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疝气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469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4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还包括固定管,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自所述周向边缘向外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疝气补片,通过在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设置固定管,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舍弃了缝线的使用,采用了较宽的梭织管代替了细的缝线,避免了用缝线进行缝合时造成的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甚至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等问题;而且使得手术操作时间更短,补片固定更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庇气补片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疝气补片
技术介绍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传统的疝气治疗方法是对缺损部位的组织进行缝合修补,这种方法缝合较多,术后复发率高、疼痛严重、恢复慢。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补片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该方法由于操作简单而被广泛应用。目前,疝修补产品有平片、网塞、二合一、三合一疝修补装置等。治疗腹股沟疝的疝气补片通常是需要缝线缝合固定。但是,过多的缝合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缝线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甚至会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 目前,对补片缝合时缝线产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尽量少使用缝线或者是不使用缝线,但是同时带来固定不可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疝气补片,能够有效避免使用缝线带来的问题,且能牢固固定补片。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其中,所述补片还包括固定管,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自所述周向边缘向外伸出。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固定管沿着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均匀分布。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多个固定管中至少形成一对固定管,每对所述固定管包括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相邻设置。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部分交叉重叠。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由同一根固定管一体形成。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同一根固定管的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在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上,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固定管和所述第二固定管。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中间部分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补片主体上。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补片主体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补片主体由聚丙烯、聚酯或膨化聚四氟乙烯制成。 上述的拉I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管的管子直径为0.5cm?3cm,所述固定管向外伸出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的长度为Icm?10cm。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管通过梭织、针织或无纺编织得到。 上述的疝气补片,其中,所述固定管为梭织管,所述梭织管由聚丙烯纱线、聚酯纱线或膨化聚四氟乙烯纱线无缝编织而成。 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疝气补片,通过在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设有固定管,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通过固定管来固定补片舍弃了缝线的使用,采用了较宽的固定管代替了细的缝线,避免了用缝线进行缝合时造成的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甚至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等问题;而且使得手术操作时间更短,补片固定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的疝气补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 I补片主体2梭织管21第一梭织管22第二梭织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的疝气补片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本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1,补片主体I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设有梭织管2。补片主体I优选为椭圆形或圆形补片,所述圆形的直径、椭圆的长轴或短轴尺寸大小优选为12cm?45cm。较佳地,补片主体I由聚丙烯纱线、聚酯纱线或膨化聚四氟乙烯纱线针织而成。补片主体I的周向边缘连有4?10对类似爪子的梭织管2,多对梭织管2沿着补片主体I的周向边缘均匀分布,每对梭织管2包括两根梭织管,即第一梭织管21和第二梭织管22,第一梭织管21和第二梭织管22的形状大小大致相同且部分交叉重叠设置在一起。 优选地,梭织管2的管子直径为0.5cm?3cm,梭织管2向外伸出补片主体I周向边缘的长度为Icm?10cm。第一梭织管21和第二梭织管22可以由同一根梭织管沿着长度方向在中间部分对称折叠后,将所述中间部分通过粘贴、缝合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补片主体I上,第一梭织管21和第二梭织管22各有一端自补片主体I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一端向内与补片主体I的周向边缘相连接。 第一梭织管21和第二梭织管22可以由聚丙烯纱线经过络筒、加捻、蒸纱、整经、穿综等一系列准备工序,最终在梭织机上完成无缝编织。梭织管2可采用1+1平纹组织。补片形状如图1所示。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将每一组中的第一梭织管21穿过预先在腹壁的肌肉组织切割的一条缝隙,穿出来的第一梭织管21和另一根第二梭织管22打结固定,或者将每一组的两根梭织管(第一梭织管21和第二梭织管2)均穿过肌肉组织的缝隙,进行对折即可。 当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梭织管21和第二梭织管22也可以是两根单独的梭织管,分别与补片主体I进行连接;第一梭织管21和第二梭织管22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形状或材质;每组梭织管既可以包括2个以上的梭织管,也可以仅有一根梭织管,当仅有一根梭织管时,可以将一根梭织管穿过肌肉组织后,再与自身打结固定;更进一步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其它管材来替代较佳实施方式中的梭织管,实现固定的目的,该些管材可以通过针织、无纺编织或吹塑等方式得到,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实施例1: 疝气补片主体材料为聚丙烯,形状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分别为15cm和12cm。补片主体的边缘均匀分布有8组梭织管。梭织管的管子直径为lcm,伸出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的长度为3cm。第一梭织管和第二梭织管是由超声波焊接把同一根梭织管的中间部分焊接在补片主体的边缘形成。手术时,补片放置好位置后,将每组的其中一根梭织管(第一梭织管)穿过预先在腹壁的肌肉组织切割的缝隙,穿出来的梭织管对折,另一根梭织管(第二梭织管)也穿过肌肉组织的缝隙对折。 实施例2: 疝气补片主体材料为聚酯,形状为圆形。圆形直径为30cm。补片主体I的边缘均匀分布有6组梭织管。梭织管的管子直径为1.5cm,伸出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的长度为5cm。第一梭织管和第二梭织管是由缝线把同一根梭织管的中间部分缝在补片主体的边缘形成。手术时,补片放置好位置后,将每组的其中一根梭织管(第一梭织管)穿过腹壁的肌肉组织的缝隙,穿出来的头端和另外的一根梭织管(第二梭织管)打结固定。 本技术提供的疝气补片,通过在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向外伸出设有梭织管,进行疝修补手术时,将补片放置到适当的位置后,通过梭织管固定补片,舍弃了缝线的使用,采用了较宽的梭织管代替了细的缝线,避免了用缝线进行缝合时造成的可能伤及神经分支、出现术后疼痛、对组织可能产生切割而失去有效的固定、甚至出现疝复发或其它严重并发症等问题;而且使得手术操作时间更短,补片固定更牢固。 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管,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自所述周向边缘向外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疝气补片,包括补片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管,与所述补片主体的周向边缘相连接并自所述周向边缘向外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固定管沿着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均匀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管中至少形成一对固定管,每对所述固定管包括第一固定管和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一固定管和所述第二固定管相邻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部分交叉重叠。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和所述第二固定管由同一根固定管一体形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根固定管的中间部分固定连接在所述补片主体的所述周向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凯丁峰潘科杜广武罗七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