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建筑等领域,中悬臂式、类悬臂式自平衡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悬臂式或类悬臂式承重结构,由于其采用的是指向相同、大小不等的二力迴转力系结构、重力、垂力、支点、力点全部位于中轴线一侧,形成较大的倾复力矩,成为提高其承重能力的制约因素,同时,轮式车辆在运行中转弯及偏重时产生的离心力也给车辆支行带来严重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成为提高承载能力,运行速度及安全生产的巨大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将二力迴转力系结构,分解、整合转化为二力平衡力系结构,将具有倾复作用的迴转力,转化为逆向抗力,形成一个正压力和一个水平推力,使其失去了倾复力矩,获得增压力矩,使重心、垂力、支点、力点,分别垂于中轴线和分置于中轴线两侧,使其得到完全平衡。实现了重心和离心力的自平衡。变重力为压力、变外力为内力,变起升力为水平推力,使有害的倾复力矩转化为有利的增压力矩,使承载体不再承受倾复力矩,为提高承载能力,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技术保障。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双耳底座(1)、平行推杆(3)、平衡曲臂(6)、主力臂(7)、支柱(9)、经肖轴(2)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重力离心力倾复自平衡法,以机构的方式表达,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双耳底座(1)、平行推杆(3)、平衡曲臂(6)、主力臂(7)、支柱(9)、经肖轴(2)、(4)(5)(8)(10)(11)联接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