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40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含有发动机(E)和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变速、传递到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动力单元(P)可以上下摆动地支撑于车身架(15)上,后轮(WR)的车轴(137)枢轴支撑于前述动力单元(P)的后部,其特征在于,在将前述动力单元(P)的前部可以上下摆动地连结到前述车身架(15)的防振连结杆(188)上,设置有与设置在前述车身架(15)上的被接触体(200)弹发接触、限制前述动力单元(P)的上下摆动范围的弹性部件(199),在前述动力单元(P)的上部以及车身架(15)之间,设置有动力单元(P)可以上下摆动、连结动力单元(P)以及车身架(15)的非伸缩性的支撑部件(201、20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发动机和将该发动机的输出变速、传递到后轮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单元可以上下摆动地支撑于车身架,后轮的车轴枢轴支撑于前述动力单元的后部的两轮摩托车,特别是有关对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的改良。
技术介绍
以往,相关的两轮摩托车,例如通过特公昭62-20075号公报等已被公知,在此之中,动力单元的前部通过连结杆,在车身架上可以上下摆动地被使用,在动力单元的后部以及车身架之间设置有后减振器。但是,在以往的装置中,后减振器自身的重量较大,且成本也高。另外,考虑后减振器的伸缩范围以及由于连结杆的滚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动力单元的摆动范围,必须设计在车身架侧架装的零件的配置,很难说在空间效率上很优异,另外,也限制了包括图案设计在内的设计自由度。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相关的情况,以提供一种持续谋求空间效率的增大以及设计自由度的增大,可以小型、轻量化以及低成本的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支撑构造为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两轮摩托车,含有发动机和将该发动机的输出变速、传递到后轮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单元可以上下摆动地支撑于车身架,后轮的车轴枢轴支撑于前述动力单元的后部,其特征在于,在将前述动力单元的前部可以上下摆动地连结到前述车身架的防振连结杆上,设置有与设置在前述车身架上的被接触体弹发接触,限制前述动力单元的上下摆动范围的弹性部-->件,在前述动力单元的上部以及车身架之间,设置有动力单元可以上下摆动、连结动力单元以及车身架的非伸缩性的支撑部件。根据这样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构成,因为代替原有的后减振器,通过非伸缩性的支撑部件,将动力单元支撑于车身架,所以使小型、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成为可能。而且,动力单元的上下摆动范围是由与车身架侧的被接触体弹发性接触的弹性部件的挠曲量确定的,将动力单元的上下摆动范围限制在较窄的范围,提高空间效率,也使在车身架侧以及动力单元侧均可以容易地设计架装零件的配置,可以增大包括图案设计在内的设计自由度。另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构成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后轮的前方的前述动力单元的上部和前述车身架的后部,通过前述支撑部件连结,根据相关的构成,可以缩短支撑部件,可以谋求更进一步的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构成上,其特征在于,前述支撑部件形成为中空,根据相关的构成,可以更进一步地谋求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上述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构成上,前述车身架具有:主梁,该主梁在前端设置有可以操纵前叉以及操纵手柄进行支撑的头管;座椅支柱,该座椅支柱支撑用于驾驶员乘坐的座椅,一体地连设于前述主梁的后部;支撑杆,该支撑杆支撑燃料箱,形成为向前方开放的略U字状,其两端固定于前述座椅支柱;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分别连结支撑杆的左右两侧以及座椅支柱之间,从座椅支柱开始向后上方延伸;前述支撑部件的一端连结到在支撑杆以及加强部件之间设置的支架,根据相关的构成,可以既是简洁的构造,又能牢固地支撑动力单元。再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上述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构成上,其特征在于,前述车身架具备:主梁,该主梁在前端设置有可以操纵前叉以及操纵手柄进行支撑的头管;座椅支柱,该座椅支柱支撑用于驾驶员乘坐的座椅,一体地连设于前述主梁-->的后部;前述支撑部件设置在动力单元的上部以及前述座椅支柱之间,可以既是简洁的构造,又能牢固地支撑动力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例的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两轮摩托车的后部剖视俯视图。图3是两轮摩托车的后部扩大侧视图。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4的前部扩大图。图6是发动机本体的前部扩大切削侧视图,是沿图7的6-6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图8是图7的8-8线剖视图。图9是图5的重要部分扩大图。图10是图4的后部扩大图。图11是图3的11-11线扩大剖视图。图12是图3的12-12线剖视图。图13是与第2实施例的图12对应的剖视图。图14是与第3实施例的图12对应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图1是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两轮摩托车的后部剖视俯视图,图3是两轮摩托车的后部扩大侧视图,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4的前部扩大图,图6是发动机本体的前部扩大切削侧视图,是沿图7的6-6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图8是图7的8-8线剖视图,图9是图5的重要部分扩大图,图10是图4的后部扩大图,图11是图3的11-11线扩大剖视图,图12是图3的12-12线剖视图。-->首先,在图1中,带有踏板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架15具备有:头管16设置在前端、向后下方倾斜的主梁17,和一体连设于主梁17的后部、向上方延出的座椅支柱18,及形成为前方开放的略U字状、两端固定于前述座椅支柱18的支撑杆28,还有分别连结支撑杆28…的左右两侧以及座椅支柱18之间、从座椅支柱18开始向后上方延伸的加强部件29…。前叉19可操纵地支撑在头管16上,前轮WF枢轴支撑于该前叉19的下端,杆状的操纵手柄20设置在前叉19的上端。即,通过头管16可操纵地支撑前叉19以及操纵手柄20。制动杆21…分别可操纵地配设在操纵手柄20的左右两端部,这些制动杆21…的操作力配置在头管16的前方,输出到支撑在该头管16上的平衡器22上。该平衡器22的构成为,即使操作左右任意的制动杆21…,也可将制动器操作力传递到安装于前轮WF的前轮用制动器BF以及安装于后轮WR的后轮用制动器BR中的任意一个。另外,在设置于前叉19的上部以及操纵手柄20之间的车筐支撑部件23上,支撑着配置在操纵手柄20以及头管16的前方的车筐24、和配置在该车筐24的下方的大灯25。结合参照图2以及图3,在座椅支柱18上,在上端具备有用于驾驶员乘坐的鞍状座椅26的座椅支撑管27从上方被插入,该座椅支撑管27可调节上下位置,固定在座椅支柱18上。在前述支撑杆28上,配置于前述座椅26的后斜下方的燃料箱30被支撑,在该燃料箱30的下面,安装有用于控制搭载于车身架15上的发动机E的运转的电子控制单元31。另外,在支撑杆28的后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后信号灯32、32,和配置在这些后信号灯32、32之间的尾灯33。在车身架15的后部,含有4冲程SOHC型的发动机E、和用于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变速、传递到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动力单元P可上下摆动地被支撑,前述后轮WR的车轴枢轴支撑于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另外,在前述后轮WR上,也可以传递由座椅26上的骑-->手踩踏左、右一对曲轴踏板34…而产生的动力。在图4中,发动机E是具有在车身架15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曲轴37的单缸空冷式发动机,其发动机本体38具有:旋转自由地支撑曲轴37的曲轴箱39,和具有从该曲轴箱39略向前上方延伸的汽缸轴线C、与曲轴箱39结合的缸体40,及与缸体40结合的缸盖41,还有在缸体40的反向侧与缸盖41结合的缸盖罩42,在缸体40以及缸盖41的外面,分别突出设置多个冷却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含有发动机(E)和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变速、传递到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动力单元(P)可以上下摆动地支撑于车身架(15)上,后轮(WR)的车轴(137)枢轴支撑于前述动力单元(P)的后部,其特征在于,在将前述动力单元(P)的前部可以上下摆动地连结到前述车身架(15)的防振连结杆(188)上,设置有与设置在前述车身架(15)上的被接触体(200)弹发接触、限制前述动力单元(P)的上下摆动范围的弹性部件(199),在前述动力单元(P)的上部以及车身架(15)之间,设置有动力单元(P)可以上下摆动、连结动力单元(P)以及车身架(15)的非伸缩性的支撑部件(201、2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后轮(WR)的前方的前述动力单元(P)的上部与前述车身架(15)的后部,通过前述支撑部件(201、201’)连结。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支撑部件(201’)形成为中空。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黒堀誠一若生宏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