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车辆用保险杠系统、汽车保险杠用吸收器及汽车保险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3423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在行人与汽车碰撞时以短行程有效地吸收从行人的腿部受到的冲击能量,且减少压垮剩余而保护行人的腿部,由中央凸缘、与中央凸缘的两侧连续的上部腹板和下部腹板、与上部腹板连续的上部凸缘以及与下部腹板连续的下部凸缘构成,是一体地将截面形成为帽形的长形状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在帽形截面中,上部腹板与包含上部凸缘和下部凸缘的凸缘面所成的内角(α↓[1])以及下部凸缘与该凸缘面所成的内角(α↓[2])分别大于0(度)而小于90(度),在上部腹板和下部腹板的一方或者双方上具有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凹状或者凸状的加强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险杠部件,吸收汽车与其它车辆和行人碰撞时产生 的冲击能量,有助于行人的腿部保护。
技术介绍
现在,在各国家、地区的法律或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新型汽车安全性评价试验)中,进行与汽车的碰撞相关的限制、评价。其中, 近年来,除了行人的头部保护之外,还进行了对腿部保护的研究(参照 "European Enhanced Vehicle-safety Committee, Improved Test Methods to Evaluate Pedestrian Protection Afforded by Passenger Cars", EEVC Working Group 17 report, December 1998:"欧洲车辆安全促进委员会,改进的评估乘 用车对行人的保护的测试方法",EEVC工作组17号报告,1998年12月), 行人和汽车碰撞时的腿部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此前的汽车是以对物、对车辆的碰撞为前提来尝试保险杠的耐冲击设 计。但是,在基于该设计的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腿部的膝韧带、胫 骨产生后遗伤害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寻求用于减轻伤害的保险杠设计。作为解决方法,在日本特开2004-322861号公报(文献l)中公开有一种 保险杠在保险杠面板和加强件之间设置树脂制吸收器,而吸收与行人碰 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并且,关于金属制的帽形截面形状,在日本特开2005-178695号公报(文 献2)中公开有一种形状作为车辆用碰撞加强材料(保险杠加强件),为了防 止腹板的压曲,使腹板的厚度大于中央的凸缘厚度。并且,在汽车用的保险杠梁中,以正面碰撞时的能量吸收量的增大为 目的,在日本特表2003-503272号公报(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构造具有金 属材料制的正面侧基部板和后侧基部板、在它们之间上下配置的2个金属 制中心部、以及金属材料制的能量吸收器,2个中心部分别具有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和凹部的连续体。关于设置在面板与保险杠梁之间的吸收器、且认为是树脂制的吸收器,日本特表2005-534555号公报(文献4)记载有一种能量吸收体(吸收器)具 有分别具备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凸部和凹部的连续体的上侧水平部分及 下侧水平部分、和连接它们的中间水平部分,上侧水平部分和下侧水平部 分具有向中间水平部分的前方延伸的上侧前凸头部分和下侧前凸头部分。并且,作为凸部的一个方式,在日本特表2005-536392号公报(文献5) 中记载有一种树脂制的行人用能量吸收体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具有由截面 积小的前方凸起部分和截面积大的后方凸起部分构成的多个能够压坏凸 起,并且截面为大致帽形形状。并且,在日本特开平10-175020号公报(文献6)中记载有一种辊轧成形 装置,其在被使用作为车顶材料的折板中制造如下部件将金属制的带板 形成为帽形截面形状,且具有使沿着宽度方向的凹凸部沿着部件长度方向 交互地反复的波形。并且,在日本特开2006-232042号公报(文献7)中记载有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由上部能量吸收器和下部能量吸收器构成;该上部能量吸收器在 车身前后方向上不具有凸部及凹部,但在车身前后方向的中途具有弯曲部, 为将钢板冲压成形而制造的扩口状;该下部能量吸收器的前端部位于上部 能量吸收器的后方。但是,例如文献1所公开的树脂制吸收器,在吸收冲击能量时需要较 多变形量和压垮剩余。因此,树脂制吸收器本体变大而保险杠面板与加强 件之间的尺寸变大,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增大,在设计上并不优选。并且, 树脂制吸收器的材料、制造成本高,成为车辆整体的成本恶化的一个原因。并且,文献2所公开的车辆用碰撞加强材料,由于通过强化腹板来防 止腹板的压曲而局部地增大碰撞时的吸收能量,因此从行人保护的观点出 发,反而存在对行人产生更大伤害的可能性,并不优选。并且,文献3所公开的凸部或凹部,是为了在能够使2个中心部的板 厚变薄的同时、维持相对于弯曲的抵抗性的形状(参照说明书段落序号 0023),但是从行人保护的观点出发,还是存在对行人产生更大的伤害的可 能性,并不优选。并且,文献4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为,通过使上侧水平部分和下侧水平部分中之一向上方移动,由此进行比较低的能量吸收。但是,如后所述,由于 基于树脂的塑性变形的能量吸收在变形初期较小,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 在以时速40km与行人碰撞时,不能够以短行程保护行人,且构造复杂, 因此在设计上并不优选。并且,文献5所公开的专利技术也为树脂制,因此与文献4所公开的专利技术 相同,存在如下问题在以时速40km与行人碰撞时,不能够以短行程保护行人,而不能够以小的位移来吸收碰撞能量。并且,文献6所公开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以车顶材料为对象而使塑性变形为弯曲状态变得容易,但没有记载用于汽车用保险杠吸收器的用途、 以及吸收从行人的腿部受到的冲击能量的课题。并且,文献7所公开的专利技术,是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不具有凸部和凹部、 而具有上部能量吸收器和下部能量吸收器的复杂结构,因此存在与文献4 相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用吸收器以及汽车保险杠系统, 用于在行人与汽车碰撞时,以短行程有效地吸收从行人的腿部受到的冲击 能量,且减少压垮剩余而保护行人的腿部。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该课题而进行的,其要点如下所述。(1) 一种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由中央凸缘、与中央凸缘的两侧连续的 上部腹板和下部腹板、与上部腹板连续的上部凸缘以及与下部腹板连续的 下部凸缘构成,并为一体地将截面成形为帽形的长形状的车辆用金属制吸 收器,其特征在于,在帽形截面中,上部腹板与包含上部凸缘和下部凸缘 的凸缘面所成的内角a,以及下部腹板与该凸缘面所成的内角ot2分别大于 O(度)而小于90(度),在上部腹板以及下部腹板的一方或者双方上具有与车 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凹状或者凸状的加强筋(bead)。(2) 如(1)记载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在帽形截面中,在 上部腹板、下部腹板的一方或者双方的中途还具有弯曲部,上述上部腹板 的弯曲部与凸缘面所成的内角(3,大于0(度)而小于od(度),上述下部腹板的 弯曲部与凸缘面所成的内角(32大于O(度)而小于(X2(度)。(3) 如(1)或(2)记载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在设吸收器前后方向尺寸为H(mm)日寸,加强筋的宽度为H/5~H/2.5(mm)、间距为 H/2,5~H/1.25(mm)、深度为H/50~H/10(mm)。(4) 如(1) (3)任一项记载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在设加 强筋的间距为L(mm)时,上下面的加强筋的配置在上下错开L/4~L/2(mm)。(5) 如(3)或(4)记载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在设上部腹板 与下部腹板的最大宽度为W(mm)时,满足H/3^W^H/1.5(mm)。(6) 如(1) (5)任一项记载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在y轴 为抗拉强度、x轴为板厚的x-y正交坐标系中,材料的抗拉强度(MPa)和板 厚(mm)在以直线依次连接如下各(x, y)坐标点的范围内设定ATS(0.2, 1200)、 BTS(0.2, 400)、 CTS(0.4, 400)、 DTS(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由中央凸缘、与中央凸缘的两侧连续的上部腹板和下部腹板、与上部腹板连续的上部凸缘以及与下部腹板连续的下部凸缘构成,是一体地将截面形成为帽形的长形状的车辆用金属制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在帽形截面中,上部腹板与包含上 部凸缘和下部凸缘的凸缘面所成的内角α↓[1]、以及下部腹板与该凸缘面所成的内角α↓[2]分别大于0(度)而小于90(度),在上部腹板以及下部腹板的一方或者双方上具有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凹状或者凸状的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岛耕司萨川勋有贺高上西朗弘丹羽俊之
申请(专利权)人:优尼冲压有限公司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