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5145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0:02
在寒冷时冷凝水也不易冻结于内部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排气歧管(16)形成有水平歧管部(27)和铅垂歧管部(28),废气冷却器(29)配置于由排气歧管(16)和发动机(2)包围的空间,且其上部被水平歧管部(27)覆盖且其前部被铅垂歧管部(28)覆盖。排气管(22)与废气冷却器(29)通过上游侧废气回流管(33)连通,废气冷却器(29)与气缸盖(4)通过下游侧废气回流管(34)连通。废气冷却器(29)的废气入口部(35)及废气出口部(36)与排气歧管(16)的排气汇合部(21)为相同高度,废气入口部(35)配置在第1空间部(37),废气出口部(36)配置在第2空间部(3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特别适合于在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配置有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用发动机中,例如以防止爆震或促进暖机为目的,使用使流经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回流到吸气系统的废气回流装置。因此,例如有如下废气回流装置:其利用废气回流通道将排气管和吸气歧管连通,在该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配置用于将流经该废气回流通道的废气冷却的废气冷却器。作为这样在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配置废气冷却器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例如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废气回流装置。在该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中,废气冷却器通过适配器直接装配于气缸盖的侧面。另外,废气冷却器与其下游侧导管的连接部位配置于气缸盖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远离排气歧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4-924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中,废气冷却器只是直接装配于气缸盖的侧面,因此,车辆在寒冷地区行驶时,有如下可能:低温的空气、空气所包含的雪等直接接触废气冷却器,将废气冷却器冷却,使得冷凝水冻结于内部。另外,当在寒冷地区将发动机停止而放置时,低温的空气容易进入废气冷却器的周边,并且难以从排气歧管向废气冷却器传导充分的热,有可能导致冷凝水冻结于废气冷却器和废气冷却器的通道的内部。而且,废气冷却器与下游侧导管的连接部位配置于气缸盖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远离排气歧管。因此,有可能因低温的空气、雪直接接触下游侧导管与废气冷却器的连接部位而导致冷凝水冻结于内部,并且在寒冷地区停止发动机时也有可能因外部气温而使得冷凝水冻结。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寒冷时冷凝水也不易冻结于内部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是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具备:吸气歧管,其装配于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后部,具有与多个吸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吸气分支管;排气歧管,其装配于上述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前部,具有与多个排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排气分支管;以及排气管,其具有催化转换装置,与上述排气歧管连接,上述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水平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铅垂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从上述水平歧管部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废气回流通道,其形成于上述排气管和上述吸气歧管之间,使通过上述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上述气缸盖的内部回流到上述吸气歧管;废气冷却器,其配置于由上述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上述水平歧管部覆盖且其前部被上述铅垂歧管部覆盖,并且将上述废气冷却器配置于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用于冷却在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内部流动的废气;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排气管与上述废气冷却器;以及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废气冷却器与上述气缸盖,将连结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入口部以及连结上述废气冷却器和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废气出口部配置于与上述多个排气分支管汇合的排气汇合部相同的高度,上述废气入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在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内,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内。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中,优选上述催化转换装置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正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中,优选连结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气缸盖的气缸盖侧连结部配置为位于上述废气出口部的靠车辆上方且配置于上述排气歧管的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为沿着上述排气分支管从上述废气出口部朝向上述气缸盖侧连结部延伸,在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与上述排气分支管最接近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下游侧波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中,优选将连结上述排气管和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的排气管侧连结部配置于上述排气管中的位于上述催化转换装置的下游的一侧,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配置在沿着上述排气管的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在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中的与上述排气管侧连结部相比靠近上述废气入口部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波纹形状的上游侧波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式中,优选在与上述第1空间部相邻的上述排气分支管和上述排气汇合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从车辆正面观看时向上述排气分支管的通道侧凹陷的凹部,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于上述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式中,优选上述废气冷却器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车辆后方位置和上述催化转换装置的车辆后方位置装配于气缸体。专利技术效果这样,根据上述的第1方式,水平歧管部作为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铅垂歧管部作为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从该水平歧管部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另外,使通过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气缸盖的内部回流到吸气歧管的废气回流通道形成于排气管和吸气歧管之间。配置于该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来冷却在废气回流通道的内部流动的废气的废气冷却器配置于由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水平歧管部覆盖且其前部被铅垂歧管部覆盖。另外,排气管与废气冷却器通过由金属制成的上游侧废气回流管连通,废气冷却器与气缸盖通过由金属制成的下游侧废气回流管连通。并且,将连结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入口部以及连结废气冷却器和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废气出口部配置于与多个排气分支管汇合的排气汇合部相同的高度。另外,废气入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废气出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而且,废气入口部配置在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在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内,并且废气出口部配置在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内。因此,即使在寒冷时暂时停止了发动机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的热积存于配置废气冷却器的、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之间的空间内。由此,在停止了发动机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到重新启动发动机为止的时间段内,能够利用滞留于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之间的热来加热废气冷却器。因此,即使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下游侧废气回流管是由热传导率高的金属制成的,在寒冷时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另外,在寒冷时车辆行驶之际,能够利用排气歧管防止从车辆前方导入的低温的空气、雪等直接吹到废气冷却器。由此,也能够防止在废气冷却器或者上游侧废气回流管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内部产生冷凝水或该冷凝水冻结。另外,在废气冷却器与上游侧废气回流管或者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连结部中,上游侧废气回流管、下游侧废气回流管水平地配置或者在各废气回流管内的通道面积与废气冷却器内的通道面积之间产生较大的面积差。在各废气回流管为水平配置的部分,容易积存冷凝水,在通道面积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具备:吸气歧管,其装配于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后部,具有与多个吸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吸气分支管;排气歧管,其装配于上述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前部,具有与多个排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排气分支管;以及排气管,其具有催化转换装置,与上述排气歧管连接,上述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水平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铅垂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从上述水平歧管部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废气回流通道,其形成于上述排气管和上述吸气歧管之间,使通过上述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上述气缸盖的内部回流到上述吸气歧管;废气冷却器,其配置于由上述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上述水平歧管部覆盖且其前部被上述铅垂歧管部覆盖,并且将其配置于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用于冷却在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内部流动的废气;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排气管与上述废气冷却器;以及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废气冷却器与上述气缸盖,将连结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入口部以及连结上述废气冷却器和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废气出口部配置于与上述多个排气分支管汇合的排气汇合部相同的高度,上述废气入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上述废气入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在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的第1空间部内,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配置在上述排气分支管的下侧且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空间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27 JP 2013-134822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具备:吸气歧管,其装配于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后部,具有与多个吸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吸气分支管;排气歧管,其装配于上述气缸盖的车辆前后方向前部,具有与多个排气口分别连结的多个排气分支管;以及排气管,其具有催化转换装置,与上述排气歧管连接,上述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水平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向车辆前方延伸;铅垂歧管部,其作为上述排气歧管的一部分,形成为从上述水平歧管部的车辆前方端部弯曲并向车辆下方延伸;废气回流通道,其形成于上述排气管和上述吸气歧管之间,使通过上述排气管的废气的一部分经过上述气缸盖的内部回流到上述吸气歧管;废气冷却器,其配置于由上述排气歧管和发动机主体包围的空间内,且其上部被上述水平歧管部覆盖且其前部被上述铅垂歧管部覆盖,并且将上述废气冷却器配置于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中途,用于冷却在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内部流动的废气;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排气管与上述废气冷却器;以及下游侧废气回流管,其构成上述废气回流通道的一部分,由金属制成,用于连通上述废气冷却器与上述气缸盖,将连结上述上游侧废气回流管和上述废气冷却器的废气入口部以及连结上述废气冷却器和上述下游侧废气回流管的废气出口部配置于与上述多个排气分支管汇合的排气汇合部相同的高度,上述废气入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一侧,并且上述废气出口部在从车辆正面观看时配置于上述排气汇合部的车辆宽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广记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