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喹诺酮化合物的绿色高效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8178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喹诺酮化合物的绿色高效制备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中间体1(I)置于反应器中,室温下滴加中间体2(II),在无溶剂条件下混合搅拌均匀下发生无溶剂氢胺化反应;检测反应完全后,反应液经过硅胶柱层析,减压旋蒸浓缩得到黄色油状中间体3(Ⅲ);再将中间体3(Ⅲ)置于反应器中,直接加入催化剂,边搅拌边加热溶解发生分子内环化反应;检测反应完全后,用冰水淬灭反应,萃取,浓缩,重结晶即得目标化合物4(Ⅳ)。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喹诺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绿色高效、操作简便安全,生产的喹诺酮类化合物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中间体 1 (I)置于反应器中,室温下滴加中间体 2 (II),在无溶剂条件下混合搅拌均匀下发生无溶剂氢胺化反应;检测反应完全后,反应液经过硅胶柱层析,减压旋蒸浓缩得到黄色油状中间体 3 (Ⅲ);再将中间体 3 (Ⅲ)置于反应器中,直接加入催化剂,边搅拌边加热溶解发生分子内环化反应;检测反应完全后,用冰水淬灭反应,萃取,浓缩,重结晶即得目标化合物 4 (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喹诺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绿色高效、操作简便安全,生产的喹诺酮类化合物成本低廉。【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制药领域,具体说是。
技术介绍
喹诺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用于临床抗感染的化学合成药物,其具有广谱、高效、 低毒等特点,代表药物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加替沙星等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外 众多制药企业竞相开发和生产该类药物。但是该类化合物由于合成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 生产过程对环境危害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若能对其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将有利于降低成 本同时减少污染,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便、成本 低廉、绿色高效的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 将中间体I(I)置于反应器中,室温下滴加中间体2(11),在无溶剂条件下混合搅 拌均匀; (2) 检测反应完全后,反应液经过硅胶柱层析,减压旋蒸浓缩得到黄色油状中间体 3(111); (3) 将中间体3(111)置于反应器中,直接加入催化剂,边搅拌边加热溶解反应; (4) 检测反应完全后,用冰水淬灭反应,萃取,浓缩,重结晶即可获得目标化合物 4(IV)。 其中,反应式如下: 【权利要求】1. ,通过芳胺化合物I(I)与炔烃2(11)在无 溶剂下进行氢胺化反应,制得的中间体3 (III)直接在催化剂作用下分子内环化即可获得 喹诺酮化合物4 (IV ),制备路线如下:其中,Rp R2、R3、R4表不氧原子、1?素原子、甲氧基、二氣甲基、硝基、烧基或芳基; R5表不氧原子、烧基或环烧基; R6表不氧原子、醋基、烧基或芳基; R7表不烧基; 上述氢胺化反应在无溶剂无催化剂下完成;分子内环化直接在催化剂作用下完成,所 述的催化剂为PPA、浓硫酸、二苯醚、伊顿试剂的任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 将中间体I(I)置于反应器中,室温下滴加中间体2(11),在无溶剂条件下混合搅 拌均匀; (2) 检测反应完全后,反应液经过硅胶柱层析,减压旋蒸浓缩得到黄色油状中间体 3(111); (3) 将中间体3 (III)置于反应器中,直接加入催化剂,边搅拌边加热溶解反应; (4) 检测反应完全后,用冰水淬灭反应,萃取,浓缩,重结晶即可获得目标化合物 4(IV)。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用量为中间体3(111)投料重量的 0· 5 ?100 倍。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10 °C?300 °C。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完成重结晶即可获得目标产物。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过程均无溶剂参与。【文档编号】C07D215/48GK104262249SQ201410556735【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专利技术者】黄超, 郭家辉, 尹艳清, 袁明龙, 杨丽娟, 郭俊明 申请人:云南民族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喹诺酮化合物的绿色高效制备方法,通过芳胺化合物1(I) 与炔烃2(II) 在无溶剂下进行氢胺化反应,制得的中间体3(Ⅲ) 直接在催化剂作用下分子内环化即可获得喹诺酮化合物4(Ⅳ),制备路线如下:其中,R1、R2、R3、R4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甲氧基、三氟甲基、硝基、烷基或芳基;R5表示氢原子、烷基或环烷基;R6表示氢原子、酯基、烷基或芳基;R7表示烷基;上述氢胺化反应在无溶剂无催化剂下完成;分子内环化直接在催化剂作用下完成,所述的催化剂为PPA、浓硫酸、二苯醚、伊顿试剂的任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超郭家辉尹艳清袁明龙杨丽娟郭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