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天线和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172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包括:高频辐射单元和低频辐射单元;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与高频辐射单元相连,第一电感模块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模块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和高频辐射单元相连,第一电容模块的另一端与移动终端的馈电端相连;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与低频辐射单元相连,第二电感模块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模块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和低频辐射单元相连;第三电感模块的一端与第二电容模块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电感模块的另一端与馈电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的天线获得了更加优化的超宽带,大大减少了对复杂且高成本的天线生产工艺的依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的天线和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和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4G时代的到来,cellular (蜂窝)通信模式存在6种可能的通信模式,即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1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 (Code Divis1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1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1n-Synchronizat1n Code Divis1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D-LTE(Time Divis1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1n,时分双工),FDD-LTE (Frequency Divis1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1n,步页分双工),cellular 通信模式的通信频率覆盖范围为LB (Low Band,低频段)“698?960MHz”,HB (High Band,高频段)“1.71GHz?2.69GHz”。而3G时代的通信频率覆盖范围仅为(LB “824?960MHz”,HB “1.71GHz?2.17GHz”),且全球各地区不同运营商布网的模式和频段也不统一。为了兼容尽可能多的通信模式和频段,以实现大部分地区甚至全球无缝漫游,对移动终端cellular天线的工作带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针对4G时代对移动终端cellular天线工作带宽的挑战,目前业内还处于攻关阶段,做的也大都很勉强。 已知技术中,通过以下两种方案来解决4G时代对移动终端cellular天线工作带宽的挑战,其中,方案一为继续沿用3G时代的天线方案,例如目前市场上已经上市的4GLTE手机,其天线方案主流的即是继续沿用3G时代的天线方案。具体地,如图1所示,3G时代的典型天线方案是增加一个(高频)寄生单元来激励起一个额外的谐振模式以扩宽天线工作带宽。另外,方案二为引入天线有源自动调谐或开关切换匹配模块(芯片)来增强LTE天线工作带宽。 已知技术的缺点是,4G时代的频段覆盖要远宽于3G时代的频段覆盖,所以方案一中3G时代的天线方案直接用到4G时代,必须对4G移动终端兼容的特定模式/频段及相应的天线性能做出取舍,3G时代的天线方案的力不从心与过时是显而易见的,并且3G时代的天线pattern (图样)做的大都复杂,特别是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移动终端可用天线空间来提高性能,越来越依赖复杂且高成本的天线pattern生产工艺。另外,方案二中的有源自动调谐或开关切换匹配技术还不是太成熟,效果也不完美,再加上增加不小成本,限制了该方案的实际应用和推广。因此,亟需研究开发出创新的cellular天线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该移动终端的天线可以获得更加优化的超宽带,并大大减少对复杂且高成本的天线生产工艺的依赖。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该移动终端的天线包括:高频辐射单元和低频辐射单元;第一电感模块,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高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和所述高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另一端与移动终端的馈电端相连;第二电感模块,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低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模块,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和所述低频辐射单元相连;以及第三电感模块,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馈电端相连。 本技术提出的移动终端的天线通过将天线分成高频和低频两个支路,并分别对高频支路中的高频辐射单元、第一电感模块以及第一电容模块,和低频支路中的低频辐射单元、第二电感模块、第二电容模块以及第三电感模块进行匹配,从而获得更加优化的超宽带,大大减少了对复杂及高成本的天线生产工艺的依赖,并且调试方便。 进一步地,当所述移动终端的馈电端包括高频馈电端和低频馈电端时,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高频馈电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低频馈电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感模块为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为一段末端接地的短路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感模块包括第一电感或串联的第二导线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电感值在1nH至20nH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容模块为由PWB (Printed Wiring Board,印制线路板)上下导电层形成的平板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模块为集总电容或由PWB上下导电层形成的平板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高频辐射单元包括单个第一高频辐射枝节或串联的第二高频辐射枝节和第三电感,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高频辐射枝节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一端之间的第一公共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低频辐射单元包括单个第一低频频辐射枝节或串联的第二低频频福射枝节和第四电感,所述第四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低频频福射枝节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一端之间的第二公共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频辐射枝节和所述低频辐射枝节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壳或结构支架或所述PWB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 本技术提出的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的天线获得更加优化的超宽带,大大减少了对复杂及高成本的天线生产工艺的依赖,并且调试方便。 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3G时代的典型天线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结构框图; 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单馈方案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双馈方案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单馈方案仿真模型的架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双馈方案仿真模型的架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单馈方案仿真模型的RL频率曲线图;以及 图8为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双馈方案仿真模型的S参数频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频辐射单元和低频辐射单元;第一电感模块,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高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和所述高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另一端与移动终端的馈电端相连;第二电感模块,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低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模块,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和所述低频辐射单元相连;以及第三电感模块,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馈电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频福射单元和低频福射单元; 第一电感模块,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高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容模块,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的一端和所述高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另一端与移动终端的馈电端相连; 第二电感模块,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低频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容模块,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感模块的一端和所述低频辐射单元相连;以及 第三电感模块,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馈电端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馈电端包括高频馈电端和低频馈电端时,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高频馈电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低频馈电端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模块为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为一段末端接地的短路导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感模块包括第一电感或串联的第二导线和第二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庆余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