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8642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列尾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试风系统向待检测的一辆或多辆列车的列车管充入的压力值,来向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依次发送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及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所述列尾传输装置,用于向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依次转发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及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并将接收到的反馈结果转发至列尾控制器;列尾控制器,还用于存储所述反馈查询结果,并根据所述反馈结果以及进行600kPa风压查询与500kPa风压查询之间时是否接收到反馈的欠压自动提示来判断对应的列尾控制器是否检测合格。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系统,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且准确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2013年9月底,全路完成客车列尾装置改造工作,开始对客车列尾装置进行试用。客车列尾装置可操纵客车列尾装置进行尾部排风辅助制动列车,以防止列车"放扬"(刹车失灵)事故。客车列尾装置安装在旅客列车尾部,包括车辆附属装置(含天馈线系统、气路、直流供电线路)和客车列尾装置主机(简称客列尾主机)两部分。以无线方式与LBJ(安装在机车的列车防护报警设备,由列车司机进行操控)进行通信,向司机反馈列车管尾部风压,危急情况下司机通过客车列尾装置列车管排风触发列车紧急制动。作为客运列车重要的行车安全设备,客车列尾装置的设备可靠性直接影响客车行车安全,应纳入出库例行检查,需要一套高效、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例行检查项目包括:建立连接与消号、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欠压自动提示、排风功能。专利技术人在进行专利技术创造中,发现对客车列尾装置的例行检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的缺陷:1、利用客列尾主机检测台进行检测技术方案。列车入库后,检测人员上车将客列尾主机取下,在地面检修车间使用客车列尾装置主机检测台(以下简称“检测台”)对其进行检测。该检测台专用于客列尾主机检测,为客列尾主机提供风源和电源,模拟LBJ与客列尾主机建立连接关系,查询风压、排风及接收客列尾主机主动回送的风压信息,对客列尾主机进行排风量检测,保压性能检测,检查客列尾主机风压反馈状态和精度,具体功能如下:检测客列尾主机的风压反馈精度;检测客列尾主机排风功能和单位时间内的压降;检测客列尾主机风压欠压自动提示功能;检测客列尾主机供电电压欠压自动提示功能;检测客列尾主机保压性能;校准客列尾主机时钟;校准客列尾主机风压反馈精度;检测客列尾主机记录数据输出接口;自动储存客列尾主机检测数据;检测数据可通过外接打印机进行打印或通过USB接口下载至U盘。但是,由于检测台专用于在地面室内环境下对客列尾主机进行检测,不能对客车列尾装置附属装置(安装在客车车辆上的天馈线系统、气路、直流供电线路)进行检测,因而无法在列车出库时对客车列尾装置整体进行检查。2、利用LBJ进行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查技术方案。采取直接使用地面LBJ设备对客车列尾装置进行测试。由于客车列尾装置由LBJ设备控制,因此可使用LBJ直接对客车列尾装置进行测试。测试步骤如下:1)LBJ操作员使用地面LBJ与首部客车列尾装置建立连接后,告知列车管充风员。2)列车管充风员控制列车管压力充风至600kPa后,告知LBJ操作员。3)LBJ操作员控制LBJ发出首部风压查询,观察员守候在首部列尾装置处,观察首部列尾主机运行情况,LBJ操作员查询风压,将列尾主机反馈的风压值与观察员告知的车辆机械风表读值进行比较,判断压力检测是否合格。4)LBJ操作员通知列车管充风员将列车管压力降至500kPa,完成后通知LBJ操作员。在此过程中观察员观察首部客车列尾装置运行状况,LBJ操作员观察LBJ是否接收到首部尾部分别发送的欠压自动提示。5)LBJ操作员发出首部风压查询,观察员观察首部列尾主机运行情况,LBJ操作员查询风压,将列尾主机反馈的风压值与观察员告知的的车辆机械风表读值进行比较,判断压力检测是否合格。6)LBJ操作员控制LBJ发出首部排风指令,观察员观察首部列尾主机是否排风。首部测试完毕。7)LBJ操作员通知列车管充风员,将列车管压力重新充风至600kPa。8)观察员守候在尾部列尾装置处,通知LBJ操作员,重复试验步骤,完成尾部试验。9)LBJ操作员和观察员将整个试验过程记录备查。但是,该方案中,1)地面LBJ不能移动;2)需要至少3名作业人员才能完成作业;3)控制列车管充风到600kPa和500kPa需要人工控制,精准度较差;4)所有试验过程人为判断,客车列尾装置风压检测误差是否合格的准确性无法保证;5)需要充风两次,才能分别完成首部、尾部试验,效率较低;6)试验记录人为手工记录,易篡改;7)作业时间需要30分钟以上。3、利用便携式库检仪进行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查技术方案。目前,各铁路局使用比技术1更为先进的便携式库检仪检测方式对客车列尾装置进行测试,便携式库检仪体积轻便如对讲机大小,可模拟LBJ与1台客车列尾装置主机建立连接,测试步骤如下:1)尾部测试员守候在首部客车列尾装置处,使用便携式库检仪与尾部客车列尾装置建立连接后,告知列车管充风员。2)首部测试员守候在尾部客车列尾装置处,使用便携式库检仪与首部客车列尾装置建立连接后,告知列车管充风员。3)列车管充风员将列车管压力充至600kPa通知首部测试员和尾部测试员。4)尾部测试员发起尾部风压查询,首部测试员发起首部风压查询,并将列尾主机反馈的风压值与车辆机械风表读值进行比较,判断压力检测是否合格。5)首部测试员和尾部测试员完成600kPa查询试验后通知列车管充风员,列车管充风员将列车管压力降至500kPa。在此过程中首部测试员和尾部测试员观察客车列尾装置运行状况,首部、尾部是否分别上报欠压自动提示。6)首部测试员发起首部风压查询,尾部测试员发起尾部风压查询,首部测试员和尾部测试员将列尾主机反馈的风压值与车辆机械风表读值进行比较,判断压力检测是否合格。7)首部测试员控制首部客车列尾装置排风,尾部测试员观察首部客车列尾装置是否排风。8)通知列车管充风员将制动压力重新充风至500kPa。9)尾部测试员控制尾部客车列尾装置排风,首部测试员观察尾部客车列尾装置是否排风。10)首部测试员和尾部测试员将整个试验过程记录备查。但是,该方案中,1)需要至少3名作业人员才能完成作业;2)控制列车管充风到600kPa和500kPa需要人工控制,精准度较差:3)所有试验过程人为判断,客车列尾装置风压检测误差是否合格的准确性无法保证;4)需要充风两次,才能分别完成首部、尾部排风试验,效率较低:5)试验记录人为手工记录,易篡改;6)每组列车作业时间约20分钟;7)不同列车同时作业时,需要多个库检仪。综上,现有技术的方法需要动用大量人力,且非自动化处理,测试效率低,准确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且准确性较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列尾控制器与列尾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列尾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试风系统向待进行出库例行检测的一辆或多辆列车的列车管充入的压力值,来向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依次发送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以及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所述列尾传输装置,用于实现所述列尾控制器与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向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依次转发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以及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并将接收到的反馈结果转发至所述列尾控制器;所述列尾控制器,还用于存储所述反馈查询结果,并根据所述反馈结果以及进行600kPa风压查询与500kPa风压查询之间时是否接收到反馈的欠压自动提示来判断对应的列尾控制器是否检测合格。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该系统可同时对多组列车进行客车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列尾控制器与列尾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列尾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试风系统向待进行出库例行检测的一辆或多辆列车的列车管充入的压力值,来向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依次发送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以及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所述列尾传输装置,用于实现所述列尾控制器与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向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依次转发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以及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并将接收到的反馈结果转发至所述列尾控制器;所述列尾控制器,还用于存储所述反馈查询结果,并根据所述反馈结果以及进行600kPa风压查询与500kPa风压查询之间时是否接收到反馈的欠压自动提示来判断对应的列尾控制器是否检测合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列尾装置出库例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列尾控制器与列尾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列尾控制器,用于根据试风系统向待进行出库例行检测的一辆或多辆列车的列车管充入的压力值,来向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依次发送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以及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所述列尾传输装置,用于实现所述列尾控制器与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向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依次转发600kPa风压查询、500kPa风压查询以及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并将接收到的反馈结果转发至所述列尾控制器;所述列尾控制器,还用于存储所述反馈查询结果,并根据所述反馈结果以及进行600kPa风压查询与500kPa风压查询之间时是否接收到反馈的欠压自动提示来判断对应的列尾控制器是否检测合格;其包括:600kPa风压查询:若未收到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反馈的压力值,或反馈的压力值与所述600kPa之差大于阈值,则判定600kPa风压检测不合格;否则,判定600kPa风压检测合格;欠压自动提示,当试风系统将列车管压力自动减低至阈值以下时,若接收到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反馈的风压欠压自动提示信息,则判定欠压自动提示检测合格;500kPa风压查询:当试风系统将列车管压力降低至500kpa并稳定后,若未收到对应列车的首部和/或尾部列尾装置反馈的压力值,或反馈的压力值与所述500kPa之差大于阈值,则判定500kPa风压检测不合格;否则,判定500kPa风压检测合格;排风与紧急制动:根据排风与紧急制动指令发送后,对应列车的制动管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值数据判断是否排风,并根据压力值数据判断是否发生紧急制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智辉李辉徐钧杨居丰王巍蒋志勇陈松蔺伟梁轶群王开锋高尚勇蒋韵王祖元张弘毅孙宝钢付嵩高媛周宏伟王忠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北京市华铁信息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锐驰国铁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