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及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2796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及动力系统。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侧构造为被接纳在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中。热交换器包括支撑在壳体的一个或多个侧壁之间的至少一个热交换管。热交换器包括连接到壳体的第二侧的筛网。筛网包括用于连接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和用于连接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热交换器还包括连接到壳体的第一侧的凸缘,其中凸缘构造为可拆卸地连接到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周围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动力系统,其包括热交换器并被设计为节省空间以能够在各个应用领域中便于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及动力系统
本技术涉及动力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通常,动力系统外壳被设计为节省空间以能够在各个应用领域中便于放置。动力系统外壳容纳动力源、多个火灾检测器、气体传感器、电夹具和其它这样的配件和附件。在动力源可以是双燃料发动机的情况下,热交换器也可以设置在该动力系统中。热交换器可以用于许多领域,比如用于从涡轮压缩机接收热空气并使之冷却以向与双燃料发动机相关联的燃料管路提供吹扫空气。传统的热交换器笨重并且尺寸大。此外,热交换器可以构造为从动力系统外壳的内部固定到动力系统外壳的面板之一。由于与动力系统相关联的各个配件和附件之间的干涉,热交换器的组装过程可能会繁琐。此外,放置热交换器减小了动力系统外壳中的有效空间,因此,在保养/维修时可能会妨碍动力源的置换。 美国专利第6,092,591号公开了用于将热交换模块的顶端安装到以及安装在一对相对的支撑架表面之间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细长横梁和一对端部安装组件。细长横梁可固定在热交换模块的顶端,具有处于从一个相对的支撑架表面朝着另一个相对的支撑架表面的方向上的横梁的纵向跨度。横梁的一个纵向端,具有纵向延伸超出横梁正下方的部分的左手侧过度延伸部分,横梁的另一纵向端具有纵向延伸超出横梁正下方的部分的右手侧过度延伸部分。顶端安装装置的这对端部安装组件均可固定于相对的支撑架表面中的一个,以从其向另一个相对的支撑架表面延伸。每个端部安装组件可操作,以将横梁各个纵向端安装到各个相对的支撑架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以达到节省空间,便于放置的设计目的。 本技术所提出的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侦牝所述第二侧构造为被接纳在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管,被支撑在壳体的一个或多个的侧壁之间;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连接到壳体的第二侧的筛网,所述筛网包括用于连接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和用于连接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 ;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连接到壳体的第一侧的凸缘,其中凸缘构造为可拆卸地连接到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周围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吊眼。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在约4英寸到6英寸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在所述侧壁之间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热交换管。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构造为经由所述入口开口从所述动力系统接收热空气,经由所述出口开口将吹扫空气提供给所述动力系统。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为空气对空气热交换器。 在另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动力源、封装动力源的动力系统外壳;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侧构造为被接纳在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中;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热交换管,被支撑在壳体的一个或多个的侧壁之间;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连接到壳体的第二侧的筛网,所述筛网包括用于连接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和用于连接热交换管至少一个出口开口 ;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连接到壳体的第一侧的凸缘,其中凸缘构造为可拆卸地连接到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周围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在所述侧壁之间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热交换管;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吊眼;其中,所述壳体的插孔为设置在所述动力系统外壳上的至少一个入口插孔和出口插孔;所述热交换器为空气对空气热交换器,构造为经由所述入口开口从所述动力系统接收热空气,并构造为经由所述出口开口将吹扫空气提供给所述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外壳包括:设置在所述动力源周围的框架,所述动力源是双燃料发动机;连接到所述框架的顶盖;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一个或多个侧板,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顶盖和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包括热交换器的动力系统,其被设计为节省空间以能够在各个应用领域中便于放置。从以下描述和附图中,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动力系统的分解透视图; 图2示出热交换器的俯视透视图; 图3示出热交换器的仰视立体图; 图4为将图2和图3的热交换器连接到动力系统外壳的前端板的示意图; 图5为将图2和图3的热交换器连接到动力系统外壳的侧板的示意图; 图6示出动力系统外壳的详细内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涉及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图1示出示例性的动力系统100的分解透视图。动力系统100包括封装在动力系统外壳104中的动力源102。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这里所示的动力源102为涡轮发动机。动力源102可以驱动发电机、压缩机或本领域公知的任何其它类型的从动设备。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动力系统1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双燃料动力产生系统,比如连接到发电机的涡轮发动机、如柴油发电机的往复式发动机、或燃气发动机、或者本领域公知的其它压缩机组和机械驱动组件(CS/MD)。动力系统100可以用于向任何工业或商业机构提供动力,诸如化学工业、精炼厂、采矿工业、纺织业、轮胎和橡胶工业,IT设施、食品和饮料加工、医院、旅馆、度假胜地、制药、教育机构等和其它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的应用。 在本技术的一方面,动力系统外壳104 (在下文中可互换地用作外壳104)封装动力源102。外壳104设计得其可以容纳动力源102来用于固定和/或移动应用。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设想与动力源102对应的外壳104的任何形状、大小和尺寸来在其中容纳动力源102。然而,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104可以具有立方体形状。外壳104包括在动力源102周围设置的框架106。框架106包括顶盖内支撑通道107。外壳104包括连接到框架106的顶盖内支撑通道107的顶盖108。顶盖108可以包括:包括入口插孔112的第一端面板110、包括出口插孔116的第二端面板114、和一个或多个中间面板118。一个或多个侧面板120构造为连接到框架106并形成外壳104的一个或多个壁122。可选地,在这里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入口插孔112和出口插孔116可以设置在侧板120上。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理解,面板110、114、118和120在外壳104内部的表面将被称为面板110、114、118和120的内表面124,以及面板110、114、118和120在外壳104外部的表面将被称为面板110、114、118和120的外表面126。 在一实施例中,动力系统外壳104包括动力源空气系统128。动力源空气系统128包括入口 130和排气装置(未示出)。入口 130可以将大气提供给动力源102进行燃料燃烧。排气装置可以排出在燃料燃烧后来自动力源102的废气。在动力源102的运行过程中,废气可以释放到动力系统外壳104中。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入口 130被示为连接到一个中间面板118。然而,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入口 130可以被放置并连接到外壳104的任何其它合适的部分上,例如,外壳104的任一个壁122上。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动力系统外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壳体,其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侧构造为被接纳在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中;    至少一个热交换管,被支撑在所述壳体的一个或多个侧壁之间;    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二侧的筛网,所述筛网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和用于连接所述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和    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一侧的凸缘,其中所述凸缘构造为可拆卸地连接到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周围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10 US 14/0507981.一种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壳体,其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侧构造为被接纳在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中; 至少一个热交换管,被支撑在所述壳体的一个或多个侧壁之间; 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二侧的筛网,所述筛网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入口开口、和用于连接所述热交换管的至少一个出口开口 ;和 连接到所述壳体的第一侧的凸缘,其中所述凸缘构造为可拆卸地连接到动力系统外壳的插孔周围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吊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在4英寸到6英寸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侧壁之间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热交换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构造为经由所述入口开口从所述动力系统接收热空气。7.根据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动力系统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构造为经由所述出口开口将吹扫空气提供给所述动力系统。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J·坤尼E·林D·H·卡梅伦C·G·凯欧A·R·斯蒂摩斯
申请(专利权)人:索拉透平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