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动力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978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本体、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及连接组件,其中,上述电池本体包括至少二个,各电池本体依次贴紧设置,形成电池组;上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分别设置在电池本体的上端面上,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内部为空腔结构,两空腔结构的底部分别设有正极及负极;上述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内,连接组件连接两相邻电池本体的正极及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快捷,电极的保护性好,避免了短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锂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本体、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及连接组件,其中,上述电池本体包括至少二个,各电池本体依次贴紧设置,形成电池组;上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分别设置在电池本体的上端面上,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内部为空腔结构,两空腔结构的底部分别设有正极及负极;上述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内,连接组件连接两相邻电池本体的正极及负极。本技术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快捷,电极的保护性好,避免了短路现象。【专利说明】—种锂动力电池组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指一种锂动力电池组。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最早出现的锂电池来自于伟大的专利技术家爱迪生,使用以下反应:Li+Mn02=LiMn0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放电。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将多个锂电池的电极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形成了锂动力电池组。 现有锂动力电池组通过导电片将相邻两锂电池的电极串联或并联在一起,而导电片则是直接通过导电体与电池的电极连接,该种装配方式电池的电极暴露在外,容易与电池外部导体连接而产生短路现象;另外,传统导电片连接相邻两锂电池,连接结构复杂,拆装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快捷,电极的保护性好的锂动力电池组。 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本体、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及连接组件,其中,上述电池本体包括至少二个,各电池本体依次贴紧设置,形成电池组;上述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分别设置在电池本体的上端面上,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内部为空腔结构,两空腔结构的底部分别设有正极及负极;上述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内,连接组件连接两相邻电池本体的正极及负极。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对应两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连接套及连接板,其中,上述连接柱设置在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内部,连接柱的底端贴紧电池正极及负极;连接套套设在连接柱外部,并能沿连接柱上下滑动;上述连接板套设在连接柱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柱为导电体,连接柱的两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嵌入上述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内,并沿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来回滑动,以便限位连接柱及调节连接柱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套套设在连接柱外部,并与连接柱螺纹连接,旋转连接套使其沿连接柱上下滑动,以便压紧和松开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板为导电体,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电池本体的连接柱上,两连接柱连接的是同电极时,相邻两电池本体并联,两连接柱连接的是不同电极时,相邻两电池本体串联。 优选地,所述的电池本体的周缘套设有紧固圈,紧固圈包括至少二个,各紧固圈沿电池本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便将各电池本体I限位固定,形成电池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一种创新技术方案,在电池的正负电极外部分别设有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沿正极及负极的周缘将正极及负极包裹,其内侧壁与正负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侧壁上开有限位槽,金属导电体连接柱设置在上述空腔结构内,连接柱的底端面贴紧正负极上端面,与正负极连通;连接柱的两侧部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嵌入限位槽内,并能沿限位槽来回滑动,以便将连接柱限位固定;连接柱上端设有连接套,连接套沿连接柱上下滑动,连接套的下部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为导电体,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电池本体的连接柱上,移动连接套将连接板压住,以便使连接柱上下固定;该种结构设计能够很好的保护电池的电极,连接牢固稳定,不会出现短路现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底座与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底座与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本体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及连接组件,其中,上述电池本体I包括至少二个,各电池本体I依次贴紧设置,形成电池组;上述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分别设置在电池本体I的上端面上,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内部为空腔结构,两空腔结构的底部分别设有正极8及负极9 ;上述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内,连接组件连接两相邻电池本体I的正极8及负极9。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的对应两侧壁上分别开有第一限位槽21及第二限位槽31。 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5、连接套4及连接板6,其中,上述连接柱5设置在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的内部,连接柱5的底端贴紧电池正极8及负极9 ;连接套4套设在连接柱5外部,并能沿连接柱5上下滑动;上述连接板6套设在连接柱5的外部。 连接柱5为导电体,连接柱5的两侧设有限位板51,限位板51嵌入上述第一限位槽21及第二限位槽31内,并沿第一限位槽21及第二限位槽31来回滑动,以便限位连接柱5及调节连接柱5的位置。 连接套4套设在连接柱5外部,并与连接柱5螺纹连接,旋转连接套4使其沿连接柱5上下滑动,以便压紧和松开连接板6。 连接板6为导电体,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电池本体I的连接柱5上,两连接柱5连接的是同电极时,相邻两电池本体I并联,两连接柱5连接的是不同电极时,相邻两电池本体I串联。 电池本体I的周缘套设有紧固圈7,紧固圈7包括至少二个,各紧固圈7沿电池本体I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便将各电池本体I限位固定,形成电池组。 进一步,本技术在电池的正负电极外部分别设有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沿正极及负极的周缘将正极及负极包裹,其内侧壁与正负极之间形成空腔结构,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侧壁上开有限位槽,金属导电体连接柱设置在上述空腔结构内,连接柱的底端面贴紧正负极上端面,与正负极连通;连接柱的两侧部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嵌入限位槽内,并能沿限位槽来回滑动,以便将连接柱限位固定;连接柱上端设有连接套,连接套沿连接柱上下滑动,连接套的下部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为导电体,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电池本体的连接柱上,移动连接套将连接板压住,以便使连接柱上下固定;该种结构设计能够很好的保护电池的电极,连接牢固稳定,不会出现短路现象。 本技术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技术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技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锂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I)、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及连接组件,其中,上述电池本体(I)包括至少二个,各电池本体(I)依次贴紧设置,形成电池组;上述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分别设置在电池本体(I)的上端面上,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内部为空腔结构,两空腔结构的底部分别设有正极(8)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及连接组件,其中,上述电池本体(1)包括至少二个,各电池本体(1)依次贴紧设置,形成电池组;上述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分别设置在电池本体(1)的上端面上,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内部为空腔结构,两空腔结构的底部分别设有正极(8)及负极(9);上述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一底座(2)及第二底座(3)内,连接组件连接两相邻电池本体(1)的正极(8)与负极(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演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润广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