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09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从燃料注入口将燃料导入燃料箱的供油管,以尽管采用单件构造的托架仍能从根本上使得焊接时不产生间隙作为目的。托架(14)包括与供油管(10)上的相对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的两端的底面部(14-1)、以及位于该两端部间且从供油管(10)上的相对的外周面分离的顶面部(14-3),截面形状呈帽子状。托架(14)的底面部(14-1)与供油管的相对面焊接。托架(14)具备从顶面部(14-3)一体化地延伸的翼部(14-5),该自由端部(14-5′)与通气管(12)的相对面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油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用于从燃料注入口将燃料导入燃料箱的供油管。
技术介绍
汽车中使用了用于从燃料注入口将燃料导入燃料箱的供油管。供油管与用于燃料箱液面的上方空间通气的通气管等附属管件进行配套设置,并且具有将供油管与通气管一起固定于车体侧的托架。以往,供油管多为钢制,作为防腐蚀对策,采用涂覆及电镀等。为轻量化需要,最近也有提议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由于表面有钝态膜的保护,具有高耐蚀性,因而,一般不须涂覆或电镀。然而,不锈钢存在裂隙腐蚀的问题。裂隙腐蚀是一种水分接触间隙引起的间隙部(低氧浓度)与外部(高氧浓度)间的氧浓度差所形成的所谓腐蚀电池(氧浓淡电池)、使间隙成为阳极从而发生的腐蚀现象。供油管上设有用于将之安装到车体侧的托架,在采用焊接方式将托架装配于供油管的构造的场合,对供油管与托架的结合部分,若进行全周焊接则既增加工时又增加成本,因而实际上难以实行。为此,在焊接部多少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使该部分可能发生腐蚀。对于焊接产生间隙的场合,作为防腐蚀对策涂覆是有效的,低成本且可获得坚固的涂层膜的正离子涂覆是一种适宜的方法。有关对不锈钢制供油管的正离子涂覆,可参照特许文献1。[特许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42779号公报以往,为防止腐蚀,采用了将涂料渗入托架与供油管的焊接面上形成的间隙中以覆盖间隙的方法。然而,由于涂层膜厚度的不均一性及涂料渗入间隙的渗透性等未必百分之百地可靠,所以依然存在裂隙腐蚀的担虑。为彻底地防止裂隙腐蚀,有人提议采用双件托架构造以取代将托架焊接于供油管的方式,对供油管及托架单独正离子涂覆后,将托架以螺栓旋紧于供油管的方案。此方式由于供油管与托架间的间隙受到涂层膜的彻底的保护,不会发生裂隙腐蚀问题,但与单件构造的托架焊接方式相比,因部件数增加而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开发,其目的在于,从供油管与托架结合面的构造上下工夫,在尽管采用了单件构造的托架的情况下,也可从根本上使得焊接时不产生间隙,从而对裂隙腐蚀的发生加以防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一种供油管,外周面焊接有托架,其特征在于,供油管及托架以不锈钢为材料,托架具备:与供油管外周面紧密结合的第1部分以及从第1部分一体化地竖起、与供油管外周面分离的第2部分,托架的上述第1部分和与其相对的供油管外周面的部位,实际上以整个面相互熔融而处于一体化状态。以下,对技术方案1记述的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托架以第1部分与供油管的外周面紧密结合,第2部分从供油管外周面竖起,托架的第1部分因与其相对的供油管外周面部位实际上以整个面相互熔融而达到一体化状态,因而,在托架与供油管的结合部,根本上不存在上述的腐蚀电池原理中引起不锈钢腐蚀的间隙,在不必进行涂覆(正离子涂覆等)的情况下,也可确保所需的耐腐蚀性,由此可减少涂覆该费用部分的成本。另外,在构造上,托架也可以单件构造达到目的,故而不须增加部件数,有利于降低部件成本。此外,通过对与供油管结合的托架的第1部分的面积进行适宜的设定,可确保必要的焊接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记述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供油管具备附属管件,托架具有自上述第2部分延伸的一体延长部,该一体延长部在其端部与附属管件的相对面焊接。以下,对技术方案2记述的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托架以其从供油管外周面竖起的第2部分延伸出的一体延长部的端部与附属管件焊接,因托架与附属管件的焊接部面积小,焊接时完全熔融而可获得整个面密合的效果,因托架与附属管件间的焊接部也不产生间隙,可排除该部位发生裂隙腐蚀的担虑。并且,由于附属管件的口径小,仅以托架的端部与附属管件的相对面焊接,便可获得所需的焊接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的一种供油管,外周面焊接有托架,其特征在于,供油管及托架以不锈钢为材料,托架具备:与供油管上的相对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的两端的底面部以及位于该两端部间、从供油管上的相对的外周面分离的顶面部,托架的上述底面部与供油管的相对面焊接。-->以下,对技术方案3记述的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托架以其两端的底面部与相对的供油管的外周面进行面接触,中间的顶面部从相对的供油管的外周面分离,截面呈近似于帽子的形状。与供油管的面接触的托架两端的底面部面积,设定成可确保必要焊接强度的最小限度。供油管及与之接触的托架小型化的底面部,因焊接时的热量而整个面呈一体熔融状态,从而可达到根本上不存在间隙的密合状态。为此,在不必进行涂覆(正离子涂覆等)的情况下,也可防止裂隙腐蚀的发生,可减少涂覆该费用部分的成本。另外,在构造上,托架也可以单件构造达到目的,故而不须增加部件数,有利于降低部件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3记述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供油管具备附属管件,托架具有自上述顶面部延伸的一体延长部,该一体延长部的端部与附属管件的相对面焊接。以下,对技术方案4记述的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托架以其从供油管外周面竖起的顶面部延伸出的一体延长部的端部与附属管件焊接,因托架比附属管件的焊接部面积小,焊接时完全熔融而可获得整个面密合的效果,因托架与附属管件间的焊接部不产生间隙,可排除该部位发生裂隙腐蚀的担虑。并且,由于附属管件的口径小,仅以托架的端部与附属管件的相对面焊接,便可获得所需的焊接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记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对焊接了托架的供油管进行正离子涂覆。以下,对技术方案5记述的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由正离子涂覆形成涂层膜,焊接部由皮膜遮覆,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耐腐蚀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记述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托架的上述第2部分或上述顶面部设有贯通孔。以下,对技术方案6记述的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因从相对的供油管外周面分离的托架的第2部分或顶面部设有贯通孔,正离子涂覆时涂料通过贯通孔流入内侧,提高涂料向托架与供油管结合部的渗透性,可获得对裂隙腐蚀更高的耐腐蚀性。附图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供油管的概略侧视图。图2为表示托架的与供油管及通气管的安装部的放大的斜视图。图3为图2的沿III-III线的向视截面图。图4为图2的沿IV-IV线的向视截面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模式化地表示托架与供油管间的焊接部的状态。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托架与供油管及通气管的安装部的放大的斜视图。图7为图6沿VII-VII线的向视截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托架的斜视图。图9为表示图3的托架与供油管间的紧密结合状态的截面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托架的斜视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中的供油管10由不锈钢制成,供油管10的一端经扩径形成通气管连接部10-1,通气管连接部10-1形成有护盖11的安装部。供油管10的另一端延伸至未作图示的燃料箱。以不锈钢作为材料的通气管12(本专利技术的附属管件)的一端固定于供油管10的通气管连接部10-1上,通气管12从供油管10的上壁面向其内部开口。通气管的另一端开口于未作图示的燃料箱中燃料液面的上方空间,起到使该空间始终处于通气状态的作用。托架14由不锈钢板制成,如下文所述,焊接于供油管10及通气管12上,通过托架14将供油管10与通气管12一起安装至车体的适当部位。如图2及图3所示,托架14由与供油管10的轴线1-1平行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油管,外周面焊接有托架,其特征在于,供油管及托架以不锈钢为材料,托架具备与供油管外周面紧密结合的第1部分以及从第1部分上一体化地竖起、与供油管外周面分离的第2部分,托架的所述第1部分及与其相对的供油管外周面的部位,实际上以整个面相互熔融而处于一体化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6-9 2003-1631271.一种供油管,外周面焊接有托架,其特征在于,供油管及托架以不锈钢为材料,托架具备与供油管外周面紧密结合的第1部分以及从第1部分上一体化地竖起、与供油管外周面分离的第2部分,托架的所述第1部分及与其相对的供油管外周面的部位,实际上以整个面相互熔融而处于一体化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管,其特征在于,供油管具备附属管件,托架具有自所述第2部分延伸的一体延长部,该一体延长部的端部与附属管件的相对面焊接。3.一种供油管,外周面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幸一铃木信英
申请(专利权)人:优尼冲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