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印刷高阻隔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596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印刷高阻隔膜,其包括依次复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一聚乙烯层、第二聚乙烯层、第二粘结剂层、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第三阻隔层、第三粘结剂层、第三聚乙烯层与第四聚乙烯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为最外层,其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平整,无需经过电晕处理即可进行印刷;第一粘结剂层能够发挥粘结作用,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与第一聚乙烯层之间的相容性;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与第三阻隔层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能够将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阻隔,起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印刷高阻隔膜,其包括依次复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一聚乙烯层、第二聚乙烯层、第二粘结剂层、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第三阻隔层、第三粘结剂层、第三聚乙烯层与第四聚乙烯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为最外层,其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平整,无需经过电晕处理即可进行印刷;第一粘结剂层能够发挥粘结作用,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与第一聚乙烯层之间的相容性;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与第三阻隔层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能够将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阻隔,起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专利说明】可印刷高阻隔膜
本技术属于功能膜
,尤其涉及一种可印刷高阻隔膜。
技术介绍
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塑料包装薄膜的功能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其中,高阻隔塑料包装薄膜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功能薄膜之一。高阻隔膜是指保护包装内容物,避免污染物和氧气、水蒸气、液体及气味等小分子物质渗入,同时也能够防止包装内容物渗出的包装薄膜。高阻隔膜的高阻隔性是指在23°C、65%相对湿度的标准状态下,氧气的透过量< 5ml/m2.day以下,水蒸气的透过量< 2g/m2.d。 为降低成本并实现功能多样化,阻隔膜多采用复合结构。外层采用PE膜、PP膜、PFT膜等,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提高印刷效果,中间层采用阻隔性高的薄膜,实现阻隔等特殊功能。 高阻隔膜的技术难点除高阻隔树脂原料的合成外,主要是多层共挤复合工艺。复合方法主要有4种:干式复合、无溶剂复合、单层挤出复合、多层共挤复合。多层共挤复合具有成本低、原料结构灵活,复合性能高的优点,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多层共挤复合就是采用3台以上的挤出机,将不同功能的树脂原料,如PA、PE、PP等,分别熔融挤出,通过各自流道在一个模头汇合再经过吹胀成型,冷却复合的过程。 随着薄膜在包装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几乎每种薄膜都经过彩印后再投入包装生产,这对薄膜的表面吸附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大多数高阻隔膜为了满足可印刷的要求,均采需采用电晕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印刷高阻隔膜,该可印刷高阻隔膜可直接进行印刷。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印刷高阻隔膜,包括: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 复合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上的第一粘结剂层; 复合在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上的第一聚乙烯层; 复合在所述第一聚乙烯层上的第二聚乙烯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聚乙烯层上的第二粘结剂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上的第一阻隔层; 复合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的第二阻隔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的第三阻隔层; 复合在第三阻隔层上的第三粘结剂层; 复合在所述第三粘结剂层上的第三聚乙烯层; 复合在所述第三聚乙烯层上的第四聚乙烯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隔层为第一聚酰胺阻隔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阻隔层为第二聚酰胺阻隔层。 优选的,所述第三阻隔层为第三聚酰胺阻隔层。 优选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的厚度为可印刷高阻隔膜厚度的5%?20%。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结剂层、第二粘结剂层与第三粘结剂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可印刷高阻隔膜厚度的2%?15%。 优选的,所述第一聚乙烯层与第二聚乙烯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可印刷高阻隔膜厚度的6%?20%。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隔层与第三阻隔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可印刷高阻隔膜厚度的2%?9%。 优选的,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可印刷高阻隔膜厚度的4%?14%。 优选的,所述第三聚乙烯层与第四聚乙烯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可印刷高阻隔膜厚度的6%?2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印刷高阻隔膜,其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_环己烷二甲醇酯层;复合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上的第一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上的第一聚乙烯层;复合在所述第一聚乙烯层上的第二聚乙烯层;复合在所述第二聚乙烯层上的第二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上的第一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的第二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的第三阻隔层;复合在第三阻隔层上的第三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三粘结剂层上的第三聚乙烯层;复合在所述第三聚乙烯层上的第四聚乙烯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为最外层,其不仅具有高吸塑力、高透明、高光泽、低雾度,且具有较高的附着力,表面平整,无需经过电晕处理即可进行印刷;第一粘结剂层能够发挥粘结作用,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与第一聚乙烯层之间的相容性;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与第三阻隔层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能够将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阻隔,起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印刷高阻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层共挤出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印刷高阻隔膜,包括: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 复合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上的第一粘结剂层; 复合在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上的第一聚乙烯层; 复合在所述第一聚乙烯层上的第二聚乙烯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聚乙烯层上的第二粘结剂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上的第一阻隔层; 复合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的第二阻隔层; 复合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的第三阻隔层; 复合在第三阻隔层上的第三粘结剂层; 复合在所述第三粘结剂层上的第三聚乙烯层; 复合在所述第三聚乙烯层上的第四聚乙烯层。 本技术提供的可印刷高阻隔膜由依次相复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第一粘结剂层、第一聚乙烯层、第二聚乙烯层、第二粘结剂层、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第三阻隔层、第三粘结剂层、第三聚乙烯层与第四聚乙烯层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为最外层,其不仅具有高吸塑力、高透明、高光泽、低雾度,且具有较高的附着力,表面平整,无需经过电晕处理即可进行印刷;第一粘结剂层能够发挥粘结作用,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与第一聚乙烯层之间的相容性;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与第三阻隔层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能够将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阻隔,起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印刷高阻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层,B为第一粘结剂层,C为第一聚乙烯层,D为第二聚乙烯层,E为第二粘结剂层,F为第一阻隔层,G为第二阻隔层,H为第三阻隔层,I为第三粘结剂层,J为第三聚乙烯层,K为第四聚乙烯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A为所述可印刷高阻隔膜的最外层,其不仅具有高吸塑力、高透明、高光泽、低雾度,且具有较高的附着力,表面平整,无需经过电晕处理即可进行印刷。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的厚度优选为可印刷高阻隔膜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印刷高阻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复合在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层上的第一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上的第一聚乙烯层;复合在所述第一聚乙烯层上的第二聚乙烯层;复合在所述第二聚乙烯层上的第二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二粘结剂层上的第一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的第二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的第三阻隔层;复合在所述第三阻隔层上的第三粘结剂层;复合在所述第三粘结剂层上的第三聚乙烯层;复合在所述第三聚乙烯层上的第四聚乙烯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蔚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唐科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