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902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是,在前端导向吸能桶与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多组蜂网状吸能组件,相邻的蜂网状吸能组件的前、后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在每个连接支架上各设有左、右两个导杆通孔,两根横置的L形导杆分别穿过每个连接支架的左、右导杆通孔将各连接支架串联起来;所述L形导杆的前端竖直边预埋于地下,后端固定于后支撑座上;所述连接支架的侧面固定有多组波形护栏导向板,所述前端导向吸能桶的两侧面与前端连接支架的侧面固接,所述后支撑座与后端连接支架固接,后支撑座的底脚预埋于地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防撞吸能效果好,功能增强,拆卸维修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
本技术属于一种公路防撞垫,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可导向吸能防撞垫。
技术介绍
可导向吸能防撞垫是置于护栏端头及收费站分流砼之前、具有车辆正碰时缓冲吸能及侧碰时顺利导向的多功能防撞设施。目前,国内的防撞垫产品类型不多,功能较单一,钢性太强的防撞垫易对乘员及车辆造成重大伤害,钢性太低的防撞垫不能很好地阻挡车辆的冲击,引发二次事故,而且,现有技术的吸能防撞垫都是针对固定路况而进行大小长度的设计,不能适应多种情况下的实用要求,若是要改变使用环境的话,就需要另外再制造匹配的防撞垫,因此,二次利用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撞垫产品功能单一、钢性太强以及二次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包括前端导向吸能桶、后支撑座,其特点是:在前端导向吸能桶与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多组蜂网状吸能组件,相邻的蜂网状吸能组件的前、后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在每个连接支架上各设有左、右两个导杆通孔,两根横置的L形导杆分别穿过每个连接支架的左、右导杆通孔将各连接支架串联起来;所述L形导杆的前端竖直边预埋于地下,后端固定于后支撑座上;所述连接支架的侧面固定有多组波形护栏导向板,所述前端导向吸能桶的两侧面与前端连接支架的侧面固接,所述后支撑座与后端连接支架固接,后支撑座的底脚预埋于地下。 具体的,所述蜂网状吸能组件包括依次上下均匀分布的若干层蜂巢状吸能板,蜂巢状吸能板的前后端固定在蜂巢固定槽内,蜂巢固定槽再与连接支架连接。 更具体的,所述蜂巢状吸能板是由多个梯形波蜂巢折板竖向放置,相互扣合而形成蜂巢状的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波形护栏导向板的后端连接有一组波形过渡板,波形过渡板与高速公路上设置的波形护栏形成无缝连接。 具体的,所述连接支架是一个带有两个支撑底脚的方形框架结构。 具体的,所述后支撑座为框架结构,其前端上部为板状方形框架,下部及后端为板凳形四底脚结构,板状方形框架与底脚之间设有支撑斜杆,其四底脚预埋于地下。 具体的,所述前端导向吸能桶的前端面为弧面,其正面贴有反光导向膜,其反面中间与一梯形折板围合成一个竖向的梯形空腔。 具体的,所述各连接支架与所述各蜂网状吸能组件之间采用螺丝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波形护栏导向板上开有纵向螺钉槽孔,波形护栏导向板通过螺钉与各连接支架侧面连接。 本技术的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采用蜂网状吸能组件作为车辆撞击防撞垫时的吸能主体,这种类似于蜂巢的结构,受冲击时能起到较好的吸能作用;各吸能主体通过L形导杆串联,受冲击时能沿导杆收缩,使防撞垫的钢性不致于太强;因各连接支架与所述各蜂网状吸能组件之间采用螺丝固定连接,当某一吸能主体受损时,便于拆卸更换,并能针对固定路况而灵活进行大小长度的设计。因此,本技术结构新颖,防撞吸能效果好,功能增强,拆卸维修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防撞垫安装于地面上的立面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1蜂网状吸能组件中一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梯形波蜂巢折板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1中连接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波形护栏导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波形过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后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前端导向吸能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L形导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所述各部件米用钢材制成。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施例包括前端导向吸能桶1、后支撑座2,在前端导向吸能桶I与后支撑座2之间设置有多组蜂网状吸能组件3,相邻的蜂网状吸能组件3的前、后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架4连接,每组蜂网状吸能组件成为一组吸能主体;结合图7,连接支架4是一个带有两个支撑底脚的板状方形框架结构,在连接支架4的底边横梁上设有左、右两个导杆通孔41 ;结合图12,两根横置的L形导杆5分别穿过每个连接支架4的左、右导杆通孔41将各连接支架4串联起来;从图2中可见,L形导杆5的前端竖直边预埋于地下,后端固定于后支撑座2上;结合图10,后支撑座2为框架结构,其前端上部为板状方形框架,下部及后端为板凳形四底脚结构,板状方形框架与底脚之间设有支撑斜杆,其四底脚预埋于地下,以此来支撑向后的冲击力;后支撑座2与后端连接支架4通过螺钉固接;从图10中可见,后支撑座2的前端两根竖梁上各设有一个导杆通孔21以及与导杆通孔21轴线垂直的销孔22,L形导杆5的后端也设有销孔51,L形导杆5的后端通过销轴固定在后支撑座2上;上述把整体串联起来的是L形导杆5,L形导杆5穿过所有连接支架4的导杆通孔41,将每组吸能主体串联起来,以保证当防撞垫受到正面冲击时所有主体单元按照导杆方向收缩起到缓冲作用。参见图1、图2、图3以及图7、图8,连接支架4的侧面固定有多组波形护栏导向板6,一组波形护栏导向板即一段长度的波形护栏导向板;从图8中可见,波形护栏导向板6上开有纵向螺钉槽孔61,波形护栏导向板6通过安装于纵向螺钉槽孔61中的螺钉与各连接支架4的侧面连接,这种结构的螺钉连接,在防撞垫遇到正面冲击力时,连接支架4能随螺钉沿波形护栏导向板6的纵向螺钉槽孔61中滑动,与蜂网状吸能组件3 —道起到缓冲作用。参见图1、图2、图3以及图11,前端导向吸能桶I的两侧面与前端连接支架4的侧面通过螺钉固接;从图11中可见,前端导向吸能桶I的前端面为弧面,其正面贴有反光导向膜,其反面中间与一梯形折板围合成一个竖向的梯形空腔,并且,该梯形空腔的顶边也与前端连接支架4的横梁通过螺钉连接固定;这种结构的导向吸能桶也具有较好的导向吸能作用。 参见图1、图2、图3以及图9,在波形护栏导向板6的后端通过螺钉连接有一组波形过渡板7,波形过渡板7与高速公路上设置的波形护栏形成无缝连接。 参见图1、图2、图3以及图4、图5、图6,蜂网状吸能组件3包括依次上下均匀分布的若干层蜂巢状吸能板31,蜂巢状吸能板31的前后端固定在蜂巢固定槽32内,蜂巢固定槽32再与连接支架4的横梁通过螺丝连接;由图5、图6可见,蜂巢状吸能板31是由多个梯形波蜂巢折板竖向放置,通过点焊固定而形成蜂巢状的结构,这种类似于蜂巢的结构,受到冲击力时能起到较好的吸能作用。因为各连接支架4与各蜂网状吸能组件3之间采用螺丝固定连接,便于损坏时拆卸更换,并且,能根据固定路况而增加或是减少蜂网状吸能组件3的数量,以适应不同路况长度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包括前端导向吸能桶、后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导向吸能桶与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多组蜂网状吸能组件,相邻的蜂网状吸能组件的前、后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在每个连接支架上各设有左、右两个导杆通孔,两根横置的L形导杆分别穿过每个连接支架的左、右导杆通孔将各连接支架串联起来;所述L形导杆的前端竖直边预埋于地下,后端固定于后支撑座上;所述连接支架的侧面固定有多组波形护栏导向板,所述前端导向吸能桶的两侧面与前端连接支架的侧面固接,所述后支撑座与后端连接支架固接,后支撑座的底脚预埋于地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包括前端导向吸能桶、后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导向吸能桶与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多组蜂网状吸能组件,相邻的蜂网状吸能组件的前、后端之间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在每个连接支架上各设有左、右两个导杆通孔,两根横置的L形导杆分别穿过每个连接支架的左、右导杆通孔将各连接支架串联起来;所述L形导杆的前端竖直边预埋于地下,后端固定于后支撑座上;所述连接支架的侧面固定有多组波形护栏导向板,所述前端导向吸能桶的两侧面与前端连接支架的侧面固接,所述后支撑座与后端连接支架固接,后支撑座的底脚预埋于地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网状吸能组件包括依次上下均匀分布的若干层蜂巢状吸能板,蜂巢状吸能板的前后端固定在蜂巢固定槽内,蜂巢固定槽再与连接支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公路可导向蜂网状吸能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状吸能板是由多个梯形波蜂巢折板竖向放置,相互扣合而形成蜂巢状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公路可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捍坤廖红玲代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道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