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车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979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关闭汽车的上车入口(4)的车门装置(1),包括一扇与一个第一入口区域(12)对应配置的第一摆动拉门(2)以及一扇与一个第二入口区域(13)对应配置的第二摆动拉门(3)。在关闭状态下,两扇摆动拉门(2、3)布置在一个第一平面(14)中,其中一个与入口区域(4)邻接的侧壁(8)也布置在该第一平面中。在打开状态下,第一摆动拉门(2)布置在一个与第一平面(14)平行向外偏移的第二平面(15)中,并且在第一入口区域(12)旁边在侧壁(8)的外前方。在打开状态下,第二摆动拉门(3)布置在一个与第二平面平行向外偏移的第三平面(16)中,并且在第一入口区域的旁边以及在侧壁(8)的外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用于关闭汽车的上车入口的车门装置。
技术介绍
在DE 43 31 177 A1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车门装置,它包括一扇可在一种关闭状态和一种打开状态之间调节的摆动拉门。在其关闭状态下,摆动拉门关闭一个其所属的入口区域,并在此位于一个第一平面内,一个与上车入口邻接的汽车侧壁也位于该平面内。在其打开状态下,摆动拉门打开其所属的入口区域,并在汽车纵向上安置在上车入口旁边以及在侧壁的外前方。然后摆动拉门就位于一个与第一平面平行向外偏移的第二平面中。在一种这样的车门装置中,在汽车纵向测得的侧壁长度限定了上车入口的入口宽度,摆动拉门在打开状态下位于侧壁前方。对于在汽车纵向上构造得相对较短的驾驶室,侧壁具有一个相应较小的长度,由此该上车入口也具有相对较小的入口宽度。特别是对于货车,其中汽车司机通过上车入口将一些单个的要运送的物体从汽车中搬出,这对于更大的货物可能会出现问题。在DE 296 08 211 U1中公开了一种两件式的汽车拉门,其中汽车的一个侧壁在一个第一平面中延伸,而一个第一拉门部分在一个第二平面中延伸,第二平面相对于第一平面平行向外偏移。第二拉门部分布置在一个第三平面中,第三平面相对于第二平面平行向外偏移。第一拉门部分在第二平面中可纵向移动地支承在汽车上。第二拉门部分也以相应的方式在第三平面中可纵向移动地支承。因为侧壁以及各拉门部分处于三个不同的相互间隔开的平面内,由此构造的汽车在横向于其纵向的方向上构造得相对较宽,这可能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为开头所述类型的车门装置提供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它特别可以应用于汽车特别是运输车辆或者其它任意商用车的在汽车纵向上构造得较短的驾驶室。根据本专利技术,该技术问题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本专利技术基于一般的构思,设置两扇摆动拉门,它们在关闭状态下位于与侧壁相同的平面中,而在打开状态下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中,这些平面平行于第一平面向外偏移。通过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将上车入口在汽车纵向上的尺寸设计为侧壁的大致两倍。由此对于笨重的物体也可以简化由上车入口对汽车的加载或者卸载。同样简化了上车和下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车门装置至少在关闭状态下不会增大沿汽车横向的结构,这样摆动拉门不会在关闭状态下向外超出侧壁。根据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摆动拉门例如可以通过一个相应的第一回转推拉装置可回转推拉地支承在汽车上,而第二摆动拉门例如通过一个相应的第二回转推拉装置可回转推拉地支承在第一摆动拉门上。第二摆动拉门由此可以始终相对于第一摆动拉门调节,而第一摆动拉门可与支承在其上的第二摆动拉门一起相对于汽车调节。通过将第二摆动拉门支承在第一摆动拉门上可以在结构上简化用于支承第二摆动拉门的装置。特别是可以使用结构基本上相同的支承装置用于支承第一摆动拉门和第二摆动拉门,各支承装置只需稍微与各自的支承结构相匹配。本专利技术的其它重要特征和优点在从属权利要求、附图以及根据附图的附图说明中给出。可以理解,前面所述的以及后面还要继续说明的特征不仅可以应用于相应说明的组合中,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其它组合中或者单独使用,而不离开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的说明中详细解释,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涉及相同的或者功能相同或者类似的构件。均为示意图,其中 图1至5按本专利技术的车门装置在不同状态下的高度简化的侧视图;图6至10如图1至5中的侧视图,但是针对另一种运动学情况。具体实施例方式对应于图1至10,本专利技术的车门装置1包括一扇第一摆动拉门2以及一扇第二摆动拉门3。两扇摆动拉门2、3用于关闭汽车5的一个侧面的上车入口4。这里汽车只示出了一部分。上车入口4通常由一个门框6围住并在一个通过双箭头符号示出的汽车纵向7上邻接汽车5的一个侧壁8。合乎目的的是,汽车5涉及一种运输车辆或者一种任意其它的商用车,它具有一个驾驶室9。驾驶室9相对于汽车5的一个用箭头符号示出的行驶方向10布置在一个只是部分示出的车厢11前面。在这个车厢11中可以安置汽车5的工作载荷或者装载物。由此在这里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摆动拉门2相对于行驶方向10布置在第二摆动拉门3的后面,这样第一摆动拉门2也可以称为后摆动拉门2,而第二摆动拉门3也可以称为前摆动拉门3。第一摆动拉门2配属于上车入口4的第一入口区域12,而第二摆动拉门3配属于第二入口区域13。两个入口区域12、13共同构成了整个上车入口4。侧壁8位于一个第一平面14中,该平面基本上平行于汽车纵向7延伸,并且基本上垂直指向。在图1和6中示出的车门装置1的关闭状态下,两扇摆动拉门2和3基本上同样位于第一平面14中。也就是说,两扇摆动拉门2和3与侧壁8基本上齐平地关闭,由此为汽车5或者其驾驶室9构成了一个一致的侧前部。对应于图5和10所示的打开状态,第一摆动拉门2位于一个第二平面15中,该第二平面平行于第一平面14延伸并相对于汽车5向外与第一平面14隔开。第二摆动拉门3以相应的方式在打开状态下位于一个第三平面16中,该第三平面同样平行于第一平面14延伸并相对于汽车5向外与第一平面隔开。在这里所示的特殊的实施例中,第三平面16相对于汽车5比第二平面15布置在更外侧。相应地,第二平面15位于第一平面14和第三平面16之间。原则上还有另一种运动学方案,其中例如第三平面16布置在第一平面14和第二平面15之间,使得第二摆动拉门3在打开状态下相应地位于侧壁8和第一摆动拉门2之间。在打开状态下,第一摆动拉门2布置在上车入口4旁边,特别是在第一入口区域12旁边。第一摆动拉门2在此相对于行驶方向10向后偏移,并且被移动到侧壁8外前方,使得该第一摆动拉门就基本上完全地或者叠合地从外面盖住侧壁8。以相应的方式,第二摆动拉门3在打开状态下也布置在上车入口4旁边或者第一入口区域12旁边。在此第二摆动拉门3同样相对于行驶方向10向后移动到侧壁8前方,使得第二摆动拉门3同样基本上完全或者叠合地从外面盖住侧壁8,并由此也盖住第一摆动拉门2。如从图5和10可以清楚地看出,可以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车门装置1将上车入口4在汽车纵向7上的尺寸设计为侧壁8的大致两倍。合乎目的的是,将两扇摆动拉门2、3在汽车纵向7上的尺寸设计为大致相同的。合乎目的的是,两扇摆动拉门2、3在汽车纵向7上与侧壁8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此外合乎目的的是,车门装置1的运动学与汽车5的车厢11相匹配,使得在打开状态下处于外面的摆动拉门(这里是第二摆动拉门3)在汽车横向上不从侧面超出车厢11。由此可以保证对于每种停车情况车门装置1都可以完全打开。合乎目的的是,第一摆动拉门2支承在汽车5上,特别是在门框6的范围内或者侧壁8的范围内。为此可以设置一个相应的这里未示出的第一回转推拉装置。一种这样的回转推拉装置具有例如在开头所述的DE43 31 177 A1中所述的结构,因此一个合适的回转推拉支承装置本身是已知的,因此这里不必详细描述。现在原则上可能的是,第二摆动拉门3借助于一个相应匹配的支承装置可回转推拉地支承在汽车5上。在一种这样的实施例中,两扇摆动拉门2、3可以相互独立地从其各自的关闭位置移动到其各自的打开位置,这样就可以有选择地打开第一入口区域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关闭汽车(5)的上车入口(4)的车门装置,带有至少一扇摆动拉门(2、3),所述摆动拉门可以在一种关闭状态和一种打开状态之间调节;其中该摆动拉门(2、3)在关闭状态下将一个其所属的入口区域(12、13)关闭并且在此位于一个 第一平面(14)中,汽车(5)的一个与上车入口(4)邻接的侧壁(8)也位于该第一平面中;其中该摆动拉门(2、3)在打开状态下处于一个与第一平面(14)平行向外偏移的平面(15、16)中,打开其所属的入口区域(12、13),并且在汽车 纵向(7)上布置在上车入口(4)旁边以及在侧壁(8)的外前方;其特征在于:为该上车入口(4)配置两扇摆动拉门,即一扇第一摆动拉门(2)以及一扇第二摆动拉门(3),各摆动拉门可以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调节;该第一摆动 拉门(2)对应上车入口(4)的一个第一入口区域(12),该第二摆动拉门(3)对应上车入口(4)的在一个第一平面(14)中直接与第一入口区域(12)相连接的第二入口区域(13);在关闭状态下,两扇摆动拉门(2、3)共同关闭上车 入口(4),并处于第一平面(14)中;在打开状态下,第一摆动拉门(2)位于一个与第一平面(14)平行向外偏移的第二平面中,并布置在第一入口区域(12)旁边以及在侧壁(8)的外前方;在打开状态下,第二摆动拉门(3)处于一个与第 二平面(15)平行且向外偏移的第三平面(16)中,并布置在第一入口区域(12)旁边以及在侧壁(8)的外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林德曼H特劳布
申请(专利权)人: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