的老化和磨损,一旦发 生损坏,油液就会泄漏,进而影响生产。因此,就要经常更换密封圈,以起到防患未然的目 的,但是这又造成了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 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 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 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具有贯穿所述端盖的通孔,端盖具有集 油槽,所述集油槽形成在所述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集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轴向 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〇度小于180度。 本技术的至少一个有益效果为:在使用过程中,液压缸发生油液泄漏,尤其是 在密封圈处发生损坏后,油液不会溢出到液压缸外部,而是流入集油槽,液压缸可以继续工 作,再寻找合适的时间进行维修并密封圈进行更换,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安装于液压缸上的剖视图; 图2为本技术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安装于液压缸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液压缸防漏油端盖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上半部分)。 附图标记: 1-液压缸防漏油端盖(端盖);2_集油槽;21-放油口;22-阀门;3-密封圈;4-防 尘环;5-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 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 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 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 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技术以下各实施例中,实施例的序号和/或先后顺序仅仅便于描述,不 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 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一种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具有贯穿所述端盖的通孔,其特征在于, 端盖具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形成在所述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集油槽的延伸方 向与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缸防漏油端盖1(为了方便描述,以下可以简称为端盖 1),参见图1和图2,该端盖1具有贯穿端盖的通孔,端盖还具有集油槽2,该集油槽2形成 在通孔的内壁面,并且该集油槽2的延伸方向,与通孔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该夹角大于0 度小于180度。可以理解,应用在液压缸时,该端盖1可以套设在活塞杆5的外,端盖1的 通孔与活塞杆5是同轴的,也就可以理解,通孔的轴向方向就是活塞杆5的设置方向,端盖 1与活塞杆5的具体装配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识的,在此不再赘述。容易知晓,如果 液压缸发生油液泄漏,油液会从端盖1与活塞杆5之间,沿着活塞杆5设置方向流出,这就 可以理解,上述集油槽2的设置角度是为了拦截油液,使其不会沿着活塞杆5的方向流出。 如果该角度为零度或180度,该集油槽2就是沿着活塞杆延伸方向设置,如果油液泄漏,就 更容易从端盖1和活塞杆之间流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集油槽2环绕端盖1的轴心,形成封闭的环形。或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集油槽2还可以是环绕端盖1的轴心形成的螺旋形。集油槽2的这 两种形式是可选的,其目的是了能够更多的收集泄漏的油液,并且螺旋形的凹槽还增加里 集油槽2的容量,能够收集更多的泄漏油液。当然,这两种形式也只是可选的实施方式,其 它方式,例如多组平行同心设置的圆环形也可以用于本技术。 参见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端盖1的通孔内还设置有密封圈3和防尘圈4, 集油环位于密封圈3和防尘圈4之间。需要理解,在液压缸的端盖1内设置的密封圈3可 以是Y型密封圈3 ;进一步,密封圈3和防尘圈4 一般都是彼此间隔设置,且密封圈3靠近内 侦牝防尘圈4靠近外侧,此处提及的内侧和外侧是相对液压缸缸体而言,靠近缸体的一侧为 内侧,远离的一侧为外侧,当然这里提及内侧和外侧是为了描述方便,实质上,密封圈3和 防尘圈4的安装位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来讲是常规位置,能够知晓二者安装在何处。 基于密封圈3和防尘圈4的位置,并结合上述,液压缸发生油液泄漏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 该密封圈3磨损,因此可以知晓,集油槽2设置在密封圈3和防尘圈4之间,就能够防止从 密封圈3泄漏的油液流过防尘圈4,从端盖1外侧流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端盖1还具有放油口 21,该放油口 21从端盖1的外壁 面贯穿至集油槽2。这样,泄漏的油液都被集油槽2收集,此时通过放油口将集油槽2内的 油液放出。 可选的,该放油口还可直接贯通集油槽2和液压缸的油缸,泄漏的油液可以直接 流回油缸。应该理解,该放油口一方面是为了排放集油槽2内的油液,另一方面还可以将集 油槽2内的油液送回油缸。本技术至少可以完成第一方面,即排放集油槽2内油液。完 成第二方面,送回油缸,就需要看放油口的设置方式,如果可以贯通油缸和集油槽2,则能够 完成将集油槽2内的油液送回油缸的功能。 进一步需要理解,如果放油口设置成从端盖1的外壁面贯穿至集油槽2,还可以 配置与该放油口尺寸相匹配的阀门22,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打开阀门22,让油液从放油口流 出。可选的,可以使用快接插头。另外,还可以打开阀门来确认是否发生油液泄漏,以此判 断密封圈是否损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集油槽2的槽壁面呈圆弧形,可选的,集油槽2的深度 为 2-10mm。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集油槽2与端盖1的内壁面之间呈圆弧角。即集油槽 2与端盖1的内壁面相交合的部分,具有弧形的过度角,具体角度将在下面说明。 下面具体说明液压缸防漏油端盖1,可以结合附图3并参见下列表1 (图3只示出 了端盖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对称),为液压缸防漏油端盖1的尺寸要求,工分 为四组说明。该组数据是以集油槽2为圆环形,且集油槽2与端盖1内壁面同轴(或者有 也可以理解为在套设于活塞杆外时,该集油槽2与活塞杆同轴)的情形说明的。 表1 :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尺寸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具有贯穿所述端盖的通孔,其特征在于, 端盖具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形成在所述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集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具有贯穿所述端盖的通孔,其特征在于, 端盖具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形成在所述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集油槽的延伸方向与 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O度小于180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油槽环绕所述端盖的轴心形成封闭的环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油槽环绕所述端盖的轴心形成螺旋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防漏油端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的通孔内还设置有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文田金郝鹏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克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